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探究

2020-07-14简佳玲

考试周刊 2020年55期
关键词:模型思想重要性小学数学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已经由传统的、以灌输基础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为主的新教学模式。想要培养好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是重要的一环。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极强且比较抽象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经常会出现难以理解、无法应用的情况,因此,要培养好学生的模型思想和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模型思想;重要性;策略

模型思想是指运用数学语言概括或描绘现实世界事物的特征、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形式的一种数学结构。数学模型是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数学知识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思维能力薄弱,对于一些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难以理解。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引导学生将复杂的、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具体的生活实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思想,为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必要性

在提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之前,要分析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必要性。分析学生模型思想培养的重要性一方面,可以加强对于学生模型思想培养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还能够为提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分析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必要性。

(一)教育改革的要求

传统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更加重视理论教学,以教会学生基础知识为目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教学重点也发生了变化,更加重视对于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要求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调整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数学教学工作,这样既符合了教育改革下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又能够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必然要求

学生数学模型思想的培养也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必然要求。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工作中,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复杂的计算知识难以理解,再加上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专注力,仅仅通过抽象的理论知识学习难以达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很低。因此,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发挥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将抽象的数学计算知识具体化。在课堂上,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发现数学计算问题,将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二、 如何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一)树立学生的模型意识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模型意识。学生是否拥有一个良好的模型意识对于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学生拥有了模型意识后,在面对复杂难解的抽象数学概念时会主动地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久而久之模型思想自然就培养出来。如何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模型意识,成了教师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首要工作。教师在为学生树立模型意识时,要将数学计算知识与学生身边的事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相联系,让学生产生联想,更容易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和学生感兴趣的实例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喜欢上利用模型解题的方式,学生在遇到数学难题时会自动联想身边的实例完成数学模型的构建。例如,在学习“10以内加减法”的内容时,可为学生构建起生活化教学情境,进而让他们在自己所熟悉的情境中去直观感受数学模型的思想。在解题“8-6=2”时,教师可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去发现“8-6=2”是否可用自己所喜欢的东西代替,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学生在脑里开始构思各式具体教学模型,如“我有8颗糖,给了朋友6颗,我自己还有2颗”等等。创建具体教学的情境,可帮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以此来创设生活数学的模型,激发起学生建模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模型思维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更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在进行数学计算教学的过程中离不开对数学公式的教学,在此模块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在学习公式时会出现记不住、公式混淆、不会应用等问题。这时,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公式、记住公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模型思维。例如,在进行“圆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中,很多学生会觉得圆的面积公式非常难记,记住公式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并没有运用模型思想。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公式的过程中运用模型思想,加深对于公式的印象成为教师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播放幻灯片的方式,将圆的公式的推导过程展现出来,从切割、拼接到观察和推导转换,将推导的全过程以数字模型的方式展现出来。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对圆的面积計算公式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让学生通过模型思想学习圆的面积,提高学习的效率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模型思维。

(三)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还需要教师开展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在进行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活实例相结合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选择恰当的数学模型进行联系。通过探究式教学,让学生真正地、主动地应用各种数学模型。在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时,不能全部把问题展示的模型直接交给学生,而是尽量去引导学生探究适合的模型,根据自身的学习经验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去探究适合的模型。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交换想法,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例如,小红家距离所读的学校有800米,她每天从家里走路到学校需要大约10分钟时间,今天早上走了80米后,突然发现自己没有拿语文书,所以立刻回到家里拿。如果她仍然要在10分钟内达学校,从回家到学校间,她步行速度要多少才不会迟到呢?对此,教师可以开展引导,让学生运用行程问题的模型思想解决这一类的计算问题,先算出小红的速度是800÷10=80(米),明确了其速度相对应的路由家里走出之后2分钟才进行计算的,再由家到学校的距离是80×2+800=960(米),时间总用的时间10分钟,扣去返回所花的2分钟,即是8分钟,再根据行程的模型思想,可列出:960÷8=120(米),这样通过探究得到正确的答案。

(四)培养学生的模型塑造能力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弱,而且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可以自主联想,但是一遇到复杂一点的数学知识,无法构建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模型思维解决问题。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计算模型思维培养的过程中,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模型塑造能力。在数学课堂中,对于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身边的实例以及自己的思考,自主建立数学模型。可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带领学生建立模型,在这样一个引导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模型塑造能力。比如,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有一个很经典的数学模型引导教学叫鸡兔同笼,问笼子里共98只脚,其中鸡有50只脚,通过运算可以得出鸡有25只,再通过算出兔子有48只脚算出兔子有12只。这样一个数学模型十分恰当地展示出了数学问题,但是仅靠学生是很难想出来的,需要教师的引导。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提高学生的模型塑造能力,当学生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可以自主地建立数学模型。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计算模型思想的培养工作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以及整体的教育工作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小学数学计算模型思想培养工作,在教学实践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积极运用多媒体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模型意识、开展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模型塑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促进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孝贤.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1):79.

[2]伍方良.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模型思想的策略[C].教育理论研究(第十一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20.

[3]韩雨宏.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6):66.

作者简介:

简佳玲,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南靖县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模型思想重要性小学数学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明暗交织话建模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