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2020-07-14左振刘慧
左振 刘慧
摘 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肩负起自身的教育重责,从多个方面针对学生教育问题、人才培养问题进行统筹规划与科学部署,力求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标。结合当前教育情况来看,高校教育工作者主张从思政教育视角下重新定位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目的在于更好地挖掘创新型人才资源,为学生今后的就业与发展提供内在驱动力。本文主要以思政教育为研究视角,针对国内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 创新型人才 思政教育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7(a)--02
教育部针对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颁布了全新的指导意见,要求高等院校必须严格按照《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重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并积极开发相关课程以及人才培养方法,以期可以为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保障。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力度,高等院校方面重点针对人才培养问题、资金支持问题等进行了统筹规划与合理部署。明确要求学校教育工作者应该秉承全新的理念意识,深化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性人才培养效果。在日常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将思政教育内容贯穿到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当中,确保学生全体可以切实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日后就业与个人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 思政视角下国内高等院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
国内高等院校创新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严格按照人才培养策略以及相关要求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部署,重点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满足就业人才需求多变的情况。目前,为进一步贯彻与落实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问题确立了目标要求[1]。要求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必须加强与思政教育工作的密切结合,力求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然而结合当前情况来看,传统教育方式难以满足内外复杂的教育形势。针对于此,建议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攻克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确立好创新创业教育目标。
与此同时,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立足于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上,准确掌握当前时代的发展特征以及人才结构情况,力求可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完美结合。客观来讲,思政教育具备的导向性特征较为明显。鉴于思政教育的特殊性,国家教育部重点针对思政教育问题进行了统筹规划与合理部署。严格要求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始终坚持将党的政策作为导向政策,确保高校党领导阵地得以形成。针对于此,建议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坚持将思政教育视角作为实现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驱动力,力求可以为社会输送大量思政政治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人才资源。
除此之外,为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象问题,高等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应该优先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结合当前社会就业发展趋势,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提供导向力[2]。一般来说,大学生在价值观念形成方面要比以往学习阶段成熟得多,但是如果存在不良舆论导向问题进行干扰,往往就会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的形成造成困扰影响,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对此,建议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目标,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念意识,纠正当前大学生存在的思想偏差问题,以防对大学生日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2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研究
国内高校在创新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并未达到完全成熟阶段。因此在部分培养工作中会存在一定误区,不利于高校学生创新理念与意识的开发。再加上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工作结合力度较为薄弱,导致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或者是理论问题过于明显、实践问题较为薄弱,很难达到预期目标[3]。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当前高校创新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阻碍问题主要可以归咎到以下两方面。
一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形式主义问题明显,并未真正落到实际当中。我国高等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摸索了多年,主张以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在专业教学方面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及综合实践能力。与此同时,与社会各类实践活动进行紧密结合,尽量形成以竞赛为载体的格局,以期可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开展。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理念方面,仍旧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实践力方面表现不佳。并且并未严格将思政教育理念渗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当中,导致创新型人才培养效果不佳。
二是,高校创新创业定位目标模糊,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求教育者应该让学生走入到生活实际当中,自身体会到创业过程的艰辛。尽量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提高自身对创新创业的理念认知[4]。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高校在创新创业定位目标方面不够清晰,甚至并未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要求与思政教育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导致学生无法清楚地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思政教育的向导性,难以真正地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該从多个方面针对创新创业教育问题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部署,实现预期教育目标。
3 基于思政视角下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3.1 严格恪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求,重视与思政教育的结合工作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肩负起自身的教育重责,从多个方面针对学生教育问题、人才培养问题进行统筹规划与科学部署,力求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标。结合当前教育情况来看,高校教育工作者主张从思政教育视角下重新定位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目的在于更好地挖掘创新型人才资源,为学生今后的就业与发展提供内在驱动力。针对于此,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应该勇于承担起自身的教育重责,如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始终坚持将党的政策作为导向政策,确保高校党领导阵地得以形成。
同时,建议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坚持将思政教育视角作为实现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驱动力,力求可以为社会输送大量思政政治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人才资源。需要注意的是,针对当前思政教育理念意识不足的问题,高校教育方面应该及时处理。最好可以从提高专业教师职业素质方面入手,加强对专业教师理论意识以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关注,以期可以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良好驱动力[5]。除此之外,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目标,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念意识,纠正当前大学生存在的思想偏差问题,以防止对大学生日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3.2 清晰定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创新发展意识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主张以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在专业教学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及综合实践能力。同时,与社会各类实践活动进行紧密结合,尽量形成以竞赛为载体的格局,以期可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开展。也就是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若想得到顺利开展,教育工作者必须清晰定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优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如在实践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该消除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问题。
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应该让学生走入到生活实际当中,自身体会到创业过程的艰辛。尽量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提高自身对创新创业的理念认知。在此,建议高校方面应该严格按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从加强校企间合作、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该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最好将思政教育理念渗入到实践活动当中。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资源。
3.3 深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实现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在深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方面,建议学校方面应该从立德树人等思政教育视角入手,加强对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着力点可以适当放在夯实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技能等方面。如可以将创新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点,在专业教学方面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覆盖力程度。同时,在日常实践活动过程中,以竞赛为载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竞赛过程中,不断深化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4 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创新始终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等院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若想达到预期效果,就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如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道路、坚持党的方针与政策,为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从当前研究情况来看,虽然国内高等院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在某些层面上仍旧存在不足,但是教育工作者通过不断践行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大体上可以消除以往创新型人才培养不佳的问题。相信通过高校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不断努力,高等院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势必会得到良好实现,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刘卓.基于协同创新视角的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才智,2019(13).
陶宇炜,谢爱娟,罗士平.創客教育视域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9(05).
刘强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16).
刘忠宝,马巧梅,宋文爱,等.高等院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23).
刘玉荣,张进,韩涛,等.基于协同创新、科教融合理念培养创新型人才[J].高教学刊,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