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安卡拉病的诊治体会

2020-07-14钱洪彬杨爱娟曹庆玉杨建彬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0年6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

钱洪彬 杨爱娟 曹庆玉 杨建彬

摘  要:鸡安卡拉病是由腺病毒感染鸡后引起的以心包积液和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本病最早报道时间是1987年,发病地为巴基斯坦的安卡拉地区;我国的鸡群自2007年起陆续发病,并逐渐流行;江苏省南通地区的鸡场从2010年开始有本病发生并一度流行。近年来由于商品疫苗的推广应用,本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笔者临床诊治不下百例,通过快速准确诊断、及早采取综合措施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鸡;安卡拉病;心包积水;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4.4+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20)06-0068-04

鸡安卡拉病又名鸡心包积水综合征(Angrara disease),是由腺病毒感染鸡后引起的以心包积液和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据说,本病在1985年就已有散发病例,1987年3月首次正式报道了本病的发生,发病地为巴基斯坦卡拉奇附近的安卡拉地区,首先从一家肉鸡场暴发并流行,很快扩散到巴基斯坦全境,造成了上亿羽肉鸡死亡,并导致25%以上的肉鸡生产者破产,安卡拉病由此而得名。我国自2007年起陆续报道本病的发生,并逐渐流行,江苏省南通地区的鸡场从2010年开始有本病的发生并一度流行。以前,我国关于鸡安卡拉病的研究较少,一时无法提供有效的控制措施,给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由于商品疫苗的推广应用,本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仍时有发生。笔者临床诊治不下百例,通过快速准确诊断、及早采取综合措施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鸡安卡拉病的临床诊治体会总结如下,以供同行讨论。

1  病原及致病机理

本病经实验室检测证实为腺病毒感染。腺病毒分为Ⅰ亚群、Ⅱ亚群和Ⅲ亚群。腺病毒Ⅰ亚群主要引起包涵体肝炎和心包积液综合征,腺病毒Ⅱ亚群主要引起火鸡出血性肠炎和鸡脾脏肿大,腺病毒Ⅲ亚群主要引起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禽腺病毒Ⅰ亚群目前已鉴定出A~E 5个毒株和12个血清型,一般认为引起鸡包涵体肝炎的为禽腺病毒Ⅰ亚群血清1型,引起鸡安卡拉病的为禽腺病毒Ⅰ亚群血清4型。禽腺病毒颗粒直径70 nm~90 nm,无囊膜,呈20面体对称结构,双股DNA;病毒粒子由252个壳粒组成,中间包着直径                  60 nm~65 nm的髓蕊,殼粒排列在三角形的面上,呈每边6个壳粒;病毒颗粒具有两根长度相近的纤丝,纤丝的长度与抗原性有关。禽腺病毒可凝集大鼠红细胞和绵羊红细胞,病毒颗粒在细胞核中堆积,形成晶状结构即包涵体,用细胞化学或免疫染色的方法在感染鸡组织或细胞培养物上能清楚观察到包涵体,可用于禽腺病毒的诊断。禽腺病毒耐酸,耐碱,可耐受pH 3~9,耐热,有些毒株在56 ℃下经18 h生存完整,对脂溶性消毒剂耐受,但1∶1 000的甲醛溶液可使其灭活[1-3]。

引发安卡拉病的腺病毒Ⅰ亚群主要靶器官是心脏和肝脏,可导致上述两个器官严重病变。病毒感染机体后,随血液到达心脏,通过特定受体黏附在心肌细胞上,并进入细胞内释放核酸遗传物质,通过与心肌细胞的遗传物质整合,利用机体的核苷酸原料大量复制病毒;同时,免疫系统对其进行识别并发生免疫反应,释放炎性介质,造成细胞受损、心肌发炎和大量液体渗入心包,形成心包积水,对心脏跳动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全身循环障碍,多器官组织缺氧。随着病情的延长,水分被吸收,留下胶冻状的半固体物质,对心脏的扩张造成阻碍,加剧循环障碍,引发全身症状[3]。

