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山西晋剧的民间传播和生存状况调查研究

2020-07-14焦小芳

青年时代 2020年10期
关键词:传承戏剧新媒体

焦小芳

摘 要:山西是一个戏剧大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晋剧的发展定位于农村,随着电视台和主流媒体的传播,晋剧逐渐成为山西城市的文化输出。晋剧扎根于民间,民间才是晋剧的市场阵地,由于演出形式、人才培养、传播方式等原因,再加上各种新媒体的强力冲击,当下,晋剧的传承、传播与发展面临诸多困境。笔者试图通过文献综述和研究新媒体以及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山西晋剧民间戏剧的传播和生存状况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梳理,探寻民间晋剧的突破口。

关键词:戏剧;晋剧;传承;戏剧生存;新媒体

一、晋剧概况

山西是戏曲大省,主要有四大梆子剧种,分别为蒲剧、中路梆子、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中路梆子为晋剧,流行于山西省中、北部及陕西、内蒙古和河北省的部分地区。地处黄河中游,素有“中华戏曲摇篮”“戏曲之乡”等美誉的山西,以及商贾云集、富庶发达的晋中地区是孕育晋剧形成发展的沃土[1]。晋剧是山西戏剧剧种覆盖面积最大的剧种,影响最为广泛。

晋中地区有众多的民间表演艺术,尤其是祁县、太谷县更被晋剧界称作“戏窝子”。晋中地区多有木偶、皮影等非遗民间艺术,或多或少都对晋剧的形成与发展有过影响。2006年5月20日,晋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晋剧代表着山西的戏曲,早些年与民间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晋剧和其他戏曲一样面临着严峻的危机。新形式下,晋剧面临着市场的萎缩,逐渐失去年轻的观众群体,剧本无法及时更新,使得晋剧的发展停滞不前。

二、晋剧的传播

(一)发展的四个阶段

晋剧的传播大概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晋剧兴起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阶段晋剧一直在民间传播,在日常的节日和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第二个阶段为传统媒体传播时期[2]。大量晋剧音频的录制及传播不仅是晋剧爱好者與之结缘的主要方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晋剧受众的艺术认知。发行于20世纪30、40年代的百代、胜利晋剧黑胶唱片,是至今留存最早的晋剧音频。

第三个阶段为与影视媒体结合的传播阶段。山西各地方台到省台,都在电视普及之初,就意识到戏剧的重要性。2001年3月,山西电视台创办了《走进大戏台》栏目,是最早一批的戏曲频道。作为一档在上星卫视频道霸屏18年的戏曲栏目,《走进大戏台》始终以传播中华戏曲艺术、弘扬戏曲文化为宗旨,以服务广大戏迷朋友为己任,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成为众多戏迷朋友每周日晚9:15准时守望期待的黄金栏目。

第四个阶段是新媒体阶段。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的社交方式多种多样,晋剧也自然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进行传播。

晋剧目前更广泛的传播途径是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

(二)山西在晋剧传播中的探索

山西省是中国的戏曲大省,对戏曲的重视和发展都在努力尝试着做出改变,并且卓有成效。

1.《走进大戏台》栏目的摸索

山西卫视的戏曲节目一直是电视台重点打造的栏目。1994年,河南卫视首先推出了戏曲栏目《梨园春》,吹响了电视戏曲栏目以竞技方式进行演播的号角,唤醒了戏曲栏目的春天。随后,山西电视台开办了《走进大戏台》(2001年3月),山西电视台公共频道和各地市级电视台也相继开办了《戏剧大观园》(现用名《百家戏苑》)《超级票友》《蒲乡红》《梨园堂》《我爱上党戏》《戏里戏外》等电视戏曲栏目[3]。

《走进大戏台》植根于基层人民群众,勇于担当戏曲艺术的传承者,邀请全国各大剧种亮相荧屏,展示戏曲绝活技艺。18年的积累沉淀,累计制作播出900多期节目,大型晚会30余场,为传播戏曲文化和戏曲艺术,努力拉近群众和戏曲的距离作出巨大贡献。

18年间,《走进大戏台》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终于在戏曲界闯出了一番天地。在初创期,《走进大戏台》扎根民间,寻访民间戏剧人,以传播和弘扬山西戏曲为己任,节目在工矿企业、田间地头现场录制。辉煌时期,《走进大戏台》栏目的收视率为全台第一,成为山西广播电视总台的品牌栏目。

2013年,《走进大戏台》模仿其他电视台以及互联网的节目形式,回到演播室,开始了新的探索。2015年,《走进大戏台》力邀央视主持人白燕升加盟,担任主持人兼总策划、总导演。随着白燕升的加入,《走进大戏台》将剧种覆盖全中国。同时借用《歌手》一类的纪录片模式,选拔戏剧选手,增加选手背后的成长故事。

2018年,走进大戏台上线抖音,除上传精彩的节目瞬间,同时也将普通人的海选视频上传分享,未在电视上完整播出的内容看到自己参与的选手,也可以通过抖音和大家互动。

作为山西晋剧最有代表性的输出平台,《走进大戏台》一直坚守为山西戏迷爱好者提供学习和表演的平台。从最初的只有山西主要戏曲拓广到全中国范围内的戏剧剧种,可以看出山西对于戏曲的重视,和想要打造全国知名戏曲名牌栏目的决心。

