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川峡砚文化艺术保护与开发研究

2020-07-14岳萱民

美与时代·上 2020年3期
关键词:传承保护制作工艺

摘要:合川峡砚作为“巴渝三大名砚”之首,已于2009年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着深厚的历史溯源和独特的制作工艺。峡砚自宋代发展至今,有辉煌也有低谷,而如今峡砚正面临着后继乏人和市场萎靡的危机。鉴于此,在分析峡砚保护现状和阐述精湛制作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充分利用高校人才、教学资源优势,引领学生对峡砚进行创新设计开发,进而分析了峡砚市场萎靡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分群体类型和消费水平以“高端、中档、经济”峡砚分层设计的市场理念,以期开创峡砚市场的新格局,推动峡砚文化更好的传承、保护与开发。

关键词:合川峡砚;制作工艺;传承保护;创新设计开发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合川峡砚文化艺术保护与开发研究”(KY2018008)研究成果。

一、合川峡砚的历史溯源与保护现状

合川峡砚,又名墨玉宝砚、三峡石砚或钓鱼台峡砚等,与夔砚和金音石砚合称为“巴渝三大名砚”,其发展历史可谓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最早可追溯至宋代初期,峡砚的制作已见端倪,虽然制砚之人屈指可数,但合川的砚雕技术已传播开来,到了宋末,乃至元、明,由于战争的原因,峡砚的制作断断续续,甚至一度停止制砚,到了清代康乾盛世,合川当地艺人李银山与一些移民共同举起合川峡砚制作的大旗,峡砚雕刻技艺迎来了鼎盛时期,更有称赞峡砚的诗篇流传至今,抗战时期的重庆作为陪都,吸引了大批文人墨客前往,峡砚的影响也随之扩大。近几十年,峡砚雕刻技艺在王智贤父子及易宗毅等雕刻艺人的努力下传承至今,并于2009年入選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目前,“巴渝三大名砚”中只有峡砚保存至今,但也面临后继乏人、雕刻技艺失传的危机,现有的传承人寥寥无几,从事峡砚制作的也不过十余人。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合川草街为峡砚制作地,易宗毅等人开展峡砚雕刻工艺,并建立了工艺坊,这期间,也出现过学生砚、盒砚之类的雕刻制作,但总是断断续续,销量不温不火,峡砚的制作也是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资源和信息结合的产业链,一些雕刻师和学徒不堪忍受峡砚制作过程的枯燥和迫于生活压力,也是纷纷转行或半途而废,这对于砚雕这种靠“口口相传、亲身传授”的传统手工艺来说,后继乏人是致命的打击。

面对峡石资源减少、峡砚技艺后继乏人甚至失传等现状,合理开采原材料,保护好峡砚传统设计与雕刻工艺的同时,积极融入高校,开发峡砚创新产品并推广走向市场,将峡砚文化发扬光大。

二、合川峡砚的设计与工艺

砚台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其设计与工艺对于砚的观赏和使用是非常重要的。一方品质精良的峡砚除了具有峡石的自然美之外,也是独特设计和精湛工艺完美结合的产物。可以说,砚雕的设计和工艺是峡砚保护与开发的一个关键点,也是起点。

(一)合川峡砚的设计

峡砚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充分利用峡石的自然形状美。开采后的峡石往往是一整块石料,经过设计、打磨和雕刻,逐渐成型,而在这个设计制作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峡石原本的基本走势和形状,再融合人工的设计和雕刻,才能在自然美的基础上,使峡砚的设计得到艺术上的升华。2.保证峡砚的使用功能和欣赏价值共存。也就是说,对于峡砚结构的整体设计,要保证墨池部分的使用区域和雕刻部分的装饰区域结构、尺寸设计合理,让每一方峡砚都具有协调性和尺度美,可以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适当扩大或缩小部分区域,但不能一味地追求艺术性而忽略使用功能,让峡砚彻底沦为书房的摆设。3.在峡砚造型题材和图案纹饰的设计上,要突出主题色彩,或彰显合川当地特色,或表达美好寓意,与峡砚的整体造型相呼应,发扬峡砚的文化内涵。4.与现代元素接轨,融入已有的峡砚装饰中,以适应不同的时代发展和人群。

