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根管治疗与常规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的效果和安全性观察
2020-07-16冯全胜杨璐徐文秀
冯全胜 杨璐 徐文秀
【摘要】目的 研究一次性根管治疗与常规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9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将其通过随机分组方式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研究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根管治疗治疗。对比研究组及对照组临床疗效、发生并发症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例数为44例,无效例数1例,有效率为97.78 %;研究组总有效例数为43例,无效例数2例。有效率为95.56%;研究組并发症反应例数为5例,并发症反应率为11.11%;对照组总并发症反应例数为6例,并发症反应率为13.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一次性根管在治疗急性牙髓炎的效果显著,由于其减少了诊疗次数,缩短了疗程,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一次性根管;常规根管;急性牙髓炎
【中图分类号】R78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6..02
急性牙髓炎在口腔科是一类常见的急性炎症疾病,主要是因细菌感染引起的牙髓组织急性炎症[1]。其临床表现发病急同时痛感强烈,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2]。主要治疗手段采用药物镇痛及根管治疗,其效果具有一定差异[3]。根管治疗分为一次性根管及常规根管,两者治疗效果略有不同,一次性根管相较于常规根管疗程较短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因此本研究选取我院 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9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一次性根管治疗与常规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的效果和安全性展开研究。现有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9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将其通过随机分组方式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研究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根管治疗治疗。研究组45例,其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45.5±1.4);对照组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为(46±1.6)岁。两组数据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具有可比性。
纳入及排除标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次研究过程及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严重肝肾功能疾患、生命体征衰竭、精神疾病、精神语言障碍及其他严重机体功能性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通过X线检查确定患牙。依次定位、开髓、封药失活。两周复诊根管预备,使用1%次氯酸钠溶液冲洗根管,氢氧化钙封药,两周再复诊进行根管填充。研究组准备流程同对照组,依次定位、开髓、根管预备,5%次氯酸钠化学预备,超声荡洗根管,纸尖干燥,并使用环氧树脂充糊剂封闭然后行热牙胶填充。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发生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x2检测方法对两组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作为检验,采用百分数(%)作为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作为表示。P<0.05表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研究组及对照组临床疗效对比
对照组总有效例数为44例,无效例数1例,有效率为97.78%;研究组总有效例数为43例,无效例数2例。有效率为95.5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2.2 研究组及对照组并发症发生例数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反应例数为5例,并发症反应率为11.11%;对照组总并发症反应例数为6例,并发症反应率为13.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急性牙髓炎是常见的牙科疾病,患者发病时具有强烈的痛感。同时夜间痛感相较白天更为明显。患者通常选择药物及根管治疗。药物治疗不具预后性,短暂止痛不具备积极的治疗意义,治疗效果不甚明显。根管治疗分为一次性及常规根管治疗,一次性根管有效的缩短了诊疗时间,同时因一次性的特点避免了二次手术导致的并发症。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总有效例数为44例,无效例数1例,有效率为97.78%;研究组总有效例数为43例,无效例数2例。有效率为95.56%;研究组并发症反应例数为6例,并发症反应率为11.11%;对照组总并发症反应例数为6例,并发症反应率为13.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可知,一次性根管在治疗急性牙髓炎的效果显著,由于其将三次的诊疗一次完成,减少了患者就诊次数,将一个月的疗程变成2小时,且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常规根管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大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齐胜鹏.一次性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的临床疗效[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6(29):52-52.
[2] 董文豪.急性牙髓炎老年的患者的治疗方案研究[J].贵州医药,2019,43(7):1113-1114.
[3] 张力爽,李 海.一次性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51):8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