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在预算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2020-07-14张骋
张骋
摘 要:現下经济发展迅速,我国企业在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承受着更大的发展压力。财务内控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开展的关键性环节,开展财务内控管理在企业预算管理中应用途径的全面研究,将科学的管理方法全面应用于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开展的进程中,可以为企业的全面良好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财务内控管理 企业 应用途径 思考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7(a)--02
进行财务内控管理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的应用途径的全面研究,有效提升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希望可以促使我国的企业获得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1 财务内控管理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的应用所需解决的财务问题
1.1 虚构经济事实
这种情况是财务问题中性质最恶劣的,可以用“无中生有”来形容。涉案者往往是在没有任何真实业务支撑的情况下,凭空捏造一个经济事实。做得比较高明的,往往还会编造一套看起来相对靠谱的逻辑证据链,通过这样的虚构从公司套取资金,从而造成企业的财务问题。
1.2 虚构原始凭证
相对于完全虚构事实,虚构原始凭证的情况要稍微好些。有些时候,确实是发生了实际的费用支出,并且员工也自行垫付了资金,但由于发票遗失或者忘记事前审批等其他情况,能够支持其正常报销的原始凭证缺失。这个时候,为了完成报销,员工有可能虚构原始凭证,比如购买发票、伪造审批签报等。尽管从动机上讲,虚构原始凭证比完全虚构经济事实少了一些恶劣性,但仍然是我们所认为的财务渗漏行为。
1.3 业务金额问题
另外还存在一些混搭性质的情况,并且比较隐蔽,我们姑且称之为虚构业务金额。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存在一个基础的经济事实,也就是说,确实有经济开支发生了。比如员工确实出差了,但是在实际报销的时候,员工把住宿金额放大,将住了5天改成10天,把每天500元变成每天1000元,这样在一件存在事实基础的事情上虚构了业务金额。这种混搭的行为也是我们所理解的财务渗漏行为。
2 财务内控管理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的应用途径研究
进行财务内控管理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的应用途径研究,结合当下我国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情况,主要可以将研究内容总结为建立完善的财务组织架构、尝试扁平化的组织形态、积极应用团队结构的组织以及探索流程型的组织和柔性的财务组织文化五点,具体的研究内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2.1 建立完善的财务组织架构
传统的财务组织通常是层次化的树状组织形式。通常在最顶层设有集团财务总监,下设几个专业部门,部门下再设相关科室,到了下属的业务单元或者子公司,又有业务单元或者子公司的总部财务,同样对口集团再设置相应的专业部门,再往下,到了分支机构,视机构大小,设置数量不等的财务相关部门,但具体岗位也是向上匹配的。这种组织配置方式就带有典型的“刚性”。采用这种组织形式的好处是能够在线条上快速地完成指令的下达,并在某个专业领域产生高效的上下协同。但采用这种模式最大的弊端是横向协作困难,并对变革和创新产生比较大的组织阻力。形象地看,这种模式也被称为“烟囱式”的财务组织架构。这种架构的有效建立,可以使得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加具有效率性和全面性。
2.2 尝试扁平化的组织形态
对于财务来说,往往在一个法人主体上会产生多个管理层级,比如链条“CFO财务各部门总经理—部门副总经理—室经理—员工”已经产生了五个管理层级。适度的扁平化可以考虑简化一些层级,从而提升组织的运转效率。每多一个管理层级,就会多一层纵向之间的钢板夹层。从提升效率的角度出发,这种去钢板的变革应当自下而上地进行,应当适度增加中高层的管理跨度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组织的管理柔性。
2.3 积极应用团队结构的组织
在团队结构的组织中灵活地设置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团队,这样的组织形态可以改善横向关系,并且可以有效地解决横、纵钢板问题。团队的设置可以是横向组合,也可以是纵向组合,甚至可以是共同组合的形式,在团队中可以纳入一个或多个管理者来共同解决问题。团队结构的好处是在面对重大问题时,可以让部门的局部利益让步于整体利益。团队往往还结合着项目来进行工作,项目化团队在柔性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2.4 探索流程型的组织
对于财务工作来说,从流程角度出发也能够带来组织的柔性创新,并借助流程的穿透能力打破组织的刚性壁垒。流程型的组织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应用中最为常见,但笔者仍然建议扩大流程型组织的适用范围,比如将共享服务的流程向端到端进行拓展,将经营分析、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税务管理等非共享运营类流程引入流程型组织中。
2.5 柔性的财务组织文化
