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五个向度

2020-07-16罗皓文王煜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

罗皓文 王煜

摘 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实践进一步说明,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和动态的系统性工程。在推进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不断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科学技术创新与应用,这是新时代顺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和重要保障。

关键词: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0.02.002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20)02-0010-08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使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了一次特殊的、全面的检验。通过这次大考,一方面充分展现了我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制度优势,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的诸多短板和不足。本文结合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情况,对我国在新时代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在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1]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矢志不渝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伟大社会实践,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从此挺直腰板站了起来;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富了起来强了起来;现在正在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更加强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所取得的一切伟大成就和人民群众所获得的幸福生活,都是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和始终坚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取得的。

新时代要顺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1]。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高度重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疫情防控重要指示,并多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并研究部署疫情防控相关工作,为疫情防控工作指出明确方向。疫情发生不久,党中央就印发了《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明确指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组织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把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强大政治优势,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2]。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9 000多万名党员、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令,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战时状态快速投入到疫情防控战斗当中。各个省市区县都快速成立了由党政主要干部挂帅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编织了从省到村“五级书记”抓防控的严密防控网。与此同时,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我们党强大的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最积极最广泛地组织动员一切可以组织动员的力量,投入到艰苦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在整个过程中,所组织动员的力量,参与人数之多、阶层身份之众、行业领域之广,在新中国的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远远超过了非典时期的规模,充分发挥和显示了我们党强大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充分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快速响应并详细部署具体工作,在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基础上制定形成了区县、街镇、城乡社区的多层级防护网络,实现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在较短的时间内扭转了疫情快速扩散蔓延的势头。与此同时,各级党委政府及时高效协调医疗物资供应,在短短的十多天里就新建了“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座医院,并完成改建数十座“方舱医院”,对疫情的及时有效控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充分调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积极性,组织动员全国最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参与疫情防控方面的科研攻关,在数天内完成了病毒毒株的分离,加快疫苗研发,为疫情阻击战提供强大的科研支撑;努力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加强物资调配和市场供应,积极组织蔬菜等副食品生产,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蔬菜、肉蛋奶、粮食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在抗击疫情中,党中央坚持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部署、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各地各有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履职尽责,全力防控,经过艰苦努力,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是能够持续推动擁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3],也是能够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有根本方向性和保障性的先进制度。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把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具有强大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具有其他任何政党所无法比拟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坚强的、最根本的领导力量。

二、必须始终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重要组成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取得一系列举世瞩目成就的重要制度保障。

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巩固,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综合国力的提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正如习近平所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我国国有企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民生改善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功勋卓著,功不可没。”[4]

新中国7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在公有制经济的带动和引领下,我国实现了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工业强国的快速转变,用较短的时间就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目前,我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而进一步得到巩固,同时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作为公有制经济主要实现形式的国有经济,无论是资产总额的规模,还是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都在不断扩大和增强。数据显示,到2018年底,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210.4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总额58.7万亿元,分别达到1978年的247.1倍和130倍;1978年至2018年间,全国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实现年均增长11.9%和10.3%;2018年,国有企业应交税金46 089.7亿元,占当年全国财政总收入183 352亿元的四分之一左右①。国有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中流砥柱。

当前,国有企业在关系国计民生的诸多行业和领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保障性作用,如石油化工、煤炭电力、交通运输、饮用水、天然气等的提供和保障。同时,在关系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领域长期深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甚至是突破性的成果,如C919大飞机、北斗导航系统、天眼FAST、蛟龙号深海探测器、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以及即将于今年发射的火星探测器等一系列的大国重器,为我国在21世纪的崛起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支撑和保障。不仅如此,国有企业还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当中,积极开展与沿线国家的技术合作、产能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截至2018年8月,中央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承担3 116个项目;已开工和计划开工的基础设施项目中,中央企业承担的项目数占比达50%左右,合同额占比超过70%”[5] ,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众多国有企业在第一时间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全国众多国有企业所属医院医护人员争相报名前往湖北进行支援,国航、东航、国铁集团、中粮集团、中国建筑集团、中国铁建等央企积极参与医护人员、医疗物资、生活物资的运送。同时,一大批中央企业快速投入新冠肺炎防治药物科研攻关、加速转产扩产提高急需医疗物资产量、提供大数据分析、快速高质量建设应急救治医院等疫情防控保障战斗中,对疫情的防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疫情扩散蔓延的势头得到及时有效控制。从疫情发生至2月18日,国家电网在湖北累计建成163个重点项目配套供电工程;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共投入应急车辆14 437辆次,建设基站257个;国航、东航等航空公司执行飞往湖北专项包机任务159架次,运送医疗物资875吨,运送医护人员17 840人;中粮集团日均发往武汉大米超过200吨;中国建筑集团组织调动2万多名管理和作业人员参与建设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中国航空工业、中核集团、兵器工业集团、国药集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五矿等至少十三家央企所属医院约6 000名医护人员参与患者救治,其中9家央企先后组织500余名医护人员从外地驰援湖北,央企在湖北的医疗机构全部被列为当地发热门诊定点医院和疑似病例收治医院;新兴际华集团在从未涉及过医用物资生产的情况下,于2月2日开始试验、紧急转产医用防护服,2月5日产量仅7 850套,到2月16日就形成每天4.5万套的供应能力,产量达全国医用防护服总产量1/3以上,国机集团、中国石化、兵器工业集团每天合计生产医用口罩130万只;国药集团所属中国生物率先研制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分子检测试剂盒,生产能力达每天20万份[6]。截至2月18日,中央企业累计捐款超过25亿元;累计向湖北地区捐赠海外采购的医用口罩174.4万只,医用防护服6.18万套,医用护目镜2.7万副,医用手套34.8万双②。

