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市大力发展会展业打造“一带一路”国际会展名城的若干思考

2020-07-14孙凯涛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12期
关键词:会展业西安一带一路

摘要: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发展具有多方面拉动作用,具有突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分析了西安发展会展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发展会展业具有的良好基础条件、面临的多重叠加机遇、会展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基于多重分析,提出了西安市大力发展会展业,打造“一带一路”国际会展名城的工作举措和实现路径。

关键词:会展业;西安;“一带一路”;会展名城

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的会展即会议、展览,广义的会展除了会议、展览活动外,还包括节庆、赛事、演艺、奖励旅游等多元化集体性活动。会展业是重要的朝阳产业,对城市经济发展、品质改善、能级提升具有非常显著的带动作用。

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应大力发展会展业,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会展名城,这既是立足现实的发展需要,更是着眼未来的腾飞之策。

一、会展业对西安发展的重要作用

1.拉动西安经济发展

一是会展业本身属于高收入、高盈利的行业,能够产生场租费、搭建费、广告费、运输费等直接收入,其利润率一般在20%~25%以上。二是会展业会对住宿、餐饮、广告、旅游、交通、通信、零售、物流等相关产业产生1∶9的带动作用。三是会展业通过扩散作用,也会对并不直接相关的房地产、金融保险、生态环保等产业产生拉动作用。

2.提升西安城市品质

发展会展业,承办大型会展活动对城市基础配套要求比较全面,能够有效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撬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例如,广州、杭州、青岛等地分别通过举办亚运会、G20峰会、上合组织峰会等,使整个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了全面更新,推动了城市品质快速提升。

3.推动西安创新发展

一是会展活动能为参与各方提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减少了中间交易环节和信息不对称,为企业降本减负,激发创新活力。二是会展业能够集聚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科学技术,从而为西安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外部条件。三是会展可为西安发展硬科技等特色产业提供形象展示、产品发布、贸易洽谈等的平台,促进特色产业创新发展。

4.增进西安人民福祉

会展业在带动西安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西安城市人口就业压力。会展业属于“绿色经济”、“无烟产业”,也符合西安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同时,随着“大会展”趋势发展,会展场馆日益向会、展、商、娱、办公等多业态融合的会展综合体转变,其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的公共服务功能,更好满足西安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5.促进西安对外开放

一是会展场馆(会展综合体)的建设,以其大建筑体量、宏伟建筑形态,往往会起到城市地标的作用,例如西安國际会展中心等,增加了城市曝光度,推动城市的宣传和营销。二是发展会展业,能够促进西安与国内外其他城市间政界、商界、学术界和社会团体之间的交流协作,改善西安投资环境,利于招商引资,提高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影响力和美誉度。

二、西安发展会展业的良好基础条件

1.区位优势明显

西安地处中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和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距离亚欧大陆地理中心最近的国家中心城市,是全国“大十字”网状铁路交通及陕西省“米”字形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也是国家12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8大区域性航空枢纽之一,拥有全国唯一获得国际、国内双代码的内陆港口“西安港”。

2.产业基础良好

西安近年来快速发展,先后成为国家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城市、国家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产业体系完善,经济要素富集。与会展业关系密切的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文化旅游业、物流业及对外贸易发展势头良好,会展市场需求旺盛。

3.文旅资源丰富

西安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世界历史名城和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6处世界文化遗产、4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资源密度大、保存好、级别高。同时,西安南依秦岭、北临渭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自然生态优美,旅游接待设施完备、能力过硬,这些都对参展参会客商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4.科教优势突出

西安综合科技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拥有各类高校84所,各类科研机构460余个,拥有两院院士66位,国家“千人计划”264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7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近100万人,在校大学生130万人,每年毕业生超过30万人,其中硕士、博士毕业生达2万余人。陕西教育学院、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高校开设有与会展有关本科、专科专业。

