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机制创新策略

2020-07-14曹展硕曹恒瑞

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科馆员创新策略网络环境

曹展硕 曹恒瑞

【摘要】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机制是在信息化社会背景下建立的,目的是基于网络环境与数字图书馆建设,建立与各学科科研和教学机构、人员之间的密切联系,提供契合其信息资源需求的专业化、个性化服务。本文基于对这一服务机制现状的阐述,分析了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与完善,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机制与建设目标和现实需求存在的差距,探讨了在资源构建、服务推广、在线服务与挖掘用户需求等方面,如何进行创新和优化现有机制,使得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机制在科研和教学领域起到更大作用。

【关键词】服务机制;创新策略;网络环境;学科馆员;图书馆

网络环境为图书馆馆藏资源共享提供了支持,但是在推动图书馆数字化、建立学科馆员服务模式以及创新服务机制的过程中,由于专业技术人才不足、馆藏资源管理与服务理念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图书馆运营状况依然没有体现出应有的资源、渠道与专业技术优势,学科馆员服务与科研和专业教学活动之间没有形成理想的紧密互动关系。

一、学科馆员服务机制的建立和发展目标

学科馆员服务机制的建立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信息资源广泛共享并且信息量急剧膨胀的背景下,各高校图书馆尝试由精通学科专业知识、前沿科技发展以及学术研究状况的馆员,建立与学校相应院系之间的密切联系。有目标地利用已有馆藏资源、共享信息,提供更加专业的信息资源咨询与使用技术培训、整合和开发学科文献资源以及实施个性化定题、课题跟踪与学科情报服务。首先,基于学科馆藏资源构建,应师生以及专职科研机构的要求,为其提供所需信息资源的专题汇编、有参考价值的图书与文献目录,或者对相关人员进行信息化馆藏资源的使用技术培训,使其了解和掌握检索、使用所需信息的必要技术。其次,学科馆员应对馆藏、互联网共享平台等渠道的学科专业信息资源进行挖掘和整合,构建数据库并收集最新的学术论文和报告等前沿信息、面向用户提供资源导航与图书馆信息资源检索服务等。最后,学科馆员应基于用户需求调研提供个性化服务,根据课题研究或学习需求,进行信息资源的深加工,使得用户能够从图书馆得到更精炼和具有直接参考应用价值的信息。

二、学科馆员服务机制发展现状及问题

学科馆员服务机制建设的终极目标是深度参与到科研与教学活动当中,基于对相关专业领域学术研究动态、研究成果的了解,分析和预测未来的学科发展方向并对科研活动选题、学科专业教学提供建议。此外应对用户的课题研究进行跟踪服务,按照其进展整合和加工好所需的最新信息资源,并且基于馆员自身较高的专业素养进行学科情报研究,但是目前各个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服务水平与服务机制建设状况远远达不到这一目标。

(一)馆藏信息资源构建。数字化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服务机制有效运转的根本在于馆藏资源构建,不仅要及时采集和整理相关领域的图书、学术论文等文献资料供用户检索利用,更要基于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以及对用户需求的了解,对包括文献资料、资源链接以及各类学术活动的信息等进行深度整合、加工、更新和发布。而目前多数图书馆由于馆员个人专业素养、服务意识等原因,对专业领域内信息资源的挖掘力度不够,信息资源的更新与发布也不够及时。因此不仅影响学科馆员服务机制的服务质量,也不利于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二)宣传推广和与服务对象之间的沟通。学科馆员服务机制旨在提供契合用户需求的信息资源服务,因此对专业服务进行宣传推广、了解用户需求是确保服务机制有效运转的前提。但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和用户之间的沟通并不顺畅,宣传推广活动更加无从谈起。首先学科馆员和高校院系师生、科研机构之间没有建立有效联系,因此信息资源服务没有摆脱传统的被动模式,绝大部分服务都是被动接受和满足文献检索、咨询请求,鲜有主动联系用户和对其需求进行调研。其次图书馆囿于传统运营理念和现实经验的不足,在宣传推广学科馆员服务方面没有有效途径,导致馆员的工作缺少目标和动力,馆藏资源的利用率依然没有明显改观。