在这次大考中,公有制经济以及时高效的人员组织协调能力、及时强大的物资供应能力、对经济平稳运行的强大支撑能力、对民生保障的重要兜底能力,向全国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充分体现了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粘合剂”“稳定器”的作用,也充分体现了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至关重要的基础性的、支撑性的、战略性的、保障性的作用。

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在新时代顺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柱。新时代,推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巩固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制度中的主体地位,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巩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主导作用,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和批判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公有制经济私有化、国有企业私有化论调,保持高度警惕,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理直氣壮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正如习近平所指出:“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这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7]

三、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作为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人民的立场,始终坚持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走过近百年的征程后,愈发壮大、愈发先进,而没有像世界其他许多政党湮灭于历史的长河中的根本原因。正如习近平所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3]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入阐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丰富内涵,“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3]。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我们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思想的最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理论。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处于新的历史方位,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目标迈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9]。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实现伟大中国梦。

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為了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向往。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坚持人民的社会实践主体和社会历史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积极广泛参与到治理过程中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汇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正如习近平所强调:“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10]27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迅速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疫情防控的阻击战中,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组织形成了由广大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公安民警、新闻工作者、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亿万人民群众所组成的抗疫战线,迅速构建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防控体系。在抗击疫情战斗中,对于疫情重灾区武汉和湖北,举全国之力进行支援,先后从全国各地派出330多支医疗队、41 6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并组织19个省市对湖北进行对口支援。可以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几乎涉及到了我国所有的行业、领域、部门,几乎涉及到了所有的群体和个人,是14亿中国人民都投身其中进行抗击的战斗,是一场阻击战,也是一场总体战,更是一场人民战争。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这场伟大的人民战争中,广大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公安民警、新闻工作者、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志愿者等亿万人民群众义无反顾、冲锋在前,日夜奋战、顽强拼搏,识大体顾大局,积极参与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首创精神、群策群力、贡献智慧,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场伟大的人民战争,充分展现了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也充分发挥和体现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和社会实践主体的地位。

在这次大考中,广大人民群众是最重要的参与者,也是最重要的“答卷人”。任何时代,人民群众都是最伟大的,都始终是时代和社会的主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因此,只有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一切发展是为了人民群众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才能最终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

四、必须坚持不断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

先进完善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是国家治理有序高效的重要保证和重要体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既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又要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永葆生机活力。”[3]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也暴露出了我国在社会治理方面的诸多短板和不足。比如,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生物安全评估防范机制还比较欠缺,重大事件舆论引导工作机制不够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疾控中心地位较低且独立性不够,一些党政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明显跟不上,等等。这些短板和不足,是我国今后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需要下大力气去解决的问题。

(一)加快推进社会治理法制建设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法治的实现需要一系列具体的法律制度作为载体。当前,我国社会治理中许多方面法律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比如在生物安全、环境保护、金融风险防范、网络言论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法制建设滞后状况,亟需完善。因此,在我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需要尽快完善社会治理中方方面面的法律制度,尤其是对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有着重大潜在风险和隐患方面的重要法律制度要加快健全和完善,为社会治理提供全面的法制支持和保障,使社会治理各个方面有法可依,最大限度降低潜在的风险和隐患。

(二)加快完善国家安全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深入发展,影响国家安全的不确定性风险挑战在不断增加,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完善国家安全体系。“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国家安全能力”“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国家安全风险研判、防控协同、防范化解机制”[3]。尤其要重点加强对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和谐有序稳定运行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重大潜在风险和威胁方面的研判,如政治领域中的“颜色革命”,经济领域中的重大金融系统性风险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主导下的私有化,文化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边缘化,社会领域中的粮食转基因问题和种子非本土控制,公共卫生领域重大传染性疾病爆发传播,生态领域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生物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对于这些事关重大的问题,要重点加强调查研究,密切监控监测,及时作出研判,制定相应的防治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国家安全体系。

(三)加快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

当前,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远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像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安全体系建设明显滞后,无法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需要加快健全。要健全疫情、自然灾害等重特大紧急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疫情防控规范和应急救治管理办法及救治体系、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统一高效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等。同时,还需要健全对这些方面的具体过程的监督机制,保障在整个应急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能够按照制度体系的规定要求得到及时有序高效的启动和运行。