(二)合川峡砚的工艺

砚之美,在于设计,更在于工艺,完美的设计须有精湛的工艺体现。峡砚有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和文化内涵,其峡石材料、造型题材、图案纹饰、功能文化及工序等方面的工艺艺术中,反映着历代峡砚人的砚雕技艺和审美情趣,每一方峡砚都是一件布局合理、雕刻精细、格高品逸的艺术品,表达着峡砚人学识、修养以及人品与砚雕工艺结合的美好期望。

1.峡石材料

峡砚所用石材产自合川嘉陵江沥鼻峡一带,相传是巴渝人发现的被称为墨玉石的特殊石材,是峡砚独一无二的产地。该地带所产峡石材料,表面色泽光润而淡雅、石质细腻、年久不风化,所制峡砚因不损笔锋、宿水不涸、储墨不腐而闻名,加之峡砚人的精美造型设计和精湛雕刻工艺,刻刀下砚台显得那么美轮美奂而又古朴自然。又因峡石内含氧化铝成分,使自身坚硬质朴,也可用于磨刀削金,锋利无比。

2.造型题材、图案纹饰

峡砚早期主要以小圆型、条型、方型等单一造型为主,经过艺人们的长期探索、创新以及砚雕技艺的改进,其工艺雕刻也从平雕、钻花、阴刻、圆雕的简单手法发展到镂空、浮雕的复杂技术以及多种技艺结合使用,随之有了双层砚、三层砚、异型砚以及微型砚等的问世,再辅以花草树木(如仙桃、荷叶、灵芝、松柏等)、奇珍异兽(如马、鹿、龟及龙、凤、仙鹤等)、山水竹林(如高山流水、瀑布岩洞),以及仙佛神话(如百寿图、仙人指路)和圣贤历史(如反映宋蒙交战历史的钓鱼城之战)等图案纹饰题材,表达美好喜庆的内涵寓意以及合川文化历史的深厚底蕴,寄托了人们对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美好生活的向往。

3.功能、文化

在古代,毛笔是主要的书写工具,而为了书写方便,砚便应用而生,和墨、纸合称“文房四宝”,所以古人对于砚更注重的是使用功能,将其视为吟诗作对、挥毫泼墨时必备的实用器具。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书写形式随之改变,砚台不再是书写的必备品,更多地是为了展现砚雕艺术的欣赏而存在。峡砚也不例外,其结构主要由砚堂、砚池、砚额、砚侧及砚底组成,其中砚堂、砚池体现磨墨、蘸墨的使用功能,雕刻于砚额的图案纹饰彰显着艺术欣赏价值。从磨好墨到让毛笔便利的蘸取,再到对砚雕艺术的欣赏,一起造就了峡砚的功能价值。而峡砚也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细致入微的砚雕是匠人专注、耐心、坚持的精神文化,峡砚上的铭文和图案纹饰表达着峡砚人学识、修养与技艺结合的美好期望,也是合川文化的直接表达,更有赞美它的诗篇流传至今,共同构成了峡砚文化的丰富内涵。

4.造型工序

一方峡砚从无到有,要经过十几道工序:开采、选材、观看、构思、制图、初步造型、精雕、细磨、上色、抛光、评选、包装等,辅以手锤、钻子、刻刀和磨具等工具的配合使用,才能让原生态的峡石在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下变成造型优美的峡砚。(1)开采、选材。开采前,首先对地质和石脉进行判断,加之匠人的丰富经验,利用手工方式进行峡石的开采,保证峡石的完整性。随后反复筛选取舍,挑选出符合要求的峡石原料并分类放置。(2)观看、构思、制图。在雕刻之前,先对原料的形状和纹理仔细观察,然后对峡砚各部分结构尺寸和图案造型进行规划构思,最后进行汇总制图,以便为雕刻做准备。(3)初步造型、精雕。这是整个工序的核心步骤,天然峡石在雕刻家的刻刀下,根据构思好的设计方案逐渐显露出初步的造型,形成粗胚,然后经过精雕细琢和多种技艺的结合,形成和谐天成、图案灵动的峡砚精品。(4)细磨、上色、抛光。这部分工序的目的是磨去刀路、凿口,让砚台手感光滑细腻,再进行浸墨和褪墨的上色以及抛光处理,增加砚台的光泽度,对峡砚的使用效果和观赏价值产生直接的影响。(5)评选、包装。俗话说“佛靠金装,人靠衣装”,评选的好坏和包装的优劣往往会影响峡砚的商业价值,配上精美砚盒的包装,可以进一步彰显峡砚文化品位,同时也能为峡砚带来一丝丝的神秘感,为融入教学领域和打开峡砚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将峡砚文化引入教学领域、引领学生设计开发