5.展会经验丰富

西安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国际性会展综合服务能力。世界园艺博览会、欧亚经济论坛、丝博会、硬科技大会等国际国内大型展会的举办,使西安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得到迅速提升,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大型展会举办经验。另外,西安交通、通信、物流、媒体、电力、能源、酒店、餐饮、住宿、购物等配套齐全,为西安发展会展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西安发展会展业面临的众多叠加机遇

1.“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对密切我国同中亚国家关系,深化区域交流合作,统筹国内国际发展,改变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对外开放格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和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城市,“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推进,为西安发展会展业提供了广泛的国际、国内合作机会。

2.国际会展业格局变化的重大机遇

当前,国际会展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国际会展业的重心正在由欧洲、北美等传统会展业发达地区向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转移。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近年来,中国的展馆面积、展览面积、参展人数、综合效益的增长率在国际上名列前茅。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会展城市之一,西安会展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3.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部发展,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印发,大力支持西部发展。这些政策支持体系,将促使各类资源向西部倾斜,为西安会展业发展提供了难得契机。

4.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大机遇

2018年2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印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科创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和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这是西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为西安会展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5.承办第十四届全运会的重大机遇

第十四届全运会是在建党100周年这一重要的历史节点即将举办的一次重大的全国性体育盛会,是全运会自创办以来首次在我国中西部地区举办,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省西安市规模最大的体育赛事。办好全运会,既是党中央交付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西安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这当然也为会展业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6.省市发展“三个经济”等相关政策支持的重大机遇

为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提出的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陕西省政府、西安市政府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等,这也为西安会展业发展提供了支持。例如,西安市印发《关于贯彻落实“追赶超越”定位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設行动方案(2019年)》明确提出要提升会展业竞争力,将西安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一带一路”国际会展名城。

四、西安会展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发展成就

(1)“大会展”格局基本形成。包括会议、展览、节庆、赛事、奖励旅游在内的“大会展”格局基本形成,先后荣获“中国十佳品牌会展城市”、“中国十佳会展城市”以及“中国十大影响力会展城市”等荣誉。

(2)会展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成立了西安市发展会展业领导小组、西安市会展业发展办公室(现更名为西安市博览事务中心)、西安市会展行业协会、西安市会展业服务中心,基本形成会展决策机构、行业主管部门、行业自律组织及配套服务机构等四位一体的会展业协调服务体系。

(3)会展政策扶持体系储蓄完善。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西安市会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西安市会展业促进条例》《西安浐灞生态区关于促进会展业发展暂行办法》等政策法规,涵盖了宏观指导、奖励扶持、协调服务等各方面内容。

(4)会展展馆建设稳步推进。西安绿地笔克国际会展中心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5万平方米(2019年1月闭馆)。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项目占地约94亩,总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已落成的会议功能区建筑面积约为3.1万平方米。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总建筑面积约为7.6万平方米,设有规格大小不等的会议室40余个。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占地约为345亩,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包含5个室内展馆,展览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2018年展馆使用率59.81%,租馆率排名全国第六。大唐西市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展览面积0.5万平方米。西安国际会展中心、西安国际会议中心位于西安浐灞生态区,目前正在建设,规划总占地面积约为1415亩,规划净展览面积30万平方米。

2.存在问题

(1)会议、展览发展不均衡,会展业整体实力不强。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2018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2018年西安举办展览230个,展览面积283万平方米,位列全国第十四位,展览数量和面积在全国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分别排名第八和第七位,处于较后位置。会议情况则较好,据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2018年国际会议市场分析报告》,2018年西安举办27场国际会议,排名北京、上海、杭州之后,位列全国第四位。

(2)场馆设施建设还需加快。据行业研究,展览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会展场馆是我国主要会展城市的基本配置。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2018年度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2018年全国共有19个城市24个展馆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目前,西安仅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1个专业会展场馆在运营,可供展览面积5万平方米,难以满足现代会展业的发展需要。应进一步加快西安国际会展中心的建设进度,促进其尽快投入使用。

