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阅读思维性训练策略研究

2020-07-14黄峰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阅读初中英语策略

黄峰

【摘 要】核心素养背景下,课堂教学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教学目标也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当前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虽然大部分教师都响应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注重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进行探究学习等号召,但他们采取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无法较好地训练学生思维。对此,本文从多方面分析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思维性训练策略,希望给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思维性训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2-0105-02

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人们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阅读作为英语教学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训练学生思维,使学生能从客观角度分析和理解文章,提高阅读质量。

一、合理设置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初中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合理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态度。正式开展阅读教学之前可先指导学生有效预习并有目的地设置相关问题,使学生在阅读中可将自身思考和材料以及现实问题相结合,生成自己的观点,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设置的问题难度要适中,紧扣英语教材的同时联系实际生活,诱发学生思考,并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以九年级Unit 1 Topic 3 Section C中的“The World Has Changed for the Better”一课为例,该章节的主题即世界已变得更好。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当前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学会珍惜;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理解性和认识性思维,锻炼学生反思文本内容的真实性并提出质疑;通过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个世界各地流浪者的短片,配上“Tell me why”的音乐,并提出问题:“What is this about?”“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通过伤感的音乐和震撼性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将现实生活、文本信息以及分析解决问题产生的全新观点相结合,增强创新性思维。

阅读是语言和认知相融的过程,英语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任务时应充分体现多元化要求,不能局限于某个层面,要维持学生学习动力,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英语教材收录的很多课文都源自现实生活,教师可借助教材设置真实性的语言任务,调动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真实任务中需结合情境重组语言并完成交际任务。再以九年级Unit 6 Topic 3 Section B“Graduation Geremony”阅读为例,该篇阅读文章介绍学生在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英语教师在课后阅读活动中就可以为学生设计自主创编情景对话活动,使整个活动围绕即将初中毕业的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活动内容就贴近现实,较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任务对话中需提取可用的语言材料,转换表达方式以及合理运用交际策略,进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1]。

二、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阅读是初中英语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由于该学科脱离学生母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困难,再加上部分英语教师运用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枯燥,长此以往较易消磨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思维导图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思维工具,是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将各级主题关系以层级图关系展现出来,并运用主题关键词与颜色和图像形成记忆链接,达到强化创造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目的。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可整合分散的信息,并有效提取重要信息,进而形成清晰可见的框架结构,突出重难点知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关注细节,还应关注语篇的整体性,借助思维导图促使学生从整体层面把握所学课文的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整合思维,增强概括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可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围绕why、how、what、who、when、where等主线划出主旨句,之后运用一两个词汇概括文章每个部分,形成简单且实用性较强的思维导图。最后每个小组相互分享,英语教师评阅后归纳总结。可以说思维导图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使学生将获取信息和思维训练相结合,在整体层面把握课文的同时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2]。

三、注重语篇分析,培养学生批判思维

语篇是构成阅读资源的基础部分,更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的主要材料之一。初中英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因为不同体裁和文体的语篇的结构有着其一定的规律性,学生只有了解语篇结构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篇内涵。因而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传授部分关于文章结构的知识,如语篇核心即各个段落的主题句,内容围绕主题句展开,不同体裁语篇主题句有不同呈现方式。教师应先为学生讲解各种体裁主题句的特征,如议论文首段多为主题句,有时也涵盖全文大意。而记叙文主题句涉及人物、时间、事件、地点等方面,明确文章主题句就理解语篇结构了[3]。

阅读是一个由选择、预测、检验和证实等各种因素组成的认知活动,有效阅读是读者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标准和原则判断读物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并作出评价的阅读活动。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有效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进一步增强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以九年级Unit 1 Topic 3 Section C中的“The World Has Changed for the Better”一课为例,该话题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当前幸福美满的生活来之不易,学会珍惜,激发爱心和同情心,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先让学生从宏观角度解构和分析文本并了解作者写作意图,使学生运用理性思维反思文本内容的真实性,提出质疑,从批判性角度分析阅读思路和作者观点,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阅读是英语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主动接受信息并对其进行批判和推理的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锻炼学生思维,使学生大脑和文本持续相互作用。合理设置问题,巧借思维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文本,提高思维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佚名.基于英语核心素养下,提升英语阅读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2019(2).

[2]佚名.基于核心素養理念下的英语阅读课学生思维品质培养[J].校园英语,2019(10).

[3]卜洪超,石安平.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J].英语教师,2017(9).

猜你喜欢

阅读初中英语策略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Passage Four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