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统编教材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的教学策略

2020-07-14熊燕

天津教育·中 2020年6期
关键词:语言训练统编教材教学策略

熊燕

【摘  要】统编教材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因时空跨度大而给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教师可在教学策略上多下功夫,把革命传统教育和语言训练巧妙落实,实现人文素养与语文要素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统编教材;革命传统教育;语言训练;教学策略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教材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统编语文教材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在小学阶段精心编排了40余篇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对学生进行浸润式的熏陶,使学生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当今的小学生,在教学中如何克服这类课文因时空跨度大带来的困难,做到革命传统教育和语言训练两不误,实现人文素养与语文要素的统一呢?这需要我们多在细节上下功夫,用学生可接受的、和现实紧密联系的方式进行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和身边的一些课例,我提炼出以下教学策略:

策略一:链接生活,搭设情感跳板

这类课文所述故事与当今儿童的生活体验存在较大距离,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过于遥远,學生因为不了解而在课堂中表现冷淡。教学中我们可从实际生活入手,力求寻找历史与现实的连接点,为学生搭设一个进入历史而又能回归现实的跳板。如我市许涓老师执教《少年中国说》,先播放我市七星小学跳绳队2019年在国际跳绳锦标赛上的精彩视频,由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引出课题。学到“壮哉我中国少年”,以一组七星小学跳绳队夺冠及中国女排2019年世界杯夺冠的图片展示中国少年的风采。最后把“少年”换成“我们”引读:“我们智则国智……我们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并展示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和中国梦,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课堂上,师生与文本和作者之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样的链接设计,彰显了革命题材类课文的现实意义。不仅使那段遥远的历史与学生今天的生活联系起来,也让学生能站到历史的长河中去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思考自己。

策略二:了解背景,搭建情感桥梁

这类课文的历史事件大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学生对背景不了解,就制约着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教学中可鼓励学生查阅背景资料,实现多维度的立体感知,为真正走进文本做好情感铺垫。如执教《朱德的扁担》,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资料,初步认识朱德,为学习课文、感悟人物奠定基础。教学第一自然段适当介绍背景,让学生简要了解当时的形势,学生就理解了朱德为什么要去挑粮,这对学生感悟朱德同志的精神和战士们对他的爱戴之情有很好的帮助。

在教学中我也发现:课堂上补充的背景资料并非越多越好,需着重补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资料,其他资料可放在课外拓展。否则,课堂就会偏离文本,变成资料交流课,而失去“语文味”。

策略三:借助媒体,拉近情感距离

由于这类课文学生比较陌生,应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适时引入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缩小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差。执教《难忘的泼水节》时,我播放傣族过泼水节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习俗。借助图片让学生认识象脚鼓;结合图片朗读凤凰花瓣铺成的“地毯”,感受傣族人民欢迎总理的热烈隆重;而总理身穿对襟白褂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的图片,又让学生感到总理是那么平易近人、亲民爱民。借助多媒体,有效地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

策略四: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统编教材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大多文质兼美,既是革命精神的写照,折射出思想的光辉,又常常是语言的典范,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好载体。教学这类课文时,要把革命传统教育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这是语文课堂的根本任务。具体可从以下几点落实:

1.品析词句,积累语言。这类课文常通过细节化的言行、神态和心理描写来突出人物的品质特点。教师在引领学生仔细阅读的基础上,应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反复研读、揣摩,探究文本字里行间的意蕴,落实语言训练。

我市麦珏昉老师执教《朱德的扁担》朱德同志挑粮这一节时,先让学生找出句子,画出关键词。再出示朱德同志挑粮的图片进行说话练习,让学生反复品味、咀嚼,体会朱德同志的革命品质。然后引导学生落实课后习题,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着——粮食。还出示国庆70周年阅兵时战士们昂首挺胸端着枪行进的视频,让学生练习说:   着   , 进行动宾短语的搭配运用。麦老师还深情地说:我们的军队能打胜仗、作风优良,这都是因为朱德同志这些革命老前辈树立了榜样。教师很好地在语言训练中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的渗透,实现了人文素养与语文要素的统一。

2.朗读想象,陶冶情感。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对这类课文的教学来说也是一样。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激情,并进行适当的引导,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如我市侯文捷老师执教《朱德的扁担》,指导朗读朱德同志挑粮,教师这样引读:

教师:山高路远,十分难走,朱德同志——

学生: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教师:身为军长,不管刮风还是下雨,朱德同志——

学生: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教师:远处传来枪声,处境十分危险,朱德同志——

学生: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教师:此时,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吧……朱德同志已走进你们的心中。

教师紧扣“读”,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中,平实的文字化为鲜明立体的艺术形象,学生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逐步升温,在朗读中理解了内容、发展了语言、陶冶了情感。

3.指导学法,提升素养。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显得越来越重要。革命传统题材类课文无论是作品的选择还是教材的编排,都是基于语文学习的立场。在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学生一旦习得语文学习的方法,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就会在广阔的语文世界里自由飞翔。

陈德兵老师执教《少年中国说》教学步骤十分清晰:一、有滋有味读;二、摇头晃脑背;三、贴近思路想;四、敞开心扉说;五、隔空对话写。他引导学生这样想:一百多年前,梁先生为什么要想象少年中国?他理想中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读第二段的每一个比喻句,用“啊,这才是我心中      的中国”说话,接着引导学生用四字词告诉梁先生现在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学生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最后陈老师示范带着学生隔空对话写:“任公且看,今日中国      。”要求一句八个字,注意押韵。学生在读、背、想、说、写这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和文本、作者展开了较有深度和广度的对话,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策略五:巧妙拓展,丰富文本内涵

课堂毕竟有限,所学到的是“小语文”,而课外接触到的却是生活的“大语文”。一堂课结束后,教师可以打开“拓展”的大门,让学生从课堂中走出去:可由课文内容说开去;可留下疑问或悬念;可推荐阅读书目;可组织走访老军人、祭扫烈士墓、参观图片展等活动,充实革命传统教育内容,使学生更真切地体会革命先烈的优秀品质。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的教学策略远不止这些,还有待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之,在这类课文的教学中,我们既要避免拓展不当,把语文课上成历史课,又要避免思想矫枉过正,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而要突出语文学科的特质,以“语文”的方式呈现“革命内容”,在教学中做到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轨。让学生在语文素养提升、审美鉴赏水平提高以及思维能力加强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取向,铭记一段不容忘却的历史,重回初心,知晓来路,找到自信。

参考文献:

[1]陈先云.谈谈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的编排及应注意的问题[J].小学语文,2017(12).

[2]陈小平.让“红色精神”深植孩子的心田[J].语文教学通讯,2019(6).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语言训练统编教材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问题
善用阅读策略构建,回归语用能力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