对上海生活垃圾分类激励机制的探讨与改进
2020-07-20邓剑飞
邓剑飞
摘 要: 自上海实行生活垃圾分类以来,各激励机制有所成效,但仍存在力度不足、对精神文明建设不够重视等问题。由此,对现有激励机制展开研究,重点分析考察上海市杨浦区垃圾分类情况,并通过建立Logit模型发现,影响居民分类行为的因素主要是收入及公众对政府治理的满意度,最后提出要重点对老旧里弄实行精细化管理与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等建议。
关键词: 垃圾分类 激励机制 Logit模型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物质消费水平的大幅提高,我国生活垃圾量的快速增长已严重威胁到自然环境,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我国的一些发达城市,正面临着“垃圾围城”之痛,如何解决这一世界难题,城市管理者需要集思广益、不断摸索。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2019年7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新规”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如何让垃圾分类成为一项全民参与的运动,本文对此问题展开研究,探寻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一、杨浦区垃圾分类现状分析
在上海各区垃圾分类实效测评中,杨浦区排名最后。杨浦区拥有全上海甚至全中国面积最大的旧式里弄,这里人口密度大,房屋密集,设施老旧,是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中的重难点。该区少数社区街道分类工作较好,四分类垃圾箱房卫生整洁,周边贴有宣传标语与分类指南,并配有清运实时台账以及监督举报电话等公示,但旧城区中另一部分的里弄表现却不尽人意。这里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普遍较低,垃圾房脏乱无序,分类效果不理想。糟糕的垃圾分类状况与里弄本身的特点有关,这些居民区普遍无物业负责,且里弄大部分都是对外开放,没有进行封闭管理,街道垃圾箱又属于完全公共物品,人们对此责任感不强,易发生破窗效应。相对而言,居住在封闭管理的小区,居民潜意识中会自觉保护小区设施环境,这自然就包括投放垃圾时做到垃圾分类,方便小区输送垃圾与清理,小区居民也会自觉整理垃圾房周围环境,垃圾房的环境较为整洁。
二、基于Logit模型探究影响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因素
垃圾分类不是政府的独角戏,更多的要求全民参与其中。目前,上海采取强化组织领导的方法,通过立法与教育引导,并充分发挥基层作用来帮助市民养成良好分类习惯。但通过调查发现部分措施未能起到很好的成效,故本文欲探究影响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因素,更好地帮助相关部门进行决策。
(一)数据来源及模型的确立
1.研究设计。参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居民支付意愿与影响因素研究”(贾文龙,2020)中对居民支付意愿建立的模型,本文将影响居民分类行为因素归纳为三个类别:(1)个体特征。该类别包含的变量有家庭年收入与受教育程度。个人知识文化素养越高,越能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能自觉参与其中,即受教育程度与分类态度成正比关系。另外,小区是否有物业管理也会影响居民的分类行为,本文假设高档小区的分类效果要显著高于老旧小区。但由于没有准确判别小区高档与否的标准,因此采取年收入这一变量来近似将人们所居住小区划分开来。(2)居民对各激励机制的主观评价。市民对城市垃圾分类效果的评价与政府治理能力的满意度会影响其分类意愿。城市分类效果越好、政府治理越负责到位,市民参与分类的积极性与自信度越高。其次,如果政府的宣传教育工作越多,那么越有可能对居民的分类行为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奖励与惩罚机制的实施也对居民的分类意愿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奖励措施带来的效用能够大于人们因分类垃圾所带来的时间成本,那么每一个理性人会选择进行分类。
2.数据来源&问卷调查。作者运用自然经济学中的意愿调查法在网络发放问卷,总共回收有效样本145份。问卷的题目设置有:(1)请选择省份城市与地区;(2)您的家庭年收入;(3)您的學历;(4)评价您所在城市垃圾分类的情况;(5)您对政府治理能力满意度;(6)宣传教育对您的激励效果;(7)诸如“绿色账户”等奖励机制的激励效果;(8)诸如罚款等惩罚机制的激励效果;(9)2025年底,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您会参与其中吗?(10)您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展开有何意见或建议。
3.模型的建立。将收集到的样本数量进行整理统计后得到以下表格。分类意愿fltd作为被解释变量,家庭年收入sr、受教育程度xl、对垃圾分类状况打分flmyd、对政府治理能力满意度zlmyd、宣传教育激励效果xcjl、奖励机制激励效果jljl、惩罚机制激励效果cfjl作为解释变量构建多元离散选择模型。
(二)描述性统计
三种不同的激励机制对人们的激励效果不同,其中,惩罚类的激励机制激励效果最好,奖励类的激励机制效果次之,最后就是宣传教育类的激励机制。虽然宣传教育在平时开展的最为频繁,但人们对其反应不佳,过多的教育宣传反而会引起公众的厌恶情绪,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故上海市采取罚款等措施,对于垃圾分类的顺利落地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适当的奖励机制辅助运用也可促进民众的积极性。