(3)品牌化、国际化程度低。西安虽然专业展会较多,但除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而定期举办的丝博会、农高会、欧亚经济论坛外,缺乏足够的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品牌,受制于现有场馆规模等因素,西安5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展会数量偏少。通常把加入全球展览业协会(UFI)、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等国际权威会展组织或通过其认证的会展企业或项目数量视作评价一个城市会展产业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西安市有全球展览业协会(UFI)成员2个(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西安绿地笔克国际会展中心)、ICCA成员2个(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和陕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但还没有展会得到UFI和ICCA组织的认证,相较于北上广等一线会展城市差距十分明显。

(4)会展服务质量不高。对组展商、参展商、服务商的支持政策还不完善,在监管和投诉处理、人才培育与认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存在政策缺失。对境外参展客商签证、海关通关、知识产权保护、交通、电讯甚至翻译方面缺乏高效协调。会展业营销理念较为落后,在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营销上做的不好,对会展活动事后顾客满意度的跟踪调研、整改提升上做的不够。会展服务的全面、系统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5)推介宣传方面做的不好。会展本身就具有广告的效果,媒体的宣传也是一个成功展会所必需的。会展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商业机会,也可以带动一个城市酒店、旅游、餐饮等行业。相比青岛“啤酒节”、大连“服装节”等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展会,西安缺乏一个具有独特性并具有影响力的展会。会展业营销理念较为落后,在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营销上做的不好,在会展形象展示、会展特色设计上还远远不足,无论是在宣传力度上还是在宣传效果上都亟待加强。

(6)会展人才短缺。一是西安市会展业从业人员在质和量上均存在不足,会展专业人才少,尤其是从事会展策划、会展营销、会展品牌管理等的中高端人才储备不足。二是会展从业人员科班出身的较少,整体素质不高,缺乏系统的、专业化的会展知识和技能培训。目前西安市有陕西教育学院、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等七所高校开设有与会展有关本科、专科专业,但是毕业生从事会展及相关专业的工作的人少之又少。三是西安会展市场潜力仍有待挖掘,对国内外会展人才吸引力不足。四是东部会展发达省市对西部会展业人才存在较强的“虹吸效应”,致使西安会展业存在人才流失的问题。

五、西安发展会展业的工作举措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发现西安会展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多重机遇,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杭州、济南、成都等地纷纷提出打造会展名城,积极出台相关措施,加快会展业发展,对此西安也不应落后。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西安会展业,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会展名城,现提出如下建议:

1.以“大事件”为引领,着力提升基础配套

把筹办好2021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作为西安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大政治责任和重大发展机遇,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西安特色,以打造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体育盛会、惠民盛会和文化盛会为目标,落实好西安市办好第十四届全运会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的实施意见和项目工作方案,优化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好西安国际会展中心、西安国际会议中心、西安奥体中心等“三中心”场馆,完善周边酒店住宿、餐饮、交通、物流、娱乐、办公等各项配套服务设施,综合整治全市77条线路127条道路、提升“三中心”片区等重要区域环境,全面提升西安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为西安会展业快速发展夯实硬件基础。同时,积极申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国际国内重大会展活动。通过发挥“大事件”效应,撬动西安会展硬件条件和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快速提升,助力西安会展名城建设。

2.以“大产业”为目标,着力培育市场主体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各方参与的原则,把准政府职能定位,着重于从战略性、全局性角度出发,发挥好政府政策支持、规划引导、政务服务和市场监管等作用,尽可能减少对会展行业的直接干预,持续完善会展法律法规和公共服务体系,规范市场秩序,保护企业知识产权,为办展办会营造公平和谐有序的市场环境。二是发挥好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团结会展行业,倾听企业呼声,向政府部门反映会展企业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和诉求,提出工作建议;另一方面,在健全行业标准,规范市场秩序,完善评估机制,提供咨询培训,推动行业自律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三是促进会展企业发展,加大对西安市重点会展企业、重大展会项目的专项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资本通过收购、兼并、参股、联合等方式组建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会展集团,培育和引导中小型企业与展览场馆、商会、行业协会建立战略联盟或联合办展,逐步建立起涵盖专业展览公司、会展策划、设计搭建、展品物流、广告宣传、会务接待、商贸旅游等产业链企业集群。四是注重人才培养,通过学校学历学位教育、行业技能培训与资格认证、企业考核激励、国际交流合作等方式,为西安会展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以“大品牌”为聚焦,着力打造特色展会

