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北方言指示代词的重叠和连用

2020-07-15范晓林武玉芳

关键词:所指量词指代

范晓林, 武玉芳

(1.山西传媒学院基础教学部;2.山西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山西 晋中030619)

引言

文章中的晋北方言,是指山西雁门关以北,今大同市及所辖的阳高、天镇、左云、灵丘与朔州市及所辖的朔城区、平鲁、山阴、右玉、怀仁、应县等地的方言。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朔城区(原朔县)、平鲁、应县、灵丘方言属晋语五台片,其余属晋语大包片。

普通话中,代词整个词类一般不能重叠,也不能连用。晋北方言中,不仅人称代词可以重叠和连用(范晓林2012,武玉芳2016a、2016b),指示代词也可以重叠和连用。晋北方言的指示代词二分,用“这”表近指,用“那”表远指。指示代词既可以指别,也可以代替。

晋北方言中经常有两个同类指示代词前后接连出现在一个句子中的现象,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指示代词的连用。文章主要讨论晋北方言指示代词重叠和连用的形式及其功能。

一、指示代词的重叠

晋北方言能重叠的指示代词主要是指示处所的代词。晋北方言和普通话一样,指代处所时,近指常说“这儿”,远指常说“那儿”。和普通话不同的是,晋北方言如大同、天镇、阳高、左云、怀仁等方言的“这儿”和“那儿”还能重叠。我们以大同云州区(原大同县,于2018 年5 月更为现名)方言为例,如:

(1)——A.你就站这儿[tʂar54]等着。(你就站在这里等着。)

B.站哪?(站在哪儿?)

A.(用脚划个圈)就这儿这儿[tʂar54tʂar30]。(就站在这个地方。)

(2)——A.你把锁子搁哪啦?(你把锁子放在哪里了?)

B.(手指着)搁的那儿[nar54]啦。(放在那儿了。)

A.那儿[nar54]是哪?(那儿是哪儿?)

B.就窗台那儿那儿[nar54nar30]呢。(就在窗台那儿放着呢。)

(3)咱们这儿这儿[tʂar54tʂar30]不肥。(咱们这个地方不富裕。)

(4)我就在这儿这儿[tʂar54tʂar30]坐呀,叫他坐了那儿那儿[nar54nar30]去哇。(我就在这儿坐呀,让他坐在那儿吧。)

上举各例中的“这儿这儿[tʂar54tʂar30]”和“那儿那儿[nar54nar30]”还可以自由替换成相对应的“这这儿[tʂəʔ32tʂar30]”和“那那儿[nəʔ32nar30]”,意思不变。我们认为,“这这儿[tʂəʔ32tʂar30]”和“那那儿[nəʔ32nar30]”是“这儿这儿[tʂar54tʂar30]”和“那儿那儿[nar54nar30]”省略了前一个后缀“儿”的省说形式,仍是处所代词的重叠式。

由上例可以看出,晋北方言处所指代词重叠后既可指代地方,也可指代具体的位置。

晋北方言处所指代词的重叠式和基式相比,语义和句法功能都不变。当重叠式和基式同时出现时,重叠式较基式所指的处所更具体确定,有强调所指处所的意味,如例(1)和(2)。

这种情况下,重叠式不能换成相应的基式。事实上,目前更常用的情况是处所指代词的重叠式单独出现,语义上也没有特别强调的意味,相当于普通话的“这儿”和“那儿”,完全可以替换成基式,如例(3)和(4)。这表明晋北方言处所代词的重叠式正处于词汇化的进程当中。

二、指示代词的连用

(一)晋北方言人、物的指代词

晋北方言能连用的指示代词主要是人、物指代词。晋北方言指代人、物的代词形式都不止一套。有的方言点的指示代词形式(语音略有差异)相近,如阳高和天镇、朔城区和平鲁、左云和怀仁、灵丘和山阴等。我们择取了几个代表点的指示代词,见表一。

表1 晋北方言人、物的指代词

晋北方言指代人、事物的代词“这”和“那”都有入声和舒声几种读法。这些语音形式有的可以确定是合音的产物,如天镇方言的“这3[tʂʌ24]”、“那3[nʌ24]”分别是“这1[tʂəʔ32]”、“那1[nəʔ32]”和量词“个[kʌ24]”的合音;平鲁方言的“这3[tsɔo213]”、“那 3[nɔo213]”分别是“这1[ʦəʔ34]”、“那1[nəʔ34]”与量词“个[kɔo53](常脱落声母说成[ɔo53]”)的合音。有的语音形式还不能完全确定是否是合音或是哪些音节的合音,如山阴方言的“这2”“那2”及“这3”“那3”的读音。乔全生先生(2000:19)将山阴方言的“这2”“那2”、“这3”“那3”看作是屈折式构词,正如刘丹青先生(2009)指出的:“这些形式不排除是合音的产物,但在缺乏历史证据的情况下一一确定其来源并非易事,乔全生将它们都作为屈折构词的例子,这在共时平面是合理的分析。”

