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通过高中地理教学渗透区域认知能力
2020-07-14张懿
摘要:区域认知是一种认识地球表面复杂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地理核心素养,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改善现有的教学问题,从结合区域地理特点,创设情境丰富教学方法;巧设探究问题、抓住機会渗透区域认知能力;结合实时热点,培养学生迁移应用能力;加强区域认知了解,培养学生能力这四大方面,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高中地理教学经验,对该问题进行深入阐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答疑解惑。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渗透;区域认知;能力
一、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区域认知能力的重要性
区域认知是在人地和谐基本价值理念下引导人类进行实践活动的根本理论方法。不管是掌握区域的环境特点,还是了解区域发展问题,都必须要利用区域认知的方式展开分析,仔细斟酌、专注思考区域内部自然要素之间的关联与影响。继而能够有效地指引人们开展实践活动,促使该地保持持续化的发展。而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价值主要彰显在自然人文和地理视角两大方面,前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各个区域的不同特点;后者可以促使学生了解这个世界。以此来提高对地理环境的认识,掌握发展中的规律,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合理的规划设计,形成“人地协调”的理念。
二、 区域认知能力的渗透方向
(一)区域空间定位能力
教师在课堂中渗透区域空间的定位能力时,要使学生能够理解不同地理位置的类型及观察的方式。形成地图运用能力,分析出不同地理位置对相应区域的意义与弊端,利用语言和简略图对该区域进行阐释。
(二)区域特征分析能力
在进行区域特征分析能力的渗透时,教师要以能够让学生识别区域的显著标识为方向,使其熟知区域特征中所囊括的要素,完善认知结构,并要用简洁的言语对其归纳和总结。
(三)区域地理推理能力
教师在培养学生区域地理推理能力时,要让学生说出与区域因果分析相关联的因素及推导方式,进而使他们能够将这种推导手段应用到日常学习之中,擅于将图表、地图中的信息提炼出来,推理空间事物的影响关系。
三、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区域认知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低
美国地理学家阿瑟·格蒂斯曾经类比:“地理学中的‘区域相当于历史学家的‘年代或‘时代,它是一种把复杂地球表面划分为可识别其组成的策略。”由于区域划分的尺度和标准不同,区域的内容极其复杂和零散,知识点繁多。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知识点的整合,一股脑的将区域地理知识全抛给学生,课堂上教师是“传输机”,学生是“书记员”,整个课堂枯燥乏味,缺乏师生间的交流,很多学生只能依靠死记硬背来记忆一个个零散的区域,缺少区域分析的能力,很难找到不同区域间的联系和规律。这样学习学生花费了大量时间,但是很可能面对一新的区域时又无从下手,久而久之,对区域地理出现了恐惧心理,地理成绩很难提高。
(二)教师能力不足,教学效率较差
在区域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有着综合性强、难度大、知识复杂的问题。教师在学生的理解过程中,会穿插着许多提问,以便突破教学难点,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但在提出问题时,有些教师会由于自身能力不足,只选择形式感很强、没有挑战性的问题,过于简单的题型不能激发出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导致师生之间看上去在不断交流,但效率却非常低,无法深化学生的思考模式,仍是以“讲授制”教学为主,学生没有真正地融入其中。
(三)教学内容老旧,无法结合实际
许多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喜欢根据课本案例进行讲解,这是可行有效的。但问题在于没有将课内案例提升拓展,无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能将其思维模式和应用技巧转化迁移。导致学生产生墨守成规的学习心理,丧失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懂得照着案例学案例,认为地理学习只依照着课本即可,不用与生活相互联系,也会逐渐导致他们依赖于课本素材,不懂得知识迁移的重要性,僵硬死板、不会变通。
(四)缺乏深入了解,认识不够全面
调查研究表明,许多教师在对区域地理开展教学时,只是从纬度和海陆位置进行简要的描述,不去选择相应的参照物,仍然停留在浅显、表面的总结、概括上,未结合着有关区域特点互相比较。再加上教师自身的专业理论不充足,导致学生没有对同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提炼升华,还有一些教师把这些内容都以背诵、默写的形式布置下去,影响他们区域对比能力的提升。而在对这些问题解决探究时,只会将课本中提供的大众化方法告知学生,无法促进他们形成发散型思维,不能根据各个区域中的特殊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四、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区域认知能力的策略
(一)结合区域地理特点,创设情境丰富教学方法
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区域地理课堂教学时,要坚持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贵在参与,注重过程,强调方法。”教育模式不论如何革新,它的重心都是把课堂的主体从教师变成学生,而不是传统的“我说你记,大段背诵、默写的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克服学生对区域地理的恐惧和认知障碍,促使他们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习惯。区域地理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大多带有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学生只有在大量的探索和体验后才能够将其解决。所以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区域认知能力的渗透时,要丰富自身教学方法,结合着区域特点,运用情境创设的方式,让学生在准备、调研、收集、实验、交流中进行实践,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加深情感体验。