《走进大戏台》为何在电视台江河日下的趋势中依然做着如此努力的转变?其原因还是在于山西强大的戏迷团体。这是晋剧戏迷最大的观看平台,也是最容易有参与感和得到认可的舞台。

2.各种新型传播方式的摸索

晋剧的传播在发掘传统传播媒介优势的同时,将其合理运用于晋剧的现代传播中。

通过网络的辅助,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晋剧广播”“晋剧电台”,众多在网络播放的晋剧电台与广播,如喜马拉雅FM的《晋剧艺术》、山西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晋剧欣赏》等随即映入眼帘,让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晋剧迷都可以随时收听,真正使晋剧实现了不受地域限制的传播。

2012年11月,山西省政府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关于戏曲发展传承的指示,创办了集门户、论坛、视频于一体的晋剧现代化综合门户网站“中国晋剧艺术网”。同时,推出了晋剧新闻资讯、晋剧名家戏迷动态、共享晋剧视频及音乐、晋剧戏迷之家网络资源共享保护中心等。

湖南京剧团下属的京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的第一部晋剧经典原创动画《凤台关》,人物扮相设计、表演环节的动画制作都颇具晋剧风味。

2015年7月,中国首届戏曲微电影大赛在北京开幕,期间启动的百部精品微电影工程将给具有百年历史的晋剧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晋剧字抖音持续发起话题,#谁说晋剧不抖音#的话题超过283.5w的播放量。#晋剧皇后#等一系列名人在抖音刷起了屏,引发一大批戏迷朋友的追捧。

三、晋剧的民间传播和生存状况调查与分析

晋剧源于民间,民间才是晋剧发展最肥沃的土壤。笔者作为土生土长的山西人,深刻感受到晋剧在新时代媒体冲击之下的艰难生长。对此,笔者简单制定了调查问卷来分析晋剧的发展和生存状况。

这次调查问卷笔者以《关于山西民间戏剧的新媒体传播方式调查》为调查内容。笔者通过八个简短的问题对周边的人群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朋友圈和微信群的收集共收到34份反馈。下面将对反馈信息进行分析。

(一)调查

1.晋剧的受众人群

同全国整体的剧种状况一样,山西仍然有热爱戏剧的家庭,但是91.18%都是老人在观看,年轻人微乎其微。同时有26.47%的家庭已经没有喜爱戏剧的亲戚朋友,这是非常惊人的数字。

2.晋剧戏迷的民间传播

笔者对戏迷的观看方式进行了调查。38.24%的戏剧爱好者已经没有了戏剧的观看习惯,44.12%的戏迷会固定收看电视戏剧节目,55.88%的戏迷朋友会收看走进大戏台,主要是陪老人一起观看。随着新的电子设备的普及,26.47%的观众会通过手机或者平板观看戏剧节目、综艺,年轻人通过网络给老人下载经典剧目。除了晋剧以外,41.18%的戏迷会收看外省的剧种,包括京剧、昆曲等。11.76%的戏迷会通过全民K歌、唱吧等社交软件聽取周边朋友的作品,同时自己也会加入创作。5.88%的戏迷会通过抖音、快手等社交软件听戏。

3.关于民间晋剧的传播和发展问题

戏剧的传播范围很受限,很多年轻人接触不到也没有时间去了解。年轻人基本不看是戏剧没落的最主要原因,戏曲的娱乐功能失去了年轻人的市场,自然就失去了生命力。

出乎意料之外的是,问卷的农村受访者仍然有对晋剧的思考和热爱。在村庄里,村里赶会时卖的戏匣子很给力,这不仅是年轻人对父母孝敬的象征,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老年人相互攀比的象征,因为不同的戏匣子可下载的戏曲数量不同,价钱也不同。赶集、祝寿、葬礼等都是晋剧很好的传播途径。

(二)分析

1.媒体的传播与受众群体矛盾

通过笔者的调查,山西的民间戏剧基本状况与全国整体戏剧发展状况基本相同。老人是主要观看群体,年轻人没有兴趣和没有基本的收看途径。由于老人群体是主要戏迷,晋剧的传播就出现了很多问题。老人仍然会用传统的媒体来收听戏曲,如收音机、电视台固定节目等,很少用抖音、快手、全民k歌这些新媒体平台,但这恰恰是如今主流的传播渠道。戏曲在主流传播渠道没有受众,年轻人自然不会主动去接受和学习。

2.晋剧内容的更新缓慢

晋剧早期在民间能够很好的扎根是因为剧本会随时代更新。新媒体时代,人们对外界知识及信息的接收量大幅增长,传统的晋剧戏曲已经很难满足观众的精神需求。

晋剧诸多剧本的描写内容主要涉及宫廷与市民生活的乐趣与琐事,与收看节目的观众信息获取断层,无法衔接。新剧团没有持续的创作动力,仅仅依靠国家养着的剧团能够提供新内容也是非常缓慢。

