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多元化的探讨

2020-07-14秦中应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办学模式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摘 要】我国现在的职业教育方式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在学校对人才进行教育培养,而此过程会出现很多难以避免的弊端。现在我国对于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量是十分庞大的,职业院校就应该根据社会的潮流动向实行校企合作,探索出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这样的模式也是现在职业院校新型化改革的必经之路。只有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才能保证人力、物力及财力等资源得到充分的整合和运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2-0017-02

就目前的社会发展来看,想要办好职业教育,就要从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入手。由于现在很多的职业院校还是传统的政府主办方式,政府在其中起到主导作用,而企业和行业则进行相应的配合。这样的校企合作在办学机制上属于不健全方式,因为这样的机制在法规和监督上达不到相应的教育要求,企业和行业只能在被动地参与其中,合作不够深入。院校对于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以及教学内容的选择等,与行业企业生产实践相脱离,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如在很多设备方面,院校并没有紧紧跟上企业生产设备的质量。虽然很多院校都是采用一校双师的教育方式,但在教学中教师质量和数量对于企业来说并不能达到充分满足,更不能达到企业发展的需求,这就使面向企业的毕业生在职业素养以及技术能力水平上也很难达到企业的要求[1]。

一、解决目前校企合作现状的对策研究

(一)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建立校企合作的共赢机制和管理机制,

目前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还是在高等职业院校内,所以政府应根据此情况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加大对合作企业政策上的支持,如校企合作,减免企业的税收或者是给实习企业一些资金或者技术上的支持,这样就能让校企合作形成共赢的局面,让企业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校企合

作[2]。而对于那些帮助企业解决行业相关问题的教师,政府应当在评定职称时实施加分政策,这样就能够让教师更加积极地为企业解决问题。根据当地的发展方向,政府还应当为校企合作制定宏观的管理体制;在监督校企合作方面,应尽快搭建一个校企合作的管理平台,从而有效展现校企合作的效果,将一些奖励切实给予那些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并产生良好效果的企业[3]。

(二)院校切实引进企业

要想让企业更具有积极性,就要从利益出发,将企业引进到院校中来。对于办公场地的问题,学校应当在校内为企业提供专门的办公场地,采用办公场地几年内免费的制度。这样的校企合作方式在现实中已经有很多院校开展实施了,效果也比较好。很多知名企业入驻到院校之中,并且和院校之间建立了一种深度的合作方式,不仅在人才的实习岗位上,还在其他很多方面都和校方达成合作协议,企业从中收益良多,并且更积极地为校企合作发展投入了大量资金和技术支持[4]。

(三)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校企合作重在多元化,不能只针对学生,还要针对教师的素质培养。教师在业务能力上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才可以给学生技能提升带来保障。教师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疏导学生的心理,还能够在学生生活道路上充当设计师的角色。在校企多元化的合作中,教师应当积极参与进来,这样就可以全方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就职业院校来说,应当组织专业的或者管理的教师到企业中进行学习培训和进修,促使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将专业知识和实践融合起來,并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的经验与体会融入学生的知识中去。同时职业院校还要合理外聘企业技术人才到院校中来任教,建立院校和企业共同享受资源、共同教育等多元化的教师结构体制[5]。

(四)学生到岗、师傅到校,实行学徒制

为了让校企合作更加紧密,要做到学生到企业中学习,企业专业人员到校教学。而要想实现这样的策略,院校就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与企业进行协商,根据行业所需让学生在假期到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而在实习过程中企业应当积极配合院校,安排专业师傅对学生实习的岗位进行指导,并且在此期间签署师徒协议,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快提升自我职业素养,还能够让企业更直观地挑选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在学生到岗实习期间,专业师傅应对学生的表现和专业知识的运用进行评分,这样既能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点和不足,还能让院校根据学生情况弥补教学方案的不足[6]。企业作为急需人才的用人单位,不仅要让学生到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还要让自己企业内部的专业人员走进院校。在院校的教育教学中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一直属于一个不能两全的难题,很多院校的专业教师往往都是理论知识很扎实,但在实际操作时却是显得捉襟见肘,尤其是针对一些中型设备和大型设备的细节操作,因此,企业专业人员到校带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企业专业人员在到校指导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掌握程度,还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哪些学生是企业所需要的,尽早地进行“预定”就业,从而更有效地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为校企合作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院校想要和企业形成和谐的合作环境,就要以企业利益为出发点,在政府作为主导保障的前提下,将自身的教学方向放到企业发展中去,这样企业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校企合作,从而达到共赢的目标[7]。

【参考文献】

[1]黄才华.河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成效、问题及对策——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

[2]井莉.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8(12).

[3]王倩倩,刘文斌.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研究综述及现状调研[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

[4]王珊珊.民办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

[5]肖旭,陈群辉.当前高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6]热依汗·艾合买提,徐艳梅.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4(3).

[7]朴若华.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

秦中应(1969~),男,土家族,湖北来凤人,博士,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和民族教育。

猜你喜欢

办学模式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坚持市场化办学 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虚拟工读学校:新常态下探索工读教育办学的新模式
论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变革
基于“中德深度校企合作”高职办学模式的探索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