(三)结果分析
借助Eviews统计软件,得到多元Logit回归统计方程。在先验模型中,受教育程度xl、分类状况满意度flmyd以及奖励激励程度jljl变量无法通过显著性检验。由此可以认为,垃圾分类行为与受教育程度无关,人们对城市垃圾分类状况的态度也不显著影响其行为。并且,大多数居民都或多或少希望有奖励措施,不存在排斥反应,因此奖励机制可以应用于大多数社区中。将这三个解释变量移除后,重新对余下变量进行回归,得到式(1):
FLTDi=-6.96+0.83SRi+3.35ZLMYDi-1.23XCJLi+1.22CFJLi[JY](1)
由图1可以看到,方程(1)回归后的总体显著性良好,LR统计量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拟合优度为0.6899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各解释变量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10%的检验。其中,比较有参考意义的变量为SR,该解释变量的系数为0.83,说明收入与人们的态度成正相关,与前述预期的方向一致,即收入越高,居住条件较优,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越好。惩罚机制对居民的激励效果明显,即惩罚力度越大,居民参与垃圾分类自觉度越高。另外,如果将SR与CFJL作线性回归会发现,两者呈反比关系,即对于收入低的居民,惩罚措施的激励效果明显(图2)。预测模型(1)的检验效果,该模型的准确率达到89.55%,说明预测良好,能较好解释人们的分类动机。
总结:城市垃圾分类状况满意度对居民分类行为无显著影响,且由于每个经济理性人都会对收益感兴趣,因此奖励机制普遍适用于各街道社区。收入水平可以间接预判居民垃圾分类意愿情况。惩罚措施的激励效果明显,且更适合应用于老城区中收入相对较低的社区街道中。
三、政策建议
综合目前上海所采取的垃圾分类激励机制和以上的调查分析,可以将现有激励机制简分为三类:宣传教育类、奖励类、惩罚类。在这三种激励机制中,宣传教育类最为普遍且易于实施,也是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和养成垃圾分类习惯的好方法。承担宣传教育工作的一般為小区居委会等,但这种方法也要看当地小区居委会的执行能力,如果执行力不足,往往宣传教育会流于表面,作用不大。奖励机制目前在上海实施也算较多,比如“绿色账户”用积分兑换生活物品,但多数上海人对于此措施并不是特别清楚明了。惩罚机制是今年上海开始实施的一种强制性手段,通过罚款、与个人征信挂钩等惩罚方式约束居民行为,这种惩罚机制威慑力足,却缺乏执行力。综上,本文对现有激励机制提出改进建议(如表2)。
在改进原有激励机制的基础上,本文也对现实情况提出新的建议。
(一)实行垃圾计量阶梯价格机制
垃圾计量收费是一种国际上较为普遍推行的机制,按照谁产生谁付费、多产生多付费的原则,基于垃圾排放量付费。与此机制相配合,垃圾计量收费制对放入定点回收站的可回收垃圾不收处理费,可以激励民众进行可回收物垃圾分类,减少自家垃圾的体积和重量,从而节约所需支付的垃圾处理费。
阶梯价格可以直接刺激居民从源头上进行垃圾减量及循环利用,有利于国民生态文明生活方式的形成。但也要注意收费提高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偷排垃圾逃避收费的现象,增加政府对偷排垃圾的监督成本。
(二)增加精神奖励
对于分类工作开展良好的社区街道,可以免费发放参观博物馆、垃圾处理厂等场馆的门票,这不仅能够在精神方面激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也能够逐步提高居民的分类环保意识。
(三)加大力度解决旧式里弄的分类难问题
旧式里弄一直是垃圾分类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重难点,居民的懈怠、消极心理阻碍着分类的有序进行。对此,应落实责任制度,精细化管理,将各区、街道责任清晰划分,采用科技手段进行智能监管,增加监控设备。政府可以与市场合作,引进企业来帮助里弄垃圾分类,做到“一区一方案”。对于原先里弄居民将垃圾随意扔弃在街边公用垃圾箱内的现象,城市管理者应该采用“撤桶并点”的方式,规定时间段让居民到指定地点投放,落实新增移动式四分类垃圾箱房。
(四)加大媒体宣传与教育引导
全民参与垃圾分类就要加大教育引导工作,形成如日本一样的以公民参与为中心的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教育是使国民共同参与的一项有效长远的手段。从娃娃抓起,学校教育养成,通过学生将分类理念向家庭辐射,最后实现全民参与。在多样化宣传教育中,也要普及分类知识,宣传分类的好处益处,并增加垃圾回收后端作业流程透明度。
参考文献:
[1]贾文龙.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居民支付意愿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苏省的实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34(04).
[2]张钰钗,王萍.垃圾分类的上海实践:从“新时尚”到“新习惯”的法治导引[J].中国人大,2019(22).
[3]顾城天,刘冬梅.垃圾分类激励机制,让城市更美丽[J].环境经济,2020(Z1).
[4]陈建.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及奖惩机制研究[J].智库时代,2019(43).
[5]上海市绿化和市容局.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推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J].城乡建设,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