运用平板和手机的老人,会请求年轻人帮助下载经典剧目,但是主流的视频平台不能提供这样的内容,艰难的搜索让老年人和年轻人都失去了耐心。

对于爱看戏剧的戏迷们,晋剧不算发展非常好的剧种,知名度不高,宣传力度还有待提高,在国家的戏曲电视台等传播中,京剧、昆曲这些更多人的听的戏剧占据了主要的资源。

3.晋剧民间娱乐的消逝

作为戏曲大省,晋剧曾经在民间活动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城市和农村的改革,戏剧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传统的春节,中秋以及其他集体性节日中,不见戏剧的身影。随着传统艺术的离去,戏剧也就随之消失了。常年正月十五的花灯,皮影、木偶、戏剧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现在除了现在的高科技灯展,新型娱乐设施的建立,均不见戏剧的身影。缺离了多种表演形式,戏剧变得单一起来,人们可能在某个剧团的角落深处才能听到晋剧的声音。

四、新媒体时代晋剧的传播与发展思考

山西是戏剧大省,扎根于民间的戏剧没有中断,国家和政府也在努力进行戏剧的传播和发展工作,只要有戏迷,我们就必须要思考怎样让戏剧更好地传承下去,对此笔者提出几条思考建议。

(一)在新媒介环境下去重新审视戏剧的传播空间

场域是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提出的分析社会现象的重要参数。他认为:“社会是由各个相对自主而独立的小社会构成,在这些小社会里充斥着各自独立的运作逻辑。”

我们不能忽视小的群体传播空间。山西重视戏剧的传播,想要打造戏剧大省,这就要求民间要有源源不断的戏迷生命力来为节目输送优秀的人才。戏剧爱好者的草根社交还处在艰难的阶段,无人关注,没有粉丝就失去了生命力。戏剧不能成为某个剧团、某个家族的使命,要成为像云南山歌一样受重视的社交方式。有些戏剧爱好者会在微信全民k歌里唱一段,那我们就要提供这样的社交氛围,为戏迷提供交流的场所。

(二)提高晋剧知名度

晋剧在全国的知名度不高。电视台请来白燕升这样的名人打响了不少的知名度,但整体还是缺乏广泛的受众群体。最可靠可行的办法是多把谢涛、孙红丽这些名角推到国家级的舞台表演,名人的效应是最快打响知名度的方法。打响知名度,提高省内文化自信,自然而然,戏迷们也会来互动、学习。

除了推名角,晋剧也应打造有知名度的影视作品和节目。晋剧的扮相与地方结合的戏剧内容可以从动漫、微电影入手,创作优秀的影视内容。晋剧不是不好看,而是内容剧本的陈旧吸引不到年轻人。山西的晋剧可以依托皮影木偶,在创新手法、扮相以及故事内容上进行改造,依托现代的环境创作,加入年轻人团队,或许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晋剧的人物扮相是重要的一部分,像故宫设计的周边戏曲人物一样,可以在宣传的过程中制作精美的小周边,手账本设计,从而起到很好的推广和宣传作用。

(三)情感叙事:用讲故事建构文化认同感

人类早期社会就是以情感为交流的基本媒介,它不但是人类生物的一种共性和基础,更能够“定向行动”和“唤醒他人”,而在艺术世界的情感叙事,演员的文化自信与受众自身的文化认同镶嵌,从而建构起对于传统戏曲艺术的文化认同。

纵观各大综艺节目,都是以人物为主,用纪录片的手法来完成叙事,为何?成长与爱引发共情,故事是永恒的真诚。戏剧的内容要有故事性,表演的人更要有共情,要有故事,才能把一个经典的剧目表演好。戏剧不只是唱,还要有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戏剧有四个元素,“演员”“故事(情境)”“舞台(表演场地)”和“观众”,缺一不可。

在《走进大戏台》青年戏曲演员2019年擂台赛一路过关斩将的冠军张雨,最后的决赛再次唱响师傅的《战冀州》,以干净有力的唱腔,加上抢背硬僵尸、360度僵尸、垛子双叉硬僵尸倒扑虎3个这样的高难度戏曲技巧动作胜出。白燕升及其他导师对其肯定,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得过瘾。这种到达极致的表演,已经不是在比拼技艺的范围,这是一个演员用尽心血对于戏曲热爱的凝练。看似对于一个小人物的故事挖掘、角色刻画,实则是戲曲节目的深耕。

五、结语

晋剧的土壤没有流失,大多数在山西这片土壤上的山西戏迷仍然深爱着这来自民间的剧种。山西的电视台都在努力尝试,与新媒体融合,构建传统戏曲文化的共同体意识,政策和新时代融合,为晋剧戏迷提高文化自信,让晋剧走出山西,提高全国的知名度,才能促进晋剧的民间传播和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燕.晋剧艺术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17:7.

[2]邱怀生,芦柳源.传播媒介变革下的中国传统戏曲发展——以晋剧为例[J].艺术百家,2016(5):200-202,207.

[3]董悦,赵文军.《走进大戏台》:戏曲平台,人文名片[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11):54-56.

猜你喜欢

传承戏剧新媒体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