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物质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辩证关系

2020-07-14肖傲

学理论·下 2020年5期

肖傲

摘 要:马克思以文化人类学研究成果为基础,在《人类学笔记》一书中提升了两种生产理论:物质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物质生产与人自身生产这两种生产理论贯穿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始终,是马克思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史前社会过程中提出的重要理论,是我们科学剖析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把刀。本文从两种生产理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两种生产理论的划分与互补中,来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人类学笔记》中的两种生产理论。

关键词:《人类学笔记》;物质生产;人自身生产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5-0034-02

两种生产(物质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理论是马克思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史前社会过程中提出的重要理论,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人自身生产对于最初的社会关系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两种生产理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种基本动力,是一个互补的科学有机整体。

一、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在《人类学笔记》中,马克思同意并详细摘录了摩尔根关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资料的进步的内容。物质生产是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一种能力,生产关系体现了在社会生产中所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就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因为它规定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发展趋势、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决定了社会制度、性质的走向,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着社会的稳定性、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重新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如果从整体上来考察资产阶级社会,那么社会本身,即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本身,总是表现为社会生产过程的最终结果。具有固定形式的一切东西,例如产品等等,在这个运动中只是作为要素,作为转瞬即逝的要素出现。直接的生产过程本身在这里只是作为要素出现。生产过程的条件和物化本身也同样是它的要素,而作为主体出现的是个人,不过是处于相互关系中的个人,他们既再生产这种相互关系,又新生产这种相互关系,这是他们本身不停顿的运动过程,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更新他们所创造的物质世界,同样地也更新他们自身。社会基本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在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最为重要的因素,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作为一种极其强大的物质力量,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人类与人类社会之所以不断发展,就在于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于自然的征服,生产关系的性质与其演变趋势是由生产力所决定,从而生产力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所以世界的历史进程也是由生产力所决定的。

物质生产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物质生产也构成了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其实物质生产和自然界共同构成了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物质生产把材料变为财富。但是物质生产还远不止如此。它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人类的生存都是建立在这一基本条件之上,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物质生产如此重要,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物质生产创造了人本身,物质生产对于人来说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生产力作为人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能力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生產力所决定的生产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只有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改变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才有可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

二、人自身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自身生产是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马克思在写作《人类学笔记》之前,也就是在系统研究史前社会和东方社会之前,主要以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为典型,揭示了西欧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规律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西欧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是科学准确理解西欧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但是,与西欧资本主义社会较为发达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史前社会和东方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低下,起决定作用的并不完全是物质生产。因此,如果把上述原理简单地套用到史前社会和东方社会就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只有科学揭示史前社会和东方社会的具体的社会结构,才能深刻把握两种生产在史前社会和东方社会中发挥的作用。

在《人类学笔记》所研究的史前社会中,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十分低下,起决定作用的并非单纯的物质生产和经济关系,而是血缘亲属关系,即人自身生产。和物质生产一样,人自身生产也是一种客观性的力量和社会的决定性力量,其对应的血缘亲属关系和经济关系一样,也是种客观性关系和物质性的社会关系。在此情形下,单纯地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简单地套用到史前社会中去,显然不能科学揭示史前社会的社会结构、性质、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同样,虽然人自身生产在史前社会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但这并不否定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原理同样适用于史前社会。概言之,在史前社会,并不是简单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时往往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十分巨大,甚至可以决定着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更。总之,人自身生产在史前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存在,一般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也不能简单地套用到东方社会中去,尤其是用之来理解东方社会的性质、结构和发展方向。由于生产力的不发达和地理环境的作用,使得血缘宗法制和村社土地所有制在东方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血缘亲属关系是人自身生产的重要内容,宗法制的形成是建立在血缘亲属关系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宗法制无疑是属于社会关系的范畴,而不是属于人自身生产的范畴。可见,血缘宗法制与人自身生产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又不局限于人自身的生产。同时,虽然不存在土地私有制是东方社会的主要特点,甚至是理解东方社会的一把重要钥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东方土地制度就是公有的。实际上,东方的土地制度名为公有,即归王朝所有,但是实际上是归作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的皇帝个人所有,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概言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东方国家的血缘宗法制和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是社会生活中的主导性力量,到其末期往往会导致了传统东方社会的停滞。所以,人自身生产在东方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也发挥着主导作用。