晋北方言的指示代词不仅语音形式有异,指代功能和句法功能也不同。“这1”“那1”都既可用于指别,也可用于称代;既可单独做主语、宾语,也可直接做定语,后面可加也可不加量词或数量短语。“这2”“那2”只能用于指别,不能用于称代,且它们不能单独做句法成分,必须和量词或数量短语组合后才能做句法成分。“这3”“那3”都既可用于指别,也可用3于称代;既可单独做主语、宾语,也可直接做定语,但后面不能再加量词或数量短语。以山阴方言为例:(我们用“/”表示“或者”。如“这1/那1”表示“这1”或“那1”,下同。)

“这1/那1”和“这2/那2”都可与量词组合成指量短语,但“这2/那2”比“这1/那1”的指示性强一些,有强调的意味。“这1/那1”和“这3/那3”都可单独做主、宾语,也可和名词直接组合做定语,但“这3/那3”比“这1/那1”的指示性要强。我们注意到,“这2/那2”、“这3/那3”都读舒声,“这1/那1”读入声。“这2/那2”、“这3/那3”比“这1/那1”的指示性强,正是语音象似性的一种体现。

大同方言的“这1□[tʂəʔ32kɤ53]”“那1□[nəʔ32kɤ53]”,怀仁、左云等方言的“这1嘎[ʦəʔ43ka53]”“那1嘎[nəʔ43ka53]”,这些代词都既可指代个体的人和物,也可指代种类。指代种类时,意思分别相当于普通话的“这种/类”、“那种/类”。目前,我们还不能确定其中“□[kɤ53]”、“嘎[ka53]”的来源,也没有充分证据能证明这几个成分是否是量词“个[kəʔ32]”的音变,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kɤ53]”、“嘎[ka53]”目前都不是量词,因为它们不能和数词结合,也不能被其他量词所替换。它们也不是词缀,因为它们只能和指示代词“这”“那”及疑问代词“啥”组合成词,不能附加到类似的实词上,不具有能产性。因此它们只能算作词汇性的构词成分。为行文方便,下文我们把这几个指代词统称为“这1嘎”类词。“这1嘎”类词大都具有轻视、不满等感情色彩。另外,“这1□[kɤ53]”、“那1□[kɤ53]”可以分别重叠成“这1□□[tʂəʔ32kɤ53kɤ53]”、“那1□□[nəʔ32kɤ53kɤ53]”;“这1嘎”、“那1嘎”可以分别重叠成“这1嘎嘎”、“那1嘎嘎”。重叠后,表示不满或轻视的感情色彩更加强烈,指人时尤甚。

(二)晋北方言人、物指代词的连用

1.“这1/这2+这1/这3”、“那1/那2+那1/那3”

晋北方言中,人、物指代词“这1/这2”加(数)量词后可与“这1/这3”连用,“那1/那2”加(数)量词后可与“那1/那3”连用,可以构成以下四种连用式:A.“这1+(数)量词+这1”“那1+(数)量词+那1”式;B.“这2+(数)量词+这1”“那2+(数)量词+那1”式;

C.“这1+(数)量词+这3”“那1+(数)量词+那3”式;D.“这2+(数)量词+这3”“那2+(数)量词+那3”式。连用式都既可指代人也可指代事物,可直接做主语、宾语,也可直接做定语。

例如大同方言:

(9)这1个这1不好吃。(这个东西不好吃。)

(10)摱=了那1些那1哇。(扔了那些东西吧。)

(11)这1个这1事情以后再说哇。(这件事情以后再说吧。)

(12)这1些这1烂东西不要啦。(这些破东西不要了。)

(13)那1个那1货又倒走啦。(那个家伙又已经走了。)

(14)那1种那1谷子可能打出哩。(那种谷子产量很高。)

再如山阴方言:

(15)这1个这3东西还要哩不啦?(这个东西还要吗?)

(16)把那1个那3给我递过来。(把那个东西给我递过来。)

(17)这1些这3往哪放呀?(这些东西往哪里放呢?)

(18)那1些那3货还来不来?(那几个人还来不来?)

(19)那1包那3不穿的烂衣裳快给了人哇。(那包不穿的衣服快送了人吧。)

我们将连用式中的前一个指代词称为前词,后一个指代词称为后词。以上各例中的前词“这1”、“那1”均可换说成相应的“这2”、“那2”,换说后,有强调指代的意味。不论是否换说,前词后面都必须加(数)量词,构成的指量短语对后词起修饰限制的作用。后词“这1、那1”与“这3、那3”可以自由换说成相应的形式。由于“这3”、“那3”本身具有较强的指示性,换说后,强调指代的意味更重。不论是否换说,后词后都不能再加(数)量词。也就是说,上述A、B、C、D 四种连用式都可以相互替换,意思不变,但指代的强弱性不同。就指代的强弱程度而言,A 式最弱,D 式最强。

2.“这1/这2”“那1/那2”与“这1嘎”类代词的连用大同、怀仁、左云方言的“这1/这2”和“那1/那2”与量词组合后,分别可以作为前词与“这1嘎”类指代词连用,连用以后依据前面的量词来确定其是指代个体还是种类。连用后仍带有轻视或不满的感情色彩。例如大同方言:

(20)那1个那1□[kɤ54]不知道跑哪去了。(那个家伙不知道去了哪里。)

(21)我不爱见这1个这1□[kɤ54]。(我不喜欢这个。)

(22)这1个这1□[kɤ54]孩子真气人哩。(这个孩子真让人生气。)

(23)待理那1些那1□[kɤ54]人。(别理那些人。)

再如怀仁方言:

(24)这1个这1嘎有使用没?(这个东西有用吗?)