2  流行病学调查

鸡安卡拉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夏秋季节稍多。本病主要发于白羽肉鸡、三黄鸡、817小型肉鸡、青脚麻鸡和黄脚麻鸡等肉鸡品种,也可发于肉种鸡和蛋鸡,另有鸭和鹅发病的报道。5~7周龄的鸡多发,其中快大型肉鸡发病率和死亡率高。25~80日龄的青年蛋鸡多发,30%左右的产蛋鸡也有发生。鸡群感染后潜伏期为21 d左右,一般最早于3周龄开始发病,4~5周龄达高峰,高峰持续4 d~8 d,病程8 d~15 d,死亡率一般在20%~80%,平均30%左右。南通地区以白羽肉鸡发病为主,死亡高峰一般在5~6周龄。本病可垂直传播,也可水平传播。病毒存在于粪便、气管和鼻黏膜以及肾脏中,可经各种排泄物传播,种鸡可通过种公鸡精液传播,对外排毒通常出现在感染后的第3周,此后2~4周呈现排毒高峰,鸡感染后可成为终身带毒者,并可间歇性排毒。全国各省区均有鸡发生鸡安卡拉病的报道,现主要流行于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和江苏等地区[1,3-4]。

3  临床症状

鸡自然感染后的潜伏期很短,为     24 h~48 h,往往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实然发病,并很快死亡,日死亡率一般在3%以下,管理和处理不当则可达6%,蛋鸡在1%以内。鸡群感染发病后10 d~ 15 d死亡率达20%~40%,总死淘率有的可达到70%,产蛋鸡特别是在产蛋高峰期死亡率一般不超过10%,但可引起产蛋率下降10%~30%。发病鸡群的精神状况不见有明显的变化,采食量也不下降,生长情况基本不受影响。本病的主要特征是无明显先兆而突然倒地,沉郁,羽毛成束,呼吸加快,部分病鸡可能会出现甩鼻和罗音等呼吸道症状,排黄绿色稀粪,有神经症状,两腿划空,数分钟内死亡,发病死亡以中等与偏大鸡为主。

4  解剖病变

病死鸡心包内有大量的黄色清亮液体或胶冻样物,心肌松软,表面有出血斑。肝脏肿胀、充血、边缘钝圆和质地变脆,色泽变黄,有出血斑并出现坏死。临床约有20%的病死鸡脾脏肿胀和出血。肾脏肿胀出血或暗黄色或苍白,肾小管有尿酸盐沉积。气管软组织弹性差,变脆,气管环状结构增粗和变白。部分鸡肺瘀血水肿,肠道一般变化不明显。法氏囊萎缩,内有黏性或干酪样渗出物。

5  诊断

病毒分离和病理学检查是诊断鸡安卡拉病的主要方法。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即可做出初步诊断。实验室检查时将肝脏固定、切片和HE染色,发现肝细胞内有大量嗜碱性核内包涵体。最终确诊需进行病毒分离。取发病鸡的肝脏,经鸡胚尿囊腔接种培养后进行PCR鉴定,结果为腺病毒Ⅰ亚群血清4型阳性即可确诊。

诊断时注意与其他病的鉴别,鸡安卡拉病容易与鸡包涵体肝炎、禽流感、禽巴氏杆菌病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混淆。鸡安卡拉病与鸡包涵体肝炎的主要区别是心包大量积液,但早期往往区别不大,需要血清学检测或PCR来鉴别;与禽流感的主要区别是喉头和气管没有明显病变,胰腺没有病变;与禽巴氏杆菌病的主要区别是心冠脂肪不出血;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主要区别是胸肌和腿肌无出血,法氏囊浆膜面没有胶冻样渗出。

6  治疗措施

发生本病时,应立即进行确诊,尽早采取措施减少损失、注射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是关键,再配合保肝护肾和强心利尿的药物,并及时控制继发感染,具体措施如下:

(1) 尽早使用安卡拉病毒抗体进行治疗,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富含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能迅速中和并清除血液中的特定病毒,阻止病毒對组织器官的损伤,也可配合使用植物血凝素和干扰素等。

(2) 由于鸡安卡拉病毒会破坏肝肾功能,常常出现肝肾肿大和色泽变黄等炎症,可以使用葡萄糖、黄芪多糖、维生素C、肌甘、ATP、辅酶A和小分子多肽等保肝。由于心脏功能衰竭和血液循环障碍,血液中的水分向组织间液渗出,出现肝水肿和心包积液等症状,可以使用牛磺酸、樟脑磺酸钠和安钠咖强心,使用呋塞米等利尿,从而缓解心包积液和其他组织的水肿现象。

