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大学语文“初心”培育策略研究

2020-07-14陈岩

科教导刊 2020年14期
关键词:初心课程思政

陈岩

摘 要 “课程思政”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有效手段,其关键在于要求教师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对各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充分挖掘,尽可能在各学科日常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对于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来说,其中包含了非常多的思政元素,教师教学时应不断加强“初心”教育,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要素,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高职大学 “初心”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5.031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key lies in requiring teachers to change their teaching ideas in time, to fully excav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each course, and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daily teaching of each subject as much as possible. For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language teaching, which contains a lo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eachers should constantly strengthen the "initial heart" education, dig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Keywords course thought politics; higher vocational university;" initial heart"

0 引言

高職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培育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与建设者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开展大学语文等学科的日常教学中,应将思政工作融入其中,不断提升育人效果。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其未来发展的方向大多为一线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人员,必须要加强思政教育,确保高职学生思想不动摇。在实施语文学科教学时,教师应基于课程思政背景,正确认识“初心”教育的重要性,据此制定培育策略,不断提升教学实效。在实施大学语文学科教学时,教师应充分挖掘其中所具有的思政因素,实现学科教育功能的最大化。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以“初心”为导向,在课程教学中,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促使学科教学同传统的思政教育能够形成合力,引导高职学生实现更加全面的发展。

1 转变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理念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大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时,应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高度重视教育初心,对高职学生的思政素养进行培养。以往,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大都认为应当把精力放在思考如何将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并非自己的教育职责,而且也难以胜任。实际上,教师的这一理解非常片面,也未能考虑开展高职语文教学的“初心”。首先,思政教育并非仅仅开展政治教育,也是培养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认识水平和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对于学生成长作用显著。通过把语文学科教学同思政教育融合起来,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在更大程度上保障“初心”的实现。此外,开展语文教学同思政教育会发挥相互作用,对于践行高职教育初心,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政观具有积极作用。作为思政素养的重要内容,社会责任感等对于高职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高职大学语文教育“初心”的重要内容。

比如,在开展《过秦论》教学时,教师以往教学,大多是首先将该文的背景知识传授给学生,然后就课文内容展开讲解,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综合素养提升奠定基础。新时期,在课程思政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及时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牢记高职教育的“初心”,针对性的加强对学生初心的培育。其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也是非常高职教学的初心所在,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不仅要加强语文课程知识传授等教学,而且要正确对待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初心”。就贾谊所撰《过秦论》来说,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与感时伤世的一些情感,对秦汉的政论家门进行了细细品味,并做出了非常精彩的论述,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行培养,并指导学生把个人发展主动同国家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在开展该文的教学工作时,对于其中的思政元素,教师应深入进行挖掘,转变以往的教育理念,更好的对学生开展教育工作,培育学生的初心。自古以来,文史都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从战国七雄开始一直到六国统一,再到秦王朝的快速覆灭,为人们呈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教师应指导高职学生从历史长河中,汲取经验教训,提升社会观念,进而对大学生的使命意识与忧患意识以及担当意识等进行培养,不断强化其社会责任感等,以此更好的践行高职教育的“初心”,指导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能够全心全意的做好本职工作,严格履行自身职责,担当社会责任,为国家与社会发展做贡献。

2 发掘大学语文课程中包含的课程思政元素

基于课程思政背景,开展高职学校语文课程教学,教师要能够充分认识所要融入的教学内容。就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来看,其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价值观以及职业素养三个方面,也是教师培育“初心”的主要内容。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其包括意识观和物质观以及内因外因观等。对于核心价值观来说,其包括中国自信、人文情怀、责任担当以及校训等。对于职业素养来说,其包括职业道德观与通用职业素养以及专业职业素养等方面。在语文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发掘其所包含的上述课程思政元素,更好的发挥思政的指引作用,对学生的“初心”进行培育,使之发展更加适应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