例如,在学习“区域不同发展阶段”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以本地常熟的农业发展变化为例设计活动,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或者走访调查,了解三十年前和现在常熟城市周边农业种植的种类有什么不同,学生经过自己的观察和走访,可以清晰地找出常熟农业由种植棉花、水稻向种植水果、蔬菜转变过程,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因为这就是学生生活的城市,让学生真切感觉到地理思维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效率提高。与此同时,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时,要结合着教材内容,富有计划性、目的明确的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建构出属于自身的地理知识体系。
(二)巧设探究问题、抓住机会渗透区域认知能力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设置探究问题,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问题可以由简单演变为复杂,由具体转化为抽象,当学生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时,甚至可以采用“挤牙膏”的追问方式,一环扣一环逐渐引导他们说出答案,使解题的思路完全展现出来。
例如,在讲西北地区的时候,不能直接就让学生记忆它干旱的自然特征,而是可以用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分析:1. 观察地图描述西北地区的海陆位置,2. 标出西北地区的地形单元,3. 思考地形地势对当地的降水有什么影响?问题提出后,学生基本可以自主总结出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对于一些综合性问题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分组,使其进行深入的讨论,并派代表进行小组间的成果演示,这样学生不单单知道了当地的自然特征,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区域分析的思路,在无形中渗透区域认知能力。
(三)结合实时热点,培养学生迁移应用能力
教师在渗透区域认知能力时,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他们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新课标》中有明确的说明:“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主观能动性之上,结合实际生活。”所以教师在进行教材内容的拓展时,所选素材要贴近于生活。保持地理案例的真实性,从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入手,用地理的视角去观察生活,深挖出身边的现象与地理事实。以此强化学生的地理认知,通过具体的任务,使其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进行素材的收集和整理。
例如,今年四月WTI美国原油价格跌至负数,教师可以利用这样一个见证历史的热门事件,结合能源资源的开发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一起了解世界的主要能源产区,一起找找重要的能源运输通道,并想想我国能源供给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结合着当下热点新闻,学生展开激烈探讨,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比如在进行区域资源开发条件分析时,可以以常熟本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为例,让学生自己罗列一下常熟的旅游资源,分析一下常熟旅游面向的市场范围,再结合常熟即将开通的高铁,预测常熟发展旅游业的前景。这样一个构建贴近生活的情景,促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着感性的认识,潜移默化地掌握了资源开发的分析方法。
(四)加强区域认知了解,培养学生能力
区域中所处的地理位置包括一定的范围和界限,区域中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决定着基本的特征。教师要选取参照物,利用地图、图表等工具让学生有效的辨识区域位置,确定其特征和空間关系。学生在对空间进行分析和评价后,必须要用相应的方式进行信息的描述,要从区域位置中的读图、说和写入手,提交他们的书面成果,进而加强对区域的认知水平。与此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空间知觉,即在区域空间位置上对距离、方位和认识的感知能力。在授课过程中,区域位置的类型决定着空间知觉的侧重点。
例如,教师在进行区域位置的教学时,要从绝对位置与相对位置入手。前者则是指的经纬度位置,不同纬度下接收的太阳热量不同,促使土壤、水文特征等出现很大差别;后者则代表着区域与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其中囊括着海陆、政区、交通、大洲位置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魅力,还能够加强他们对区域的了解,培养自身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地理成绩。
五、 结语
在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当下,高中地理教师不应该故步自封,改善现有的教学问题,在课堂中注重区域认知能力的渗透,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吴文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7):31-33.
[2]张艳.如何实施培养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以八年级地理《地形和地势》一节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24).
[3]汤国荣.论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J].课程·教材教法,2015(11):119-122.
[4]夏宏华,刘建平.刍议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培养[J].地理教学,2017(4).
作者简介:
张懿,江苏省常熟市,常熟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