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中国梦”为线索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0-07-14刘岩岩

科教导刊 2020年14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改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梦

刘岩岩

摘 要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之一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教学过程中,以“中国梦”这一主题为线索,以一种新的路径切入到教学内容,不但可以从理论上深化对“中国梦”内涵的研究,还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还能在高校构建“大思政”格局,增加大学校园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途径,从而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关键词 中国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5.042

Abstract As one of the required course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for college students,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with the theme of "Chinese dream" as the clue and a new way to cut into the teaching content, can not only deepen the research on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dream" in theory, but also enrich the teaching means,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nd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also build a "bi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atter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crease th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channels of "Chinese dream" in the campus, so as to realize the whole staff and the whole process and all round education.

Keywords Chinese dream;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course teaching reform

“中國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近年来,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国内专家、学者对“纲要”课的性质、定位、教材编写和修订、内容结构以及教学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相关成果非常丰富。在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以及把教学体系转化个人教学风格的过程中,很多一线的教师做出了各种颇有成效的实践,其中以“中国梦”为线索进行的教学改革即是典型。

1 以“中国梦”为线索进行教学改革的意义

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纲要”课虽然讲述的是历史,但同时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它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认清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基本规律,通过对相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明确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纲要”课的主线,“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这和“中国梦”的概念不谋而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所以,如果在“纲要”课的教学过程中,以“中国梦”这一主题为线索,以一种新的路径切入到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学体系更为完备,线索更为清晰,学生也更容易吸收知识点。这样,不但可以从理论上深化对“中国梦”内涵的研究,在讲课过程中能进一步增加课程的学理性,从而提高以“纲要”课为代表的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并且可以丰富教学手段,让学生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在此基础上构建高校“大思政”的格局,实现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高校党政部门以及各教学单位的互相联动,增加大学校园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途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辅相成,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联系,从而做到用“中国梦”统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促进“中国梦”与大学生个人理想在实践中的统一。

2 改革的主要内容

在具体教学设计过程中,以“中国梦”为线索,在“纲要”课教学过程中,突出“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和由来发展,以“中国梦”来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中国梦”的理论内涵和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具体发展过程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进“纲要”课的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诠释“中国梦”,以此来推进“中国梦”在该课程中的线索作用。通过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采用专题式教学和研讨,以追梦、筑梦、圆梦为结构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更加深入地探究“中国梦”的历史文化基因。笔者在此过程中,大胆创新,在讲课过程中把传统相声中的艺术技巧和课堂教学巧妙结合在一起,独创的“相声式”教学法取得很大反响。由此可见,此项教学改革的难点是在“纲要”课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知识性、思想性、学术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统一,既遵循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又能把“中国梦”融入到“纲要”课的教学过程中去,妥善处理好“纲要”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历史功能的关系。

3 改革实践

以所在学校开设的“纲要”课为中心,通过在教学第一线的实际工作和新的教学方法的尝试,以“中国梦”为线索进行教学,借鉴体验式、研讨式和互动式等教学模式,课堂上采用“相声式”教学法,课下采用网上在线答疑解惑、课程内容直播、问卷调查以及课后实践等方式,把教学中取得的相关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就要针对学生的兴趣和要求,授课教师需要将对现实的思考引入到中国近现代史的讲授过程之中,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该课程的魅力。事实上,能否较好地进行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将是决定该课程讲授能否得到学生认可的关鍵因素。传统课堂教学特别有魅力之处在于师生间面对面交流,否则,学生们在家里或者宿舍看网络上海量的名校名师教学视频就能满足求知的需求。以“中国梦”为线索进行教学,可以把“纲要”课的学理性和现实性打通,课堂上互动性更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历史深度,还有现实温度,以及知识的广度。同时,授课教师把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上升到科学研究层面,从理论方面进行提炼和总结,通过学术论文和科研项目的形式进行产出,从而使教学和科研互为一体,不再是过去的“两张皮”。