(三)在线服务平台建设。网络环境下人们早已习惯在线处理各种事务,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工作问题,都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和智能化终端设备解决。而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服务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捷互动渠道。据调查统计,目前只有不足20%的图书馆拥有官方社交账号或沟通平台。因此首先不利于学科馆员和用户建立联系,无从跟踪了解其信息资源需求、对图书馆服务有何期待和建议;其次不利于挖掘潜在用户并拓展信息资源服务范围,在缺少在线服务平台的前提下,有相关学科信息资源服务需求的用户无法第一時间和馆员建立直接联系,也无法获取相关资讯。

三、学科馆员服务机制的创新

为缩小学科馆员服务机制与建设目标和用户需求之间的差距,应利用好网络环境下的各类资源和技术,持续创新和完善学科馆员服务理念与模式。

(一)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强化馆藏资源建设。馆藏资源决定了学科馆员服务水平,而馆藏资源建设也是学科馆员的核心工作内容,应利用网络环境下的现代信息技术,根据学科领域科研动态、学术研究和教学需求等,优化馆藏资源并提升其时效性和实用性。首先利用大数据相关技术构建和持续优化学科专业资源数据库,将来自于各种渠道的最新文献资料和科研资讯等进行整合与精炼,保持馆藏资源的学科优势;其次应为用户提供包括文献检索、咨询以及定题等方面的专题信息服务,根据用户需求利用信息技术对相关信息进行再加工。利用最全面、精炼和具有时效性的学科信息资源,推动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学科建设和课题研究,逐步实现对学科学术研究和教学活动的深度参与。

(二)通过多种网络渠道和社交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和交流互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运营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互联网以及各类网络平台为人们提供了海量信息资源,理论上利用终端设备和网络服务可以满足任何信息需求。正是这一社会背景使得图书馆相继实现数字化,并且推广了学科馆员服务机制,试图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服务市场保有传统的资源与渠道优势。但是要想基于互联网和各门户网站以及信息服务平台展开竞争,仅仅依靠这些优势无法有效吸引用户。所以应利用好多种网络宣传渠道和社交平台,进行学科馆员服务的宣传推广和建立与用户群体的交流互动。首先可以在图书馆网络平台上进行专题宣传,发布最新资源数据库构建、学术动态等方面的资讯。其次在各大热门社交平台创建官方账号,定期发布学科信息资源动态、学术交流与科研活动信息等,并且与关注者建立多方互动,了解用户需求并将其作为优化馆藏资源和学科馆员服务机制的参考,也让更多潜在用户群体转化为图书馆的长期用户。

(三)挖掘用户需求并优化信息资源服务。网络环境下人们能够不受时空制约而完成沟通,因此图书馆应利用官方社交账号和线上平台,让学科馆员与用户之间建立线上联系。在为其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的过程中,不断了解和分析用户的信息需求特征和规律,为用户制定个性化的学科信息资源服务计划,采集和加工相关资源并提供专题服务。首先,在和用户联络的过程中,学科馆员能够基于对学术前沿动态的了解,和用户就专业话题进行深入探讨,了解其学术研究方向、近期计划等,从而制定服务计划并主动为其推送相关资讯和信息资源;其次,在用户进行特定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学科馆员可以通过社交平台与之随时互动,掌握其研究进展、信息需求以及遇到的问题,利用学科信息资源的渠道优势为其提供所需服务,实现对学科学术研究活动的深度参与。

四、结束语

虽然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服务面临激烈竞争,但是只要充分利用好各类网络渠道和平台资源,对学科馆员服务机制进行创新和完善,就能够发挥出在学科科研与教学领域的资源和技术优势,让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构建与利用保有传统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尹小莉,许建红,郭韫丽.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信息服务创新[J].农业网络信息,2016(2):63-66.

[2]孙海英,李洪伟,王宇佳.移动网络技术应用于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创新发展[J].经济师,2018.

[3]莫薇.基于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机制创新策略探讨[J].经济师,2019,361(03):264-265.

[4]仇洪江.网络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信息服务创新[J].才智,2016(36):80.

猜你喜欢

学科馆员创新策略网络环境
基于学习路径图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培训体系探究
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专业化发展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探析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和浅谈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