在财务组织的文化建设方面可以考虑引入柔性管理的思想,从而加强团队文化的包容性和灵活性。组织文化大致可以分为团队文化、偶发文化、市场文化和层级文化。对于传统的财务组织来说,应更多地注重层级文化的建设。这种组织文化往往对稳定性和控制性的要求显著高于对灵活性的要求,这也是与财务组织长期以来的稳健特征相符合的。但正如上文所述,我们有必要建立适当的组织文化柔性,而团队文化、偶发文化和市场文化都更具有柔性的特征。可以在财务组织中适当地增加团队文化、偶发文化、市场文化这三种文化的比重。当然,保持必要的层级文化也是符合财务内控管理特征。
3 财务内控管理在企业预算管理中应用途径的改革研究
首先,大数据在风险管控方面相对传统风险管理模式有更高的应用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能够看见传统风险管理模式下所看不见的风险。其次,在金融业务领域,已经有非常广泛的利用大数据进行风险管控的案例。而在财务领域,我们要怎样利用大数据管控风险呢?设置规则来辅助进行直接、精准的风险拦截,这是人工智能更擅长的事情。我们希望利用大数据来实现一些相对模糊但是有控制价值的风险发现,以及能够进行财务风险分级。在风险发现方面,大数据通过纳入非结构化数据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能够发现一些风险事件的可能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进行潜在风险线索的事前预警或事后警示,在这应用场景下,这种提示本身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仅仅是大数据在进行相关性分析后的产物。另一种应用是各种风险事项的分级。这里的风险事项可能是一份报销单据,也可能是一次信用评价。只要分析对象需要进行风险分别,都可以考虑使用大数据技术来实现。分级后的风险事项能够采用不同程度的应对策略,从而做到高风险事项严格控制,低风险事项低成本应对处理。新时期进行信息时代财务内控管理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的应用途径的改革研究,主要可以将研究内容总结为依靠大数据提升预算中的预测和资源配置能力和依靠大数据提升经营分析的决策支持能力两点,具体的研究内容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方面。
3.1 依靠大數据提升预算中的预测和资源配置能力
对于预算来说,在其管理循环中非常重要的两件事情是根据历史和现状,综合企业自身、行业和竞争对手三个维度,对未来进行预测以及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投放。而恰恰大数据可以在预测和资源配置这两个方面发挥其自身优势,带来传统预算管理难以实现的应用价值。首先是预测的提升。传统的财务预测主要是利用结构化数据,构建预测模型,对未来的财务结果进行预测。而使用大数据技术,预测的数据基础可以扩大到非结构化数据,市场的新闻、事件、评论等都可以成为预算预测的数据基础。特别是在引入大数据后,预测模型中的假设很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这使得预算预测具有更高的可用性。
其次是资源配置的优化。在传统模式下,编制预算进行资源配置时,很多时候是财务的信息获取完全依赖于业务部门。而大数据的出现,能够让财务人员有可能形成一定的判断能力。如基于大数据能够形成产品市场热点、竞争对手的动态分析,将这些分析结果与产品部门的故事进行印证对于是否该继续加大产品投入或者是否该改变产品的设计方向都有可能形成不一样的判断和结论。
3.2 依靠大数据提升经营分析的决策支持能力
经营分析的核心在于设定目标,进行管理目标的考核,并对考核结果展开深度分析,以帮助业务部门进一步优化经营行为,获得更好的绩效结果。在这一循环中,数据贯穿其中并发挥着重要的价值。传统的经营分析模式同样面临数据量不足、依赖结构化数据、关注因果关系等问题。大数据技术有助于提高经营分析的决策支持能力。首先,在传统方式下主要是通过分析自身历史数据、行业数据以及竞争对手数据,再结合自身战略来设定目标。因此,目标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参照系数据的可用性。大数据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认清自身情况,更加客观地看清行业情况和竞争态势。特别是后两者,在传统模式下数据依赖于信息获取渠道,而大数据将整个社会、商业环境都转化为企业的竞情分析基础。在这种情况下,目标的设定将更为在事后对目标达成情况的解读上和传统财务模式相比,大数据基于其更加客观、合理。而在事后对目标达成情况的解读和传统财务模式相比,大数据基于其对相关性而不止于因果关系的挖掘,能够找到更多靠传统财务思维无法解读到的目标结果相关动因。而针对这些新发现动因的管理,有可能帮助业务部门获得更加有效的决策建议。
4 结语
进行财务内控管理在企业预算管理中应用途径的全面研究,实现科学的财务内控管理理念与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有效结合,可以实现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整体开展水平真正的有效提升,进而为企业的全面良好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金鑫.内控管理与风险管理在企业财务领域的结合及应用研究[J].财会学习,2019(14).
盛兆斌.精细化管理在房地产企业财务内控中的运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9(22).
朱丽明.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对预算管理的应用策略[J].纳税,2020,14(03).
莫晓明.县级供电企业现金预算精益化分析及优化管理策略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6.
戴媛媛.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A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研究[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17.
张爱杰.中小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