以“中国梦”为线索进行教学,涉及到历史上丰富的案例和故事,以及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这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在专业上不断进取、精益求精,一方面努力积极吸收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完善现有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素养;另一方面提高自身的授课技巧和艺术。笔者的经验是借鉴语言类行业的表现形式,比如相声。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通过说、学、逗、唱等手段,给听众带来快乐。好的教师应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抓住重点,以四两拨千斤的技巧,借鉴相声演员抖包袱的技巧,把知识点像包袱一样一个个抖出来。这样做的目的,不是简单的让课堂更有趣,而是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尝试,是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教学范式改革。“相声式”教学法创新地使用了传统相声的艺术形式,在授课过程中融入说学逗唱等艺术表演手法,将思政课的授课变成一场妙趣横生的相声专场,加强了课堂互动,强化了知识点的掌握,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传统课堂教学的精髓在于师生间的交流,“相声式”教学法凸显了师生间的课堂互动,是对传统相声表演艺术的借鉴,在授课过程中融入定场诗、捧哏、逗哏、抖包袱、砸挂等艺术表演手法,将“纲要”课的授课变成一场妙趣横生的相声专场,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之所以能达到这种效果,是由“纲要”课程的特点所决定的,该课程论从史出,包含丰富的历史情节,同时,以“中国梦”为线索的历史素材亦非常丰富,需要我们带着激情进入剧情。在课堂中,教师是逗哏的角色,学生是捧哏的角色,好的相声是三分逗七分捧,所以一节课是否成功,基本取决于学生的反应、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师生互动的情况。而这种师生间的一问一答,也是借鉴了古希腊大哲学苏格拉底式的教学模式。他的发问,从来不直接驳斥对方,而是继续发问,在对方的回答中让其掌握知识点。

以“中国梦”线索,同时以“相声式”教学法为工具的教学改革,不但获得一系列教学成果和比赛的奖项,而且受到广泛关注。国内众多媒体对“相声式”教学法进行过专题报道和现场直播。

4 改革取得的效果

(1)激发了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怎样让学生真正对这类课感兴趣,让他们觉得思政课并不是简单的说教,“纲要”课也不仅仅是对高中所学内容的简单重复,是改革中重点寻求的突破。以“中国梦”为线索进行教学,让课堂由学生做主,这样的思政课堂做到了真正的接地气。学生们每周都特别期盼这门课,同时在欢声笑语中,掌握考试的知识点,不但提高了到课率,而且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更提高了“抬头率”。这种新的打开方式,吸引了新时代的大学生,让理论真正走进了他们的内心。

(2)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其它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纲要”课侧重的是从“史”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对中国近现代相关史料的熟悉和掌握以及在课堂上的灵活运用,是授课教师必备的一个素质。授课教师在运用史料和分析案例时,讲学术界最新观点,讲学生不知道的背景知识,以“中国梦”为线索进行人文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这样,学生们不但系统掌握了知识点,轻松通过期末考试,而且很多理工科学生也对人文社会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有的考研时跨专业考取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3)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学课堂上更多的是教会学生读书和学习的方法,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并让其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找寻其兴趣点。对于感兴趣的知识点,他们会带着兴趣,课下查询资料,继续进行深入研究,有些学生已经将思考的过程转化成论文和研究课题。以“中国梦”为线索进行教学,突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让学生根据“中国梦”的内容,自己选取感兴趣的主题和案例,通过说、唱、演等各种方式进行课堂展示,然后向老师提问题,老师在回答学生疑惑的同时,进一步刨根问底,给学生提问,这样通过几个回合的深入交流,学生学会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能力显著提高。

(4)提高了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需要警惕的是,当今社会上和网络上的历史虚无主义隐藏很深,并且经常改头换面进行多方面的渗透,比如刻意炒作所谓“民国热”,歪曲历史,虚假宣传。大学生通过“纲要”课程的学习,加深了对“中国梦”等相关理论的理解,他们主动在网上宣传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做到了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扬正声、立正气,从而坚定发展方向,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 本书编写组编著.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7.

[3]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

[4] 鄢一龙,白钢,章永乐,欧树军,何建宇.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5]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6] 李旭华.“中国梦”:一个系统的实践进程.理论月刊,2013(7).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改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