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临翔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对策

2020-07-18王明娟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后备人才竞技体育工作机制

王明娟

摘 要: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临翔区要做好此项工作,须从六个方面同时着力: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观;建立多元化的培养渠道;建立科学的训练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发挥好竞赛杠杆的调节作用;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关键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机制

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竞技体育的竞争日益趋向国际化和激烈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关系到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创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准确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高青少年体育训练质量和效益,推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深入开展,为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临翔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注重抓落实,重视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督促和指导

近年来,临翔区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学校体育工作法律法规,围绕“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共建基地、共育人才”的工作思路,创建体教结合培训网络,组织选拔苗子,开展业余训练和竞赛,收到互补双赢的效果。一是建立教育、体育部门齐抓共管,联合督查和指导制度。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意见》等相关要求,每年组织1至2次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督促、檢查和指导工作,重点监督《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各中小学校的实施情况,检查“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落实情况,“学校业余训练和体育后备人才输送”情况,并逐步形成制度,长期坚持,通过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共同研究妥善解决问题,促进学校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建立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工作议事制度。由市、区教育、体育部门共同组织,邀请部分学校领导、体育教师、教练员参加研讨会,对业余训练工作统一部署,统一安排,统一检查,统一表彰。三是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积极配合教育局及各中小学校制定、完善业余训练计划,并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与体育教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

(二)落实奖励政策 ,拓宽选材路子

围绕“夯实基础,选好苗子,初步训练,积极输送”的工作思路,依托区二中等全区中、小学校,拓宽选材路子,广开选才渠道,鼓励和支持业余教练大胆选材,科学训练,保证在少体校就读的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认真落实体育后备人才输送奖励政策,充分发挥和调动业余教练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发现和输送人才。近年来,在区二中等20余所中、小学校的配合下,建立完善了全区体育后备人才信息库,建立了全区业余运动员计算机档案。

(三)重视抓训练

为国家培养输送合格的体育人才。一是加强领导,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机制。明确专人抓此项工作,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区二中、蚂蚁堆中学各由1名副校长分管、4名体育教师兼任教练抓业余训练工作。二是工作思路清析,目标定位准确。学校提出和实施了“以体促德,以体促智,以体促发展”的特色办学育人模式。三是学校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和业余训练工作。培养和造就了一批责任心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优秀业余训练教练,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注重抓比赛,努力为学校活动提供优质服务

近几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学校体育竞赛活动。临翔区籍运动员王应柳获得竞走团体世界冠军,成为临沧历史上第一位荣获世界冠军的运动员,王应柳同志荣获国家体育总局2018年体育运动荣誉奖章,荣誉奖章是体育运动奖章中的最高奖项,王应柳是2018年我省唯一荣获此殊荣的运动员。在省运会、省残运会、省民族运动会上临翔籍运动员喜获22金9银14铜的好成绩。

(五)重视抓基础,努力为体育工作做实事办好事

体育设施是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基础,是抓竞技体育训练的保障。临翔区10个乡(镇、街道)分别建设了13块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8块村级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广场、31块“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工程”。

二、临翔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根据临翔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工作的现状,要进一步做好临翔区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工作,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树立全面的人才培养观

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竞技人才,不仅注重技能方面的培养,也要从思想和文化素质方面进行培养,让运动员成为全方位的竞技体育人才,从而促进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工作的进行。

(二)建立多元化的培养渠道

各级各类学校要转变观念,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提高其自身的办学层次。通过与高校合作办学等方式,提升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效益。要在未来的办学模式中,在人力、物力和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坚持竞技体育训练与教育相结合模式,加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工作。在培养体制的完善中,应该推进体制的创新,把过去的单轨制改为多规制,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养体制。调动全社会都来发展竞技体育,扩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础;改变过去业余体校的单一培养模式,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运行机制,实行良好的人才开放、人才交流政策,各级部门要有整体的观念,不要因为局部地区利益而贻误人才,努力创造团结、和谐的训练大环境。

(三)建立科学的训练模式

由于教练员多数来自于运动员,属“经验型人才”,因此,在提高他们思想政治素质之外,还应引导他们自觉加强科学理论的学习。定期组织集中培训、外出进修与交流等继续教育活动;改革和完善训练激励机制;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减轻教练员队伍的人才流动等,通过多种方式,努力提高教练员的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科学竞赛、科学管理水平。

(四)加大资金投入

目前,我国主要是国家办体育,资金投入渠道单一。特别临翔区作为国家贫困县,财政资金投入有限,为了促进体育的发展,在加大对其资金投入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吸收社会资源,加大对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如开展群众体育运动和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吸引企业来赞助。同时对优秀的运动员实施奖励制度,通过激励能留住人才,培训更高层次的体育竞技人才。

(五)发挥好竞赛杠杆的调节作用

现行的竞赛体制调动了政府、地方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拓宽了竞赛资金的来源渠道,将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转为中央财政、地方财政拨款、社会投资的多渠道运作方式。首先,应完善运动员的注册制度和比赛身份的核实制度,组织专家研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注册制度和核实制度;其次,加强现行竞赛体制的宏观管理,各项竞赛计划的制定既要考虑到同类竞赛体系内的衔接,又要考虑到不同竞赛体系间的连接,使各项竞赛协调发展,共同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成长。

(六)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运动员职业比较特殊,不可能长时间从事运动职业,而且在运动中可能会出现意外情况,为让运动员无后顾之忧,能够安心地参加比赛和训练,就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保障运动员在役和退役后的各项保障措施,包括社会保险,伤残保险,就业安置和社会福利与优抚等。

这样才能促进体育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让更多的人从事竞技体育工作,才能发掘和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 严德一.影响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7):7-10.

[2] 张凤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8(2):69-71.

猜你喜欢

后备人才竞技体育工作机制
中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大学生篮球联赛后备人才培养与参赛队伍建设研究
云南省投掷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浅谈检律良性互动关系中检察机关工作机制的构建与优化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