(四)加快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

当前,公众越来越热衷于在网络上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并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和评价。但由于网络上各种信息混杂,公众很容易被一些歪曲事实的信息或谣言所左右,进而产生负面社会效应,甚至将社会舆论引向极端负面,給社会和谐稳定带来极大的风险。因此,要加快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首先,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一切媒体都要坚持正面宣传、弘扬正能量,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其次,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加强政府相关部门对网络舆情的监督力度,对违反国家《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的信息及时处理,对违法信息的相关责任人进行法律追究。再次,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一旦出现重大或突发事件,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应在第一时间发布公开透明的相关权威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将社会舆论引向正面,避免社会舆论走向极端负面。

五、必须大力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及应用

邓小平曾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1]当今时代国家间的竞争,主要是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不仅能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对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起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当今时代,社会治理越来越离不开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撑。因此,在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科学技术创新与应用,使国家治理更加高效、便捷、智能。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在线远程问诊、大数据技术、5G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一系列先进技术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中国电信依托5G技术、医疗影像云平台、超声波机器人技术,支持武汉火神山、安徽省立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张家港第一人民医院等完成了多例新冠肺炎病患的远程评估、诊疗;2019年1月29日,中国普天与合作伙伴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联合启动运营“5G动态体温监护系统”,一旦患者体温升高,该系统会自动预警,提示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对患者采取救治措施,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有效地保护了医护人员的安全;航空工业所属企业研发生产的移动CT影像车在疫情中快速有效地对疑似病例进行肺部CT筛查和专业化的分析诊断,并可通过网络和大数据实现网上阅片、远程诊断和分析研判,大大提高了救治效率;兵器装备集团湖南云箭利用3D打印技术储备,为医护人员紧急研制生产医用护目镜;中国国新等企业生产的数字化移动DR、全智能工作流的低剂量CT、四色高灵敏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一体化医疗废水处理专业设备等高科技产品在疫情的检测等多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移动、美亚柏科等企业研发的智能机器人,实现昼夜执勤;中国电科、中国联通、中国通号等企业研制的非接触式热成像人体测温系统在机场、火车站等人流密集聚集场所的应用,为疫情的防控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等等。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为战胜疫情发挥了作用。2020年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指出,“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越是面对这种情况,越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国之重器”[12]。

当前,我国要重点加快推进对国家安全和重大发展战略、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有重大影响等方面的先进科学技术研发和应用,抓紧攻克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高端芯片、5G技术、3D打印技术、数字技术、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高端医疗装备等先进技术和产品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在人口健康、生物安全等领域的科研力量布局,加快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医疗健康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打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封锁和垄断,不断抢占先进科学技术的制高点,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加快推进先进科学技术研发和应用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国家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先进科学技术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加强对事关我国安全和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各个不同领域的先进科学技术的前瞻性预测和研判,做好对支持和保障先进科学技术研发和应用的顶层制度设计和整体规划,充分发挥国家在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先进科学技术发展的引导、培育和政策保障方面的重要主体作用。这不仅能克服仅由市场主体承担先进科学技术发展的弊端和不足,同时能保障各个不同领域的先进科学技术均得到重视,尤其是在国家安全领域中的先进科学技术,避免出现重大战略性科学技术短板。

二是加大对先进科学技术尖端人才的培养力度。先进科学技术研发的根本在于尖端人才,要加大对上述尖端科技领域的尖端人才的培养力度,从国家到地方各个层面制定引进和培养尖端科学技术人才的一系列保障性的政策和制度。例如,扩大这些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硕士博士招生规模,提高尖端科技人才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加大对这些尖端科技领域的科研经费投入。

三是加强对于先进科学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对于企事业单位先进科学技术创新和相关成果转化应用的激励政策,如对有重大技术创新和突破的企业实行稅收优惠、进行奖励等。

四是营造鼓励支持先进科学技术创新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政府、社会、企业都要做好鼓励、支持先进科学技术创新的舆论宣传,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使全体社会成员崇尚、褒扬、支持科学技术创新,积极投身于其中。同时,对于科学技术创新中出现失败的情况给予宽容和理解,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科学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总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必须始终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的“压舱石”“粘合剂”“稳定器”的保障作用;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必须坚持不断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发挥体制机制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必须大力推进科学技术创新与应用,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求是,2020 (1).

[2]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N].人民日报,2020-01-29(01).

[3]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01).

[4]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 开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0-12(01).

[5]白暴力,方凤玲.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N].人民日报,2019-02-19(09).

[6]习近平.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 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N].人民日报,2015-11 -25(01).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0.

[8]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15.

[9]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5-11-04(01).

[1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7.

[1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4.

[12]协同推进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科技支撑[N].人民日报,2020-03-03(01).

责任编辑:顾榕昌

收稿日期:2020-04-05

作者简介:罗皓文,男,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王煜,女,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猜你喜欢

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
法治角度下中国梦与国家治理之关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收入分配对策研究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探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概念内涵探析
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精神”
政府网站建设及在提升治理能力中的作用分析
公共精神:服务型政府的必备“气质”
国家治理现代化助推中国梦建设研究
论我国社区治理的原则、理念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