人自身生产在史前社会和东方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有其特定的前提和基础,即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只有在生产力水平发展低下的情况下,社会经济关系才不能在社会发展中完全占据决定性地位,这样,血缘亲属关系人自身生产和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等非经济因素才能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立场,坚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辩证关系的角度来考察史前社会和东方社会;另一方面,也要对史前社会和东方社会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充分认识到人自身生产、血缘亲属关系等非经济因素在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人类学笔记》中马克思对摩尔根划分的五种家庭形式进行了摘录,不仅肯定了根据物质生活资料的发展来划分家庭形式的做法,还肯定了亲属制度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和反作用。在论述血缘家庭和普那路亚家庭时,马克思指出:“在血缘家庭和普那路亚家庭中,都必然流行生活上的共产制,因为这是他们生存的必要条件。共产制现在仍普遍流行于蒙昧和野蛮部落中[每个较小的家庭按理说都是整个集团的缩影]。”[1]可见,在史前社会,人自身生产占据着主导性地位。

总之,人自身生产也是一种客观力量,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两种生产的划分与互补

物质生产和人自身生产互为前提和基础。没有物质生产,人自身生产将无以为继,人类社会也将无法存在和发展;没有人自身生产,物质生产就无法开展,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无从谈起。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两种生产互为前提和基础,两种生产的过程是统一的。一方面,物质生产的发展是人自身生产的前提和基础。物质生产为人自身生产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生产资料,是人自身生产尤其是人口增长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推动人自身生产的不断发展。马克思在《人类学笔记》中摘录道:“一定地区的人口数量,要受该地区所产生的生活资料数量的限制。在以鱼类和禽兽为主要食物时,维持个小部落的生活?就需要一个辽阔的地域。在增加了淀粉食物之后,一个部落所占地区按人口比例来说仍然是很大的。”[1]显然,没有必要的物质生产,人自身生产将无以为继。同时,在物质生产的过程中,人自身生产也不断得到发展。只有在劳动过程中,人们才能形成新的力量、观念、交往方式、需要和语言等,才能使人自身生产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另一方面,人自身生产是物质生产的前提和基础。人自身生产为物质生产提供新的需要和劳动力,使物质生产得以开展“人本身是他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基础,也是他进行的其他各种生产的基础。因此,所有对人这个生产主体发生影响的情况,都会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改变人的一切职能和活动,从而也会改变人作为物质财富、商品的创造者所执行的各种职能和活动。在这个意义上,确实可以证明,所有的人的关系和职能,不管它们以什么形式和在什么地方表现出来,都会影响物质生产,并对物质生产发生或多或少是决定的作用。”[2]可见,人自身生产对于物质生产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是物质生产得以开展的基本前提。总之,物质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相互制约。

物质生产和人自身生产以及两者的关系,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随着物质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不断发展变化,两者发挥的作用并非完全一样,其关系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由于物质生产主要对应的是经济关系,人自身生产主要对应的是血缘亲属关系,因此,经济关系和血缘亲属关系的内在关联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史前社会,由于物质生产力的极端低下,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由物质生产形成的经济关系,而是由人自身生产形成的血缘亲属关系,后一种关系构成了史前社会的基础,而经济关系则处于从属地位。在史前社会,血缘亲属关系占据着主导地位,物质生产从属于人自身的生产。同时,在史前社会,物质生产也对人自身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对此,马克思在《人类学笔记》中摘录道:“克里克人和彻罗基人的人口之所以异常之多,是由于他们已经有了家畜和发达的农业;他们现在已部分地文明化了,已用选举产生的立宪政府代替古老的氏族,立宪政府的影响正在使氏族迅速崩溃。”[1]显然,物质生产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人自身生产的发展,也推动着氏族的瓦解和崩溃。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和交往的扩大,经济因素的作用逐渐地上升为社会中的决定力量,而人自身生产的作用则逐渐处于从属地位。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生产是物质生产的手段,从属于物质生产。同时,资本主义大生产对于人自身生产具有双重影响,虽然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对于工人而言,是造成毁灭和奴役的祸根,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会转变成人道的发展的源泉,会为家庭和两性关系的更高级的形式创造新的经济基础。在资本主义社会,物质生产不仅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还决定着人自身生产的进行,为人自身生产的积极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两种生产的统一。科学理解两种生产的辩证关系,不仅能揭示人类以往全部历史的真相,还能科学揭示人类未来的发展前景。在史前社会,人是目的,物质生产是手段,物质生产服务于人自身生产;在阶级社会,物质生产成为目的,人自身生产降为手段,人自身生产服务于物质生产;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人自身生产将再次成为目的,物质生产将重新服务于人自身生产。显然,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是物质生產的重要表现,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自身生产的重要表现。在总体上,共产主义社会是生产力高度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统一。只有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条件下,人们才能摆脱经济关系的奴役,实现自由全面发展。

总之,两种生产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两种基本动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人类学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44,228,258.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