一是依托丰富的文旅科教资源,完备的综合服务保障体系,以文化、旅游、科技、环保、能源、软件、医药等为重点领域,大力发展高端国际会议产业,积极吸引国际会议和论坛落户西安。二是进一步提升自主品牌展会的影响力,例如欧亚经济论坛、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西安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等,使其尽快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品牌。三是创新办会办展思路,支持会展业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商贸物流业、文化旅游业等支柱产业,智能终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搭建会展平台。四是按照全域会展理念,鼓励各区县、开发区结合自身特色和产业优势,按照“一区一节会”原则,举办一批特色展会节庆活动,加强对各区县、开发区重点会展活动的指导,提升活动举办的专业化水平。

4.以“大开放”为动力,着力提高对外影响

一是争取中省支持,加强与相关部委、厅局及协会、机构的联系,利用各种资源和渠道,积极申办全国性、省级大型会展活动,促进更多知名会展项目落户西安。二是推进区域合作,积极对接国内先进地区会展组织、行业协会等机构,结合西安产业发展情况及市场需求,拓展跨省级、跨区域、跨行业合作,常年性举办或吸引一批专业展览和中高端会议落地西安。三是扩大国际合作,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会议、展览、贸促等机构联络,开展信息交流、招商招展、洽談合作,积极引进国际品牌展会到西安举办,鼓励西安企业赴境外参展、办展。鼓励西安会展机构加入全球展览业协会(UFI)、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IAEE)等国际会展行业组织,鼓励西安会展项目获取国际认证。鼓励国内外资金、技术、优秀人才进入西安会展市场。

5.以“大融合”为支撑,着力带动整体提升

一是推动“互联网+会展”融合发展,鼓励支持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VR、AR、M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会展业的应用和普及,提高场馆智能化水平,引导企业加快信息化升级,精准对接展商需求,优化延伸会展服务,不断探索网上网下办展办会新路径,形成线上“虚拟展会”与线下“实VR、AR、M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体展会”互动融合的良好态势,持续拓展会展业发展空间。二是强化“大会展”理念,充分发挥会展业营销功能强、带动、辐射作用大的特点,大力发展“会展+N”模式,推动会展业与通信传媒、文化旅游、休闲健身、康养娱乐、酒店餐饮、商贸物流、文化创意、新经济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项目共推、主体互动、客流共享、宣传互通、多元消费”的多业态联动发展、相融互促的机制。例如,会展业与旅游业就可以很好结合,会展业能够聚集大量人群,为旅游业提供更多游客,旅游业也可延长这些因会展业而来的人群的停驻时间,挖掘其旅游消费潜力。近年来,一种会展与旅游融合产生的新业态“会奖旅游”(MICE)正在蓬勃发展,其具有团队规模大、逗留时间长、消费水平高和价格敏感度低等突出优势,被看作是旅游市场中含金量最高的部分。全球每年大约有350万人开展会奖旅游活动。

参考文献:

[1]西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西安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9.

[2]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2018年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R].2019.

[3]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2018年国际会议市场分析报告[R].2019.

[4]段兆雯,苏静,王晓强.西安市会展产业竞争力研究[J].学理论,2019,(2):107~109.

[5]邵金萍,白永秀,吴振磊.实施“三四五”战略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的会展经济圈[J].理论导刊,2011,(7):70~72.

作者简介:

孙凯涛,供职于西安世园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硕士,中级经济师。

猜你喜欢

会展业西安一带一路
拨开迷雾破而后立
全面透析欧洲会展业
征途漫漫 惟有奋斗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西安国际幸福城
西安国旅推出“台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