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性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2020-07-14郜金秀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初中数学培养

【摘要】新课标中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明确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内涵与重要性,同时还要注重给予学生充足时间思考,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构建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系统提炼知识体系,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加问题开放性,提高思维的创造性等。以此来培养学生数学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初中数学  教学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3-0060-02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如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再是懂知识,更重要的是创造知识。也就是创造和创新能力。创造和创新能力就需要创造性思维的支持。素质教育的深入和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化,致使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经成为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研究课题。创造性思维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有什么重要的内涵和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一一解决。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内涵与重要性

创造性思维指的是初中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过程中,突破既定数学思路和框架,创造性的吸收与掌握数学知识,能够在对已知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理论进行独特的发展,以此体现数学的延伸性和无限性。创造性思维是以数学的学习和探究兴趣为动力,以学生的质疑能力为基础,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将创造性思维应用于数学学习和实践并且发展数学知识体系。

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数学知识的灌输与记忆,这对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产生巨大的限制作用,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也就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实践能力,也就难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给予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创造的空间,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再次创造问题的良性循环,以此来实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给予充足时间思考,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就是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教师在教学中的问题提问中,需要科学的设置教学内容,要深入研究留给学生思考的教学内容空间以及思考时间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教师给予学生的思考时间越短,思考空间越少,学生的思考往往也就简化,思考的全面性和精确性也就大打折扣。目前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都不会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甚至就没有问题的设置也就没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部分教师在提问后为了追求教学进度,往往会在提问后立刻就催促学生得出答案,学生还未思考完成,教师会因为“等不到”答案而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这直接遏制了学生的思考和思维能力的调动,反而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拓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学生在陷入思考的僵局时也不要直接告诉答案,而是以解题思路提供一定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解题思路的启发调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不强制要求学生按照标准答案和教师的思维进行问题的思考,以此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八年级上册学习“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中,一道证明题如图1所示,已知:AC平分∠BAD,CE⊥AB,∠B+∠D=180°,求证:AE=AD+BE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直接指出解题方法是在AE上取F是BE=EF,这就等于直接告诉了学生正确的解题步骤,在教学中就无法做到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与空间。针对这个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题目中寻找突破口,将两个看似不相连的AD和BE以怎样的一个方式相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用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进行思考。学生也就在思考的过程中调动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尝试进行辅助点的选取和辅助线的连接。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效地激发自身的几何想象力和创造力,做到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

(二)构建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形成的过程中,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差,还不能够自主的形成全面的思维活动,往往在思考中思维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需要有一个方向引导学生思维的创造。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根据教学重点和教学内容科学地设置具有启发性、适合学生能力的问题,利用问题合理地引导学生思维创造的方向,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例如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方法“配方法”的教学中,可以先与学生共同完成一个游戏。让学生随意选取一个自然数,按照公式x2+6x+9来计算出结果并且说出数字,教师就能立马说出自然数是多少。例如有学生說结果是121,则能够很快地得出自然数是8,学生经过多个数字的测试发现都是正确的,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个问题,找出公式的规律,怎样能够像教师一样快速地得出结果。学生就会带着疑问调动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公式进行拆解、组合等方式,寻找出公式中的特殊之处,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公式的具体使用。在得出了关于x2+6x+9=(x+3)2这个类型的公式的规律之后,教师就可以更进一步的给学生提出问题,解方程式x2+6x-16=0。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只学会了“降次法”来解二元方程式,但是并不适用于这个方程式的解题思路。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x2+6x-16=0这个方程式是否能够化成已经有一定结论的x2+6x+9=(x+3)2这个类型的方程式呢?学生也就会跟着关于知识点的引导,将两个方程式进行比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出问题解决的思路与方法。

(三)系统提炼知识体系,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不是一种单独存在的单一性思维方式,而是发散性思维、直觉性思维、形象性思维等思维模式的结合。在数学的教学中,需要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对问题的解决与知识体系构建的共同进步,进而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对每一个单元,每一个知识点的内容进行分析、梳理和整合,并且提炼出知识点之间相关联的部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中,需要分清知识点的基础与引申,通过基础进行知识点的扩散、引申与迁移,最终又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使所有细节部分补充整体知识框架,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促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扩展。

例如七年级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堂中的教学重点,以及在习题练习中的难点进行本章节的知识点的梳理,对知识体系进行提取与梳理总结,最终形成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题思路,即二元一次方程组通过消元、代入或加减能够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最终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思路进行串联。这种提炼知识系统的方法,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技巧,在以后的解题中灵活地应用。

(四)增加问题开放性,提高思维的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形成最终是要体现在实际的情况下的行为表现中。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数学知识的掌握不再是唯一的教学目标,而是以数学知识的传授为依托,在数学学习中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最终激发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探索知识的过程与途径。重要的不是获得题目的结果,而是问题解决方法的创新与探究。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学过程中可以為教学内容留出一定的“余地”,制造一定的空白区间为学生核算能够提供充分的思考与创造的空间。在学生完成了一道题的解答之后,教师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变形和发展,产生一种开放性的问题状态。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学生深入的发现知识,探究知识,最终学会运用知识。

例如八年级上册的《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中,教师首先在教学前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原有一块三角形的镜子,但是在搬运过程中不小心碎成了三块,如图2所示,现在要去玻璃店裁一块与原来相同的镜子,用哪一块碎玻璃可以向玻璃店说明原镜子的尺寸。

这时的学生还没有关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概念,对于这道题的解决办法就陷入一个没有知识可以依靠的情况。想解决问题,但是知识水平又达不到,这就激发了学生利用其他方法达到解决目的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会通过空间想象将每一块碎玻璃与原玻璃进行比较,通过比对所有条件与因素,选择最适合的方法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通过开放性问题设置,引发学生合理的认知冲突,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求知内驱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设置生活情境,激发创造性思维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性强的课程,有的知识或者定理、公式,学生很难想象或者理解。其实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中,又应用于生活中。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常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发散性思维,进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初中数学知识很多都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连,在具体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预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自由发言,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同时设置情景的教学方式,还可以引导学生明白学习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可以引导学生灵活地把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从而又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场景,需要抬一个宽五米的木板进房间,但是门只有三米宽,四米高,应该怎样做才能在不破坏门的情况下将木板抬入屋内。通过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总结,在具体的教学中,数学教师要从调动教学中的各种因素与条件,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设置一些发散思维的问题,给予学生充足的创造性环境和空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积存.试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措施[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4(8):80.

[2]李强民.让思维光芒绽放——刍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8(27).

[3]迪丽巴尔·艾尼.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2018(14):195.

[4]郭斌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学周刊,2015(20):164.

[5]尹红梅.培养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8).

作者简介:

郜金秀(1976.5-),女,甘肃天祝人,满族,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初中数学培养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