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共享发展思想的演进历程
2020-07-14范迎春李珂
范迎春 李珂
摘 要:“共享发展理念”虽然是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共享发展思想的探索。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对共享发展进行了艰辛探索和生动实践。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使共享发展思想逐步推进。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把共享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理念。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以来;共享发展思想;历程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5-0001-03
“共享发展理念”虽然是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共享发展思想的基础上,立足于其所处时代的客观实际,开启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共享发展思想的探索。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对共享发展的探索
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对共享发展进行了艰辛探索和生动实践。基于共享发展“概念”与共享发展“思想”不能等同,毛泽东同志虽然没有提出过共享发展“概念”,但是他通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等论述清晰地表达了共享发展的诉求。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铺垫共享发展的民本基础
毛澤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民军队的宗旨,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本宗旨。他曾强调,“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1]1096在中国革命、建设中毛泽东同志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活作为衡量党的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最高标准,真正做到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倡导和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同志主要强调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政治上,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集中、民主、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在经济上,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并大力发展工业特别是轻工业,来保障城市和农村各界人民群众的生活。在社会生活领域主要是体现在就业和医疗方面,毛泽东同志强调择业、就业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要努力达到普遍就业,国家医疗的发展、防疫水平的高低应该被重视。在教育上,强调人民群众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方面都能够提高,成为思想觉悟和文化知识都提高的社会主义劳动者。而且通过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促进文化的自由交流和讨论,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最后,强调警醒党员干部一定要端正思想作风,牢记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此特别指出的是,毛泽东同志特别关注农民的基本生活问题和农民共享新中国成立和发展的成果问题,认为农民生活的提升是基础。这一方面是毛泽东同志个人对于农民问题的特别关注,另一方面也是巩固工农联盟的需要。为此,在“一化三改造”中就强调农业合作化是使农民富裕起来、避免贫富分化在农村出现、保障农民利益的重要方式。
(二)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为共享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制度基础
毛泽东同志提出中国革命要实行“两步走”战略,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想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就必须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政权;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是革命的继续发展。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进行革命,首先要推翻帝国主义和本国的封建阶级,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这就是第一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任务所在。之后,在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后,继续推动革命向前发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和改造小生产者的私有制的任务,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结束了几千年的剥削制度,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2]14因此,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革命,恰好为共享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和制度基础。
(三)协调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探索共享发展的可行路径
1957年2月27日,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在北京开幕,会上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社会矛盾,并认为这两种矛盾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对这两类矛盾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要区分和处理好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针对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强调在政治上要按照“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来解决,对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要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科学文化工作上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经济工作中,要统筹兼顾全国各阶层的利益,协调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等一系列方针。这些思想为探索共享发展提供了可行路径。
(四)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共建共享
毛泽东同志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思想对于今天的统一战线工作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作指导意义,是统一战线思想的一个基本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发展协商民主,改进与完善政协委员的选举方式,促进提高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无论中国的革命还是建设,都必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减少一切消极因素,将其转化成积极因素,这是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共享发展思想的推进
(一)邓小平:共同富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如何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提出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共同富裕的潜在逻辑就是社会财富的共享。首先,有关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邓小平同志作为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基于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和其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成败经验总结,在南方谈话时,他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373强调通过发展生产力来创造社会财富,并强调了生产力发展创造的财富应该由人民共同享有,在此过程中不断消灭贫穷、消除两极分化,朝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在此阐明了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之间的内在关系。邓小平同志还指出我们发展生产力与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根本不同的;社会主义的富裕是人民的共同富裕,与资本主义的富裕是完全不同的,需要全体人民坚持不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享富裕奠定物质基础;再通过人民对发展成果的渐进共享实现部分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其次,“三个有利于”标准不仅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与目标,也提供了我们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以“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最终落脚点,体现了对人民利益的关注,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坚持的民本思想。“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点维护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对象,要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坚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主张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可以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合法的劳动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富。在先富的问题上,提出综合国力的增强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相互依存的;在共富的问题上,他反复强调“过于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3]155最后,提出了“两个大局思想”来解决东西部发展问题,先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的开放和发展,中西部顾全大局。目前我国的发展还在第二个大局的重要时期,正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关键时期。
(二)江泽民: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部分提出要“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判断世情、国情、党情,在全面把握大局、在应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过程中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强调了人民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也要坚持服务于人民,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的根本目标。为此,江泽民同志在阐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时,提出“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4]543。在整个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应得的利益。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为了更好落实“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江泽民同志还提出在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上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只有坚持效率优先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可供人民共享的成果;坚持兼顾公平,保障各阶层人民群众都能够从发展中获利。
(三)胡锦涛: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局面。他在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强调一定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5],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中就包含了丰富的共享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民是发展的主体,也理应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要让广大人民共享发展所取得的各方面成果,充分保障人民享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方面的合法权益,在促进发展的同时,促进财富创造和财富公平分配的协调,下大力气解决好各种民生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落实共享发展的重要工作。胡锦涛同志强调虽然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与从前相比有了巨大的改善,但是在民生问题上还存在着很多的矛盾和问题,在教育、就业、住房、养老等问题上还需要努力改进。
三、习近平:五大发展理念之共享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后,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践过程中,提出包含共享发展理念在内的新发展理念,把其内涵主要概括为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强调“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还把“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统一起来,可以更好地促进共享发展的实施,强调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着力构建保障共享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立足于当前我国的新发展环境、新发展条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各有各自的关注点,其中共享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落脚点,注重解决的是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6]其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全民共享,强调了共享发展主体的人民性,所有人民是共享发展的主体,不是少数人或部分人共享,破除了因地域、性别、阶层、民族等可能存在的特权,这些正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但这里强调的共享与平均主义是完全不同的,全民共享指的是共同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不是平均分配。第二,全面共享,強调了共享发展客体的全面性。人的需要的多样性使人民不仅仅满足物质文化的需要,还有对民主、公共服务、教育就业、生态等需要,这就使共享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的共享,也强调共享的层次性,既包括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也包括满足生活质量的高质量的共享。第三,共建共享,强调共享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于全体人民的共同建设、共同创造,才能有满足全体人民需要的社会成果。也只有全体人民都能共享发展成果,才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投身于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中来。共建和共享具有内在一致性。第四,渐进共享,强调了共享发展的过程性。共享发展的实现有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子实现,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不会一蹴而就,还会有差别。
(二)共享发展理念的核心——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在我国目前的发展中,社会公平正义的促进,人民幸福感的提升,涉及共享发展的实质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我们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7]必须关注和致力于解决社会公平公正问题,使得全体人民尽可能多地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需要通过制度来实现,在共享发展过程中,应该切实维护好社会的公平正义。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消除贫困,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升全体人民的获得感。第一,我国贫困人口脱贫的问题是共享发展的重点,要让全体人民更快脱贫,让人民更有尊严地生活,尽快缩短贫富差距,能够加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与支持,有利于各民族的大团结。第二,弱势群体的生活也是共享发展的又一重点,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政策倾斜,拓宽其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帮助他们摆脱现状,以调动群众积极性,增加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第三,关注区域、领域、群体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实现各地区、城乡、不同群体都能够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来看,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并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认同感,让最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够享受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成就,这才是共享发展的实质根本价值指向。
总之,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为确保人民能够共享发展成果进行了伟大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4]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胡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5-11-04(1).
[7]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J].求是,2014(1).
(责任编辑:姚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