(3) 从中医上讲,本病为肝郁毒结,肾阳衰竭,水蓄心包之症,中医称之为“饮溢心包之症”,治疗原则为“疏肝解郁、扶正固本和利水通便”,常用的中药方剂有肝胆颗粒、五苓散和龙胆泻肝散等,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自制经验方,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使用,效果良好,具体方法如下:取黄芪30 g、郁金15 g、茵陈15 g、龙胆草6 g、杜仲8 g、丹参10 g、栀子10 g、茯苓20 g、泽泻12 g、车前草10 g、牵牛子6 g和甘草8 g,粉碎过80目筛,拌料150 kg,即以生药1‰的比例拌料,也可以上述方剂每天按相应剂量煎汤饮服,药渣拌料,连用5 d[5-6]。

(4) 本病常与慢性呼吸道病、大肠杆菌病及沙门菌病并发或继发,可及时选用替米考星、氟苯尼考或头孢噻呋钠等敏感抗菌药物对相关病症进行控制。

7  预防措施

(1) 预防鸡安卡拉病的关键是预防家禽感染腺病毒,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是防控本病的首要选择,在做好常规隔离消毒的同时严禁从疫区引进种苗,特别是本地有疫情时,严格控制人员和车辆等往来。

(2) 现在已有鸡安卡拉病的商品疫苗,建议及早注射以提供有效保护。在给种鸡使用疫苗的同时应该做好该病的净化工作。

(3)加强饲养管理,减少鸡群的应激反应,防止过度惊吓。夏天应注意防暑降温,避免热应激。饲养密度不宜过大,保证足够的通风量。对于密闭式鸡舍,注意负压不要过大,以防止鸡舍缺氧。严禁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防止霉菌毒素对肝肾功能的损害有助于降低本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8  体会与讨论

(1) 国外最早于1985年就开始报道鸡安卡拉病,国内近10年才陆续报道该病的发生,目前该病逐渐流行。该病常使鸡群在无症状的情况下突然发病,并大批死亡。早期发病死亡的鸡大多没有特征性心包积液,部分可见少量的心包液,往往被忽略。除肝脏出血与坏死外,没有其他典型病变,临床上容易误诊为药物中毒或包涵体肝炎,应注意鉴别。

(2) 由于鸡安卡拉病发病急、死亡率高和损失大,防控的重点是预防,预防的重点是做好鸡场的生物安全,并及早进行免疫预防。

(3) 治疗鸡安卡拉病的关键是早发现和早诊断,尽早进行抗体治疗,降低死亡率,从而减少经济损失,越早诊断治疗效果越好。

(4) 鸡安卡拉病的发生与鸡群的饲养管理状况密切相关,高密度饲养的长势良好的快大型肉鸡容易发生本病,死亡率也大,一般认为与缺氧有关。另有报道认为霉菌毒素在该病的发生中也起到帮凶的作用,所以应加强饲养管理,特别是降低饲养密度、避免负压过大、减少应激反应和防止霉菌毒素中毒等上述措施都可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

参考文献:

[1] 刘胜春,鲁友友,等. 浅谈肉鸡安卡拉病的诊断与防控[J].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17,(5):34-35.

[2] 鲁双林. 鸡安卡拉病的防治[J]. 中国动物保健,2017,(8):44-45.

[3] 王龙,刘学辉,等.一例肉鸡安卡拉病毒病的诊治[J]. 家禽科学,2016,(8):33-34.

[4] 尹凤琴、刘海霞,等. 肉鸡安卡拉病的诊断与治疗[J]. 兽医导刊,2017,(7):176.

[5] 吴武光. 一例蛋鸡安卡拉病的诊治[J]. 畜禽业,2017,(12):80.

[6] 陈秋鹏、何海平,等. 中兽医辨证治疗“鸡安卡拉病”[J]. 中兽医学杂志,2015,(6):31-37.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分析
急性结膜炎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眼底出血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中西医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效果及临床优势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老年性便秘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