峡砚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自身形态和社会因素的局限,其传承开发将扑朔迷离并任重道远。而高校作为教育基地,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的神圣使命。将峡砚“非遗”文化引入教学,为峡砚开发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灵魂。结合艺术类课程,形成具有鲜明当地特色的艺术文化教育体系。最终,引领学生对峡砚文化设计开发,使峡砚满足市场和审美需求,为其更好的传承保驾护航。

(一)峡砚文化融入已有课程体系。结合峡砚的设计、图案纹饰的绘制及雕刻工艺等方面,适合融入设计绘画类专业,以笔者教学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和產品设计专业来说,所授《设计概论》和《色彩》课程恰好可以是峡砚文化的完美融入点。将已有的峡砚图案纹饰设计和雕刻工艺等以图片的形式作为教学案例进行讲解,并结合设计理论知识和其他绘画作品,相互借鉴、相互引用,引领学生对峡砚产品进行大胆构思、创新设计,为拓宽峡砚文化提供思维动力。

(二)开设以峡砚文化为教学大纲的特色专业课程。积极发挥当地高校的地理、人才及教育氛围优势,开设以峡砚文化为教学大纲,以峡砚发展历史、图案纹饰设计、制作工艺以及产品创意设计和传承保护为主要内容的合川特色专业课程,通过渗透式的系统教学,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在深入领悟峡砚文化真谛的同时,在教学中系统地整合已有的图案纹饰、工艺技术及产品设计,充分利用当代大学生活跃、前卫的思维模式和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及智能化的技术手法,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进行峡砚图案纹饰、工艺技术、品牌及包装的创新设计开发,力求设计出符合当代需求理念和审美情结的峡砚产品形态和视觉形象,提升峡砚品牌形象的活力和价值,主动担负起峡砚文化传承保护的责任。

(三)积极开展校内、外第二课堂。充分利用校内工艺实验室场地、设备的便利条件,以及开展以民间峡砚工艺坊为实践教学基地的第二课堂,让峡砚传承人作为实践导师,亲身讲述峡砚的文化历史,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峡砚雕刻工艺的精妙,再结合校内理论知识的储备,更加深入的感悟峡砚文化的独特魅力。然而,毕竟学生深入民间工艺坊的机会有限,所以充分利用校内工艺实验室不乏为明智之举,一来补充校外工艺坊亲自动手机会的不足;二来可以在工艺实验室讲练结合,边讲边练、先讲后练、练完再讲,趁热打铁,让学生随时随地的理论学习和动手锻炼,为实现峡砚“作品 产品商品”中作品到产品的转化,并最终让其转化为商品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四、传承产品开发走入市场

合川峡砚作为巴渝地区唯一的砚台文化产物,其市场现状不容乐观,虽然有了高校合作作为传承开发的支撑,但如何将峡砚“产品”最终转化为“商品”,打开峡砚市场的新格局?笔者将从峡砚市场现状、消费群体以及针对措施几方面进行阐述。

峡砚市场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潮中逐渐没落,显得萎靡不振,笔者认为具体表现在:雕刻技艺后继乏人;峡砚工艺坊位置偏僻,很难融入现代社会;过分依赖实体店铺进行宣传推广;现代社会带来的便利导致书写形式的改变,使得砚台的使用者减少,使用功能弱化等。

