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徐雯清心泻脾法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用药规律分析❋

2020-07-17丽,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淡竹叶组方口病

李 丽,徐 雯

(1.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州市中医院,广州 510130;2.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州市中医院,广州 510130)

手足口病是感染肠道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多见。临床表现以发热、手足肌肤和口腔黏膜疱疹为主要特征,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近年来流行病学表明,其发病具有一定季节性且在经济发达地区传播速度更快,部分患儿可因发展成为重症病例而致死亡[1]。

徐雯教授系广东省名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儿科临床、科研、教学36年,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种儿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对于小儿手足口病的诊治有独到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临床接诊此类患儿时,根据临床经验归纳总结其病因病机,认为心脾积热是主要病机,并以清心泻脾法治疗。本课题收集、整理其诊治小儿手足口病的病案,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 5) 软件,分析其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用药经验,总结其诊疗特色,为传承名医学术经验提供更为客观的数据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收集

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徐雯在广州市中医医院出诊期间的儿科门诊病例,医案资料主要包括就诊日期、姓名、年龄、性别、西医诊断、中医病名诊断、中医证型诊断、用量、剂量、剂数等内容。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患者诊断为“手足口病”[2];病案信息内容记录完整,药味、剂量齐全;有复诊记录可供疗效评估。

1.2.2 排除标准 重症病例;伴有严重并发症者;病案信息记录不完整,四诊信息采集存在欠缺;无复诊记录及疗效难以评估者。

1.3 处方处理与录入

以2010年版《中国药典》为基准[3],将药物的别名行统一化处理,如将“蝉衣、虫蜕”统一为“蝉蜕”,将“川贝、浙贝”统一为“贝母”,将“银花、双花”统一为“金银花”等。将上述筛选后的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由2人负责录入,1人负责核对以保证资料的准确性。

1.4 数据分析

1.4.1 提取数据源 在软件“中医疾病”中输入“手足口病”,提取出徐雯治疗手足口病的所有处方。

1.4.2 中药分析 通过软件“数据分析”模块,使用“频次统计”将所有处方中出现的药物按频次由大至小排序。通过“统计报表”模块,使用“四气统计”“五味统计”“归经统计”将出现频次由大至小排序。

1.4.3 组方规律分析 基于关联规则方法分析药物组合,设置支持个数为20(药物组合在处方中出现的频次)、置信度为0.96(当A药出现,B药出现的概率),并按药物组合出现频次由大至小进行排序,选择“规则分析”对药物组合进行分析。

1.4.4 新方分析 基于聚类分析方法对药物间关联情况进行分析,设置相关度为 8 和惩罚度为2,得到方剂中药物间的关联度,并采用复杂系统熵聚类法分析药物核心组合,最后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提取新处方。

2 结果

2.1 药物频次分析

表1示,纳入徐雯手足口病处方102首,涉及药物62味。高频药物有金银花(80次)、生地黄(67次)、淡竹叶(61次)、蒲公英(56次)、夏枯草(50次)等。使用频次≥30次的药物有14 味,按频次从高至低排序。

表1 徐雯102首治疗手足口病处方高频药物情况比较(≥30 次)

2.2 药物归经分析

表2示,将经过筛选处理后的102处方中药物归经进行统计,出现频次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肝、心、肺。

表2 处方中药物归经分布分析比较

2.3 药物性味分析

表3示,对102处方中的药物进行四气五味统计,四气出现频次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寒、凉、平,五味排在前三位的是苦、甘、辛。

表3 中药处方中四气、五味分布比较

2.4 基于关联规则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表4、5图1示,设置支持个数为20(药物组合在处方中出现的频次)、置信度为0.96(当A药出现,B药出现的概率),按照药物组合频次由高至低排序,得到常用药对及组合16个。对处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

表4 支持度个数≥20条件下药物组合频次比较

图1 药物关联规则网络展示图

2.5 基于熵聚类的方剂组合规律研究

2.5.1 基于改进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 表6示,设置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方剂中2药物间的关联度,将关联系数≥0. 04的药对列表,得出16味药物的核心组合。

表5 关联规则分析比较(置信度≥0.96)

表6 药物间关联度分析结果(关联系数≥0. 04)

2.5.2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分析 表7示,以改进互分析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结果为基础,按照相关度和惩罚度进行约束,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演化出26组潜在的3~4 味核心药物组合。

表7 潜在核心药物组合

2.5.3 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 表8示,在以上药物核心组合基础上,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提取出13首新处方。

