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生产工艺生产的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在猪上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2020-07-14宋菲华添贺文庆曹超江俊戴荣贵吴冬平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0年6期

宋菲 华添 贺文庆 曹超 江俊 戴荣贵 吴冬平

摘  要:为研究不同生产工艺对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药代动力学的改善作用,本试验对利用超微粉碎技术和固体分散技术两种生产工艺生产的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在猪上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比较研究。将12头体重较一致的健康猪随机分成2组,其中一组试验猪口服50 mg/kg用超微粉碎技术生产的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另一组试验猪口服50 mg/kg用固体分散技术生产的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给药后按预定时间采集血样,分析血浆中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和甲氧苄啶的含量。实测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Das 3.0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研究表明,与用超微粉碎技术生产的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相比,用固体分散技术生产的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中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相对生物利用率达450%。

关键词: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甲氧苄啶;猪;药代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R913+S85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769(2020)06-0019-03

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是由磺胺间甲氧嘧啶钠(Sodium Sulfamonomethoxine,SMM)与抗菌增效剂甲氧苄啶(Trimethoprim,TMP)组成的一种复方磺胺制剂,临床上广泛用于猪弓形体病的防治。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的传统生产工艺是将SMM和TMP与葡萄糖等载体进行简单混合,产品水溶性差,口服给药后生物利用率较低。目前,为改善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产品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率,生产厂家多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和固体分散技术生产。前者是利用特殊粉碎设备对物料进行碾磨、冲击和剪切,使物料粒径小于10 μm,通过降低物料粒径来达到促溶和促吸收效果;后者是将难溶性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态分散在另一种水溶性材料中,以此来改善药物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率。镇江威特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分别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和固体分散技术进行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的生产,为比较两种不同生产工艺对产品药代动力学的改善作用,特对两种生产工艺生产的产品进行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以评价这两种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制剂经口服给药后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从而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更好地为养殖户服务。

1  试验材料

1.1 药品

1.1.1 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A型

由20%磺胺间甲氧嘧啶和4%甲氧苄啶组成,采用超微粉碎技术生产。

1.1.2 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B型

由20%磺胺间甲氧嘧啶和4%甲氧苄啶组成,生产工艺为固体分散技术。

1.2 试剂

乙腈和甲醇均为色谱纯(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高氯酸和磷酸二氢钾均为分析纯(南京化学试剂厂)。

1.3 仪器設备

高效液相色谱仪:AJILENT-1260;色谱柱:Platisil ODS (250 mm×4.6 mm,   5 μm);电子分析天平:感量0.000 1 g (德国塞多利斯天平公司);KS-250D超声仪(宁波科生仪器厂);WH-1微型漩涡混合仪(上海沪西分析仪器厂有限公司);TGL-16C型高速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LD5-2A型低速离心机(北京雷勃尔离心机有限公司);可调微量移液器:1 μL~10 μL、20 μL~200 μL和100 μL~1 000 μL   [热电(上海)仪器有限公司]。

2 方法

2.1 试验动物

选择12头体重约20 kg的健康商品猪,用耳号标识。试验前,试验猪在新环境至少经过1周的适应期,并于试验前1 d经检查确认处于良好健康状况后方可用于试验。试验期间,试验猪用常规方法饲养,自由饮水和采食。饲料为不添加任何药物的全价饲料。

2.2 试验设计与给药方案

试验采用单周期平行随机对照试验设计。12头试验猪随机分入2组,其中1~ 6号猪口服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A型(50 mg/kg,以SMM计),7~12号猪口服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B型(50 mg/kg,以SMM计)。

2.3 血样采集

试验猪采取仰卧保定,随后经前腔静脉采血。给药前采空白血,记为0 min;给药后分别于0.5 h、1 h、2 h、4 h、6 h、8 h、10 h、12 h、24 h、36 h和48 h各采血一次,每次采血量约3 mL。血样采集后置于肝素浸润并烘干的离心管内,以3 5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血浆分离后于-20 ℃保存备用。

2.4 血浆样品中SMM及TMP含量的测定

2.4.1 血浆样品预处理

准确吸取1.5 mL血浆样品于2 mL刻度离心管中,加入40 μL高氯酸,漩涡振荡5 min,12 000 r/min离心10 min,上清液经0.22 μm有机滤膜过滤,滤液供HPLC分析。

2.4.2 色谱条件

色谱柱:ODS-2 HYPERSIL         (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0.017 mol/L磷酸溶液(10∶90,V/V);流速:1 mL/min;柱温:25 ℃;进样量:3 μL;紫外检测波长:λ=220 nm(TMP)或270 nm(SMM)。

2.4.3 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

分别配制TMP(SMM)血浆系列浓度0.125(2.5) μg/mL、0.25(5) μg/mL、 0.5(10) μg/mL、1(25) μg/mL和     2.5 (50) μg/mL的混合应用液,按“2.4.1”项下所述方法处理后,取3 μL滤液供HPLC分析。以TMP(SMM)色谱峰面积对TMP(SMM)的血药浓度作线性回归,求出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并绘制标准曲线。

2.4.4 给药后血浆样品中TMP(SMM)血药浓度的测定

将血浆样品按“2.4.1项”下血浆样品处理方法处理后,再按“2.4.2项”下的色谱条件进行HPLC分析,测出TMP(SMM)的峰面积,并由相关标准曲线回归方程算出各时间点血浆样品中TMP(SMM)的含量。

2.5 数据分析处理

分别将各头试验猪的实测TMP(SMM)血浆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Das 3.0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计算A型和B型的平均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2.6 相对生物利用率的计算

生物利用率是指药物以某种剂型给药后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全身循环的速率和程度。相对生物利用率按(2)式计算得出。

F相对=AUCB型×DA型/AUCA型×DB型×100%

式中AUC为药时曲线下面积;D为给药剂量。

3  结果

试验猪单剂量口服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A型和B型后,药代动力学参数见表1;A型和B型相比,TMP相对生物利用率为103.7%,SMM相对生物利用率为469.8%。

4  讨论

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中的有效成分为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和甲氧苄啶,其水溶性较差,不溶于水的药物成分,口服给药后很难经过胃肠道吸收。超微粉碎技术和固体分散技术为实际生产中常用的两种生产工艺,目的均是提高产品的水溶性以改善它们的生物利用率。经过比较用超微粉碎技术和固体分散技术两种工艺生产的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证实固体分散技术可以较好地改善药物吸收利用程度,其中SMM相对生物利用率高达469.8%。针对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生产,固体分散技术是一种有效改善生物利用率的生产工艺。

参考文献:

[1] 中国兽药典委员会.兽药使用指南(化学药品卷)[M]. 北京:农业出版社,2010:82.

[2] 农业部.《兽药药物动力学试验技术规范》,农牧发(1997)11号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