比如,在开展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应以课程思政为指引,牢记该课程教学的初心,深入挖掘语文课程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实效。如教师要培养学生人文情怀方面的核心价值观时,教师可以以《蒹葭》《春江花月夜》等课文教学为例,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真爱所具有的力量,感受对美好精神世界进行追求的价值所在。如在《蒹葭》当中,描述了可望不可即的伊人,可以认为其描写的是青年所追求的理想信念。虽然在此过程中,存在一些挫折与阻碍,但是始终并未放弃。在《春江花月夜》中,诗篇将人生哲理同诗情画意相融合,使之汇聚呈现了一个非常奇妙的境界,引导读者充分感受美的价值所在。教师可以以此对学生的人文情怀进行培育,践行高职语文学科教育的初心。当学生拥有人文情怀素养以后,在看待不同的人时,都会采用平等尊重的目光进行看待,对于每件事的重视程度都会大大提升,对待每一件事情也都会精心对待,由此也比较符合高职学校对培养学生应当具备的“工匠精神”所提出的要求。通过该种方式,教师开展语文课程教学,较好的履行了自身的职责,有效培育了高职学生的“初心”,对于其健康成长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均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3 优化课程思政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在实施高职语文学科教学时,应基于课程思政背景,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指导课堂教学有序开展,更好达到培育“初心”的效果。通过教学设计,能够将课程思政成为中间环节,有效推进该方面工作。首先,教师应对语文课程的思政目标进行明确,也是实施“初心”培育的起点,要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局限,实现语文知识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其次,要对课程思政教育的重点进行深入思考,在语文教学中,将思政内容融入其中。就课程思政来说,并非是变革原有的课程,也并非割裂思政教育,而是在课堂教学中,将哲学思维与价值引领要素等融入其中,对课程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并分解思政教育目标,据此付诸教育实践,更好的对学生的“初心”进行培育。

比如,在开展高职语文教学时,教师应不断强化对课程所包含思政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并加强同其他学科的协同,共同对教学资源进行开发。教师要充分应用网络平台,对教学的时间与空间等进行拓展,不断丰富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资源与形式,切实提升“初心”培育的效果。再如,在高职语文教材中,吸纳了很多非常经典的古诗词,如《诗经》等,其中传递了很多价值观,如儒家提出的“仁”和道家提出的“道法自然”与其他一些仁人志士所展现的踌躇志向与爱国情怀等。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应明确教学的初心所在,有选择的开展教学活动,并对教育内容进行延伸,同时将教材中所包含的思政教育知识同现代社会生活等紧密结合,以此促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丰富,也能充分发挥语文课程内容在思政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对于提升思政教育效果,践行教育“初心”等意义非常显著。此外,教师还应对语文教育和思政教育进行准确定位,充分认识二者的教育目标,坚持以“初心”为着力点与归宿,确保预期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4 结语

总体来看,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开展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应不忘“初心”,制定切实有效的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教学策略,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其中具有教育价值的思政元素,指导高职学生实现更好的成长。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准确把握“初心”的内容,不断提升策略的针对性,更好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果海尔妮萨·阿卜力克木.基于人文素质教育的高校语文教学改革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2):134-135.

[2] 吳礼光.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81):81-82.

[3] 焦福维.高校书法课人文核心素养教育的价值建构——基于“大语文”观与《大学语文》实施现状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8.29(04):72-75.

[4] 焦福维.人文核心素养教育与高校书法课的价值建构——基于“大语文”观与《大学语文》实施现状的思考[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8.27(03):27-30.

[5] 何国跻.关注核心素养,聚焦语文能力——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Ⅰ卷评析[J].广东教育(高中版),2018(Z1):4-7.

[6] 兰智奇,孙琪.使命鉴初心  奋笔译华章——党的十九大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有感(英文)[J].China's Ethnic Groups,2018(01):21-23.

猜你喜欢

初心课程思政
百年风华 初心不改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不灭的初心(节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