面对这些困境,首先分析峡砚的各个消费群体,再对症下药,制定具体而不同的策略,以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峡砚群体主要有以下三类:其一,职业书画家、业余爱好者、书画教师学生群体。他们更注重砚台的使用功能,实用和物美价廉是最佳选择。其二,峡砚收藏家、爱好者群体。他们看重峡砚的收藏价值和品质,雕工精良、寓意吉祥的特色产品是不二选择。其三,礼品、旅游市场人群。他们更热衷于产品的优劣、地方特色的纪念意义等,可采用以机械为主、手工为辅的制作方式。另外,面对不同消费水平的需要,可分三层进行设计:采用镂空、深浮雕等繁杂精细工艺结合使用且价格不菲的高端产品,采用单一雕刻手法的中档产品,以及采用平雕、钻花、阴刻、圆雕或浅浮雕等简单手法、面向普通消费者且价格实惠的经济型产品。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时代带来的网络便利、旅游业的带动以及峡砚兴趣班、展览馆等社会服务的开展等措施,促进峡砚文化、品牌和产品的普及、宣传和传承。1.网络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不言而喻,我们应该借助这股东风,积极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图案纹饰、雕刻工艺等信息,宣传和提升峡砚文化和品牌形象,让消费者了解它、欣赏它,并在平台上与传承人交流它,这可以很好地改善工艺坊偏僻、依赖实体店铺的缺陷。2.借助旅游业的繁荣,将峡砚文化馆、店铺甚至工艺坊嵌入合川钓鱼城等景点之中,来来往往的游客在游山玩水的同时,感受峡砚文化的深厚底蕴,实现产业的联合互动。3.面向社会开展峡砚兴趣班,为更多人提供近距离接触峡砚工艺和亲手制作峡砚的机会,提高峡砚的普及度。4.其他方面,合理规范地开采峡石原材料、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后续力量的储备、保证峡砚产品的质量和工艺水准以及提高产品包装设计等,是峡砚文化传承保护、重焕新生的根本所在。

五、结语

合川峡砚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员,肩负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使命,在一代代峡砚人的不懈努力下,几经沉浮,成为极具合川特色的文化象征。本文从峡砚悠久的历史溯源和保护现状出发,分别介绍了峡砚造型的设计和工艺、为了更好地创新开发而将峡砚文化引入教学领域以及传承开发并走向市场。虽然峡砚的历史深远、图案纹饰的设计精美绝伦、雕刻工艺的技术精湛无比,但我们必须面对其后继乏人和市场萎靡的窘境,努力将其融入高校教学中,为峡砚文化注入新鲜血液和灵活的思维,使其得到很好地创新性设计开发,也为峡砚的传承培养主力军,同时,结合峡砚市场不同消费人群的不同需求,通过制定不同的供需策略,以及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便利、旅游业的产业联合等方针措施,开创峡砚市场的新格局。峡砚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研究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峡砚等“非遗”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让中华民族的无价瑰宝繁荣发展、永葆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胡中华.合川峡砚:凿子刻刀舞动的文风墨韵[J].文化月刊,2012(6):50-53.

[2]唐松.合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取得新进展[J].重庆与世界,2013(4):51.

[j]刘海军.峡砚新生[J].中华手工,2018(4):70-71.

[4]高扬元,孔德祥.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生产性保护探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58-163.

[5]杨帅.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地方高校教学的探究[J].美术大观,2018(7):150-151.

[6]李技文.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方式及策略研究述评[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110-115.

作者简介:岳萱民,硕士,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美术学。

编辑:宋国栋

猜你喜欢

传承保护制作工艺
宜兴紫砂原料市场的开采现状与保护创新研究
隆尧招子鼓传承保护研究
广东粤语发展及岭南文化的传承保护策略探究
蜂蜜橙皮果脯的研制
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形态特征
对传统紫砂壶制作工艺的研究
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的审美性及传承发展探析
过山瑶“鸡公鞋”文化初探
民间组织在粤剧传承保护中的作用分析
勐准傣族面具的制作工艺及其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