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具体运用
2020-07-18白宝彩
白宝彩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应对时代发展做出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在中学阶段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十分明显,作用也相对较为突出。特别是在素质教育时代与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之下,整体工作过程中需要充分推己及人,从情感教育与情感角度出发,合理进行相关教学,进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规避常见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针对这特点,需要充分明确有关教育作用和价值,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具体运用,优化教学成效。
关键词情感教育;中学阶段;语文教学;教学作用;具体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H09,D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7-0074-01
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能够促使全民普遍素质提高、促使国家发展进步的最根本且最关键的支持就是教育,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需要积极应对时代发展做出针对性改变,才可以更好地提高最终人才培养成效。尤其在素质教育时代,中学语文教学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明确情感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结合这样的情况进一步进行具体的运用,才可以辅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语文,从感情与情感角度出发去学习语文。
一、情感教育作用分析
情感教育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将心理学、教育学优势充分带入到教学活动中,并关注学生现有精神心理状态以及自我认知情况,用灵活的教育去不断适应不同特点的学生,从而达到一个优化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成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作用。现如今时代有一个明显特点,即多元化、丰富的环境促使意识形态逐渐多元化、多样化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语文教学也需要具有真实性、实际性,教师自身应该用情感来替代灌输,用情感来推己及人。而情感教育,则是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不足之处,更好地提高了语文生动性,能将学生的语文理解与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由此可见,相关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十分明显,作用也相对较为突出,对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化有着较为明显的价值和积极性意义。而在具体应用和运用相关教育过程中,也是需要具体结合教材特点,从情感、家庭、社会、心理等多角度开展教育,进行情境性教学,让学生带入到文章中,深刻去理解和体会背后的感情,从而起到一个有效进行情感教育的综合性作用。
二、情感教育的具体运用分析
教育并非是一种灌输,更主要是一种带动和引导,是一个灵魂去感染另外一个灵魂,而非是工厂利用模具进行生产,因此教育本身就具备着较强的开放性、多元性,而情感教育则需要利用这样特点辅助学生正确进行思想方面的引导,关注学生思想意识形态,利用共情性深刻去理解文字背后的精神和感情。语文的优美除了表面汉字、写作手法、修辞手法之外,更主要是在表面汉字与文章背后深刻性的理解以及背后的情感。语文意境是在人文素养培养过程中最为关键一部分内容,理解意境就需要有理解感情的支持,作者这样去写文章必然是抱有自身的心态和感情特殊,因为字词的运用翻来覆去几个手法,并非是学生学习语文最根本的目的和最主要目标。以往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采取怎样的方法让学生达到一个怎样的理解目标,缺乏对学生心理和认知程度的关注,导致了很多教学方面问题出现,影响学生最终学习效果同时,也对学生现有思维能力有着较为不利影响。为了规避这样不足之处,情感教育具体运用过程中就需要充分正视学生特点,结合学生特点不同进行教育与教学活动方面综合性改变,才可以更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规避常见教学方面问题。在开展相关教学与教育过程中,最主要一点在于首先了解学生,对其家庭状况、兴趣爱好充分了解,然后结合这样情况进行教育和教学。
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阂,拉近彼此之间关系,消除彼此距离感,教师要积极主动与学生沟通,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平等互动、交流看法的课堂氛围和环境。这样一来,教学质量才可以得到一定提高,情感教育才可以有效进行应用,了解学生特点并积极争取取得情感方面的共鸣。例如在《济南的冬天》学习过程中,就可以首先来围绕着济南冬天这一主题找寻图片、视频等,并可以通过观摩老济南纪录片冬季的片段来让学生了解内容,同时在这基础上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感情进行表达,自己对于冬天的印象和情感是什么。教师作为学生与知识之间的纽带,在情感教育方面,教师、学生和作者三方面的关系是平等的,都是有相同的情感和共情能力,通过消除关系隔阂之后,学生可以围绕着一个节点进行感情的抒发,然后去理解文章背后所表达的情感,起到一个有效进行情感教学的综合实际教育效果。
三、结束语
如上所述,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十分明显,作用也相对较為突出,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首先了解学生特点,结合学生认知基础,营造良好的平等交流、良性互动的氛围,从而优化最终教育与教学的质量效果情况。
参考文献:
[1]陈华君.新课改视域下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外语文,2017(18):86.
[2]王秀云.论“情感启发式”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8,057(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