(25)那1个那1嘎去哪了?(那个家伙去哪了?)

(26)这1些这1嘎不进眼货!(这些让人讨厌的家伙!)

(27)那1种那1嘎料子不好。(那种布料不好。)

以上例句中的连用式,前词“这1”、“那1”均可自由换说成相应的“这2”、“那2”,换说后,有强调指代的意味。不论是否换说,前词后都必须加(数)量词。后词“这1嘎”类代词中的词根成分一般只能用“这1”、“那1”。“这1嘎”类代词均可换成相应的重叠式,使不满或轻视的感情色彩更加强烈。

晋北方言指示代词在连用时一般遵循以下规则:

第一,这1/那1可做前词,也可做后词;这2/那2只能做前词,不能做后词;这3/那3只能做后词,一般不能做前词;“这1嘎”类代词只能做后词。

第二,前词后面必须加(数)量词,后词后面不能再加(数)量词。

第三,只能同类连用,不能有远近冲突。

第四,同类连用时,远近对立优先发生在同组内部,如近指选择“这1”,在同一话语片段中远指一般要选择“那1”。

三、晋北方言指示代词连用的功能

晋北方言指示代词连用在一起时,是否都起着一定的句法—语义作用呢?我们用删去其中之一的办法,来测试前文所举例句连用的两个指示代词哪个是真值语义的负载者。因连用式中构成前面指量短语的“这1”、“那1”均可换说成相应的“这2”、“那2”,我们便将二者合并说明,用“这1/这2”、“那1/那2”表示;后面的指示代词“这1”、“那1”都能换说成相应的“这3”、“那3”,我们也将二者合并说明,用“这1/这3”、“那1/那3”表示。

(一)对“这1/这2”与“这1/这3”、“那1/那2”与“那1/那3”连用的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连用的两个指示代词无论删去哪一个,句子在语法上都是合格的。这说明晋北方言的指示代词既可表示指示,也可表示代替。但在语义上略有差别:删去后面的指示代词后,意思不变,所指是具体明确的。删去前面的指量短语后,有的句子中的所指对象依然比较明确,如(9″)、(11″)、(13″)、(14″)、(15″);有的句子中的指代对象不太明确,如(16″),有的需要借助一个更具体的语境才能让人清楚具体指代的是什么,如(19″);有的句子中所指代的对象发生了变化,由复数变成了单数,和原句的语义有所不同,如(10″)、(12″)、(17″)、(18″)。这表明,连用的两个代词在句中共同承担着句法—语义作用。

(二)对“这1/这2”与“这1 嘎”、“那1/那2”与“那1/嘎”类连用的测试

这种连用情况和前文讨论的连用情况一样,不论删去前面的指量短语还是后面的“这1嘎”类指示代词,在语法上也都是合格的,但在语义上也略有差别。删去后面的“这1嘎”类代词”后,不仅是所指可能不明,如(20′)、(25′),连原有的感情色彩也失去了。因“这1嘎”类指示代词都既可指代个体的人和物,也可指代种类,而连用式是依据前面的量词来确定其是指个体还是类别的,故删去前面的指量短语后,所指都会变得模糊而有可能导致与原句意不符,如(20″)、(21″)、(26″)。这说明,这两个连用的代词也是在句中共同承担着句法—语义作用。

四、结语

晋北方言指示代词连用后,从语义上看,前词偏在指示,后词重在代替;从句法上看,前面表指示的指量短语对后面表代替的指示代词起限制作用。这样,连用的指示代词就构成了一个偏正短语。指示代词的连用式变成指示代词单用式后,不论指示代词读哪种读音,意念上总有一个对举或比较的对象存在。用连用式表示后,就没有这种对举或比较的意思,而是突出强调了前一个指示代词的指示性。晋北方言指示代词连用,一般是在说话人觉得用一个代词指代不够具体明确时使用的一种形式。连用式看似重复羡余,实则是通过叠加强化了指代,使指代对象更加清楚和明确。据宗守云(2005),和晋北毗邻的河北涿怀话有两套指示代词,这两套指示代词可以与量词“个”连用,例如:“既这个坏了,你给我修修。∣奈那个闹得哪来去了?”涿怀话指示代词的连用形式虽与晋北方言指示代词的连用形式不完全相同,但连用起到的强调效果是一样的。

猜你喜欢

所指量词指代
奥卡姆和布列丹对指代划分的比较
趣填51
十二生肖议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The Ways of Leading a Healthy Life
遗忘者
量词大集合
幻笔的艺术:《红楼梦》的“金陵省”与“所指优势”释出的要旨
爱国婊
量词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