表8 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候选新方组合

3 讨论

手足口病在中医古籍中尚无专门记载,根据流行病学及其临床特征,属于中医学“湿温病”范畴,目前对其诊治多以清热解毒祛湿为原则[4]。本研究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V2.5) 软件,通过统计显示,处方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有金银花、生地黄、淡竹叶、蒲公英、夏枯草、牛膝、知母、苦参、地肤子等,多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疏风、透疹的效果,其中用药频次排前4位药物组合后,即是徐雯常用方的基础方加减导赤散。加减导赤散即导赤散加减金银花、蒲公英、夏枯草等药味而成,具有上清心火、下利小便的功效。从药物归经及四气五味统计中可以看出,药物性味以苦寒为主,主归心肝脾三经。从药物关联规则可以看出,常用的药对有金银花-生地黄、生地黄-淡竹叶、金银花-生地黄-淡竹叶、金银花-淡竹叶-生地黄、淡竹叶-生地黄-金银花、淡竹叶-生地黄-蒲公英、生地黄-蒲公英-夏枯草等,核心药物更加突出,凸显示出加减导赤散的方底,体现其用药的集中性。

通过软件分析而得出的上述药物及其药物组合,基本符合徐雯对小儿手足口病的辨证论治经验。徐雯根据临床经验,归纳总结小儿手足口病病因病机,认为心脾积热是主要病机。由于小儿肺为娇脏,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卫症状为疾病的早期表现。但由于小儿乃纯阳之体,感邪后迅速化热入里。《黄帝内经》云:“手少阴之经通于舌,足太阴之经通于口。”心脾二经积热,上炎口舌,则口舌生疮;脾主四肢,足太阴脾经起于足部,少阴心经止于手部,气血受热、热毒外发肌肤,可出现心脾二经循行部位肌肤疱疹、斑疹等,以手足居多,此期为典型的症状期。因此肺卫症状持续时间较短,症状期持续时间较长,且若此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热邪易化火内传心营,致神昏谵语、四肢抽搐等。故徐雯认为,治疗心脾积热是其主要病理基础,故在临床上以清心泻脾、解毒利湿为基本治疗原则,并根据次症辅以加减。

此外,通过熵层次聚类挖掘得到26个新的潜在药物核心组合[5],其中有清热疏风利咽类,如荆芥、防风配伍薄荷、牛蒡子,石膏、知母配合扁豆花、蝉蜕,板蓝根、牛蒡子配伍薄荷、车前草;有健脾益气类,如茯苓、白术配伍谷芽、麦芽,茯苓、布渣叶配伍山楂、麦芽;有清热祛湿透疹类,如淡竹叶、车前草配伍土茯苓、地肤子;有清热解毒利尿类,如车前草、滑石配伍泽泻、牛膝;有滋阴润肺化痰类,如贝母、石斛配伍法半夏、杏仁,这些潜在药对散见于处方之中,多数是针对次要症状或根据病情轻重体质不同而设。同时,在上述潜在核心药物组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取出13个组合新方[6]。从理论角度分析,组方10同组方3较为贴近徐雯的诊治思路。而从处方药物组成角度分析,其他新的药物组方则为临床诊治提供了新思路。如组方1,方中牛膝、泽泻可引热下行,车前草、滑石可利尿通淋,引热从小便而去,同时车前草具有清心除烦之功效。亦如《本草拾遗》中记载:“利大小便,令人心宽下气”[7],诸药共奏利尿通淋、清心除烦之功效,可用于诊治手足口病症见烦躁剧烈、尿赤、尿痛者。组方3同组方9都具有固护脾胃之意。根据《金匮要略》中记载“上工治未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徐雯指出小儿肺脾常不足,心肝多有余,因此在临床诊治中要注意固护小儿脾胃之气,健脾又可化湿运湿,且手足口病患儿后期因疾病消耗或药物攻伐多正气亏虚,故在疾病后期恢复阶段可给予茯苓、白术、薏苡仁等药味以健脾胃之气。所得新方多配伍精炼,但具体用量及临床效果尚有待进一步商榷。通过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V2.5)软件对名老中医经验的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初步展示了徐雯诊治小儿手足口病处方用药规律及临床思路,也为深入分析、挖掘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提供了良好平台。

猜你喜欢

淡竹叶组方口病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2010—2019年宝鸡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分析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国医大师李士懋治疗高血压组方规律
识别真假淡竹叶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中药淡竹叶质量标准分析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对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组方规律的分析
补精益视片组方分析及研究进展
手足口病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