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思考

2020-07-14田泽新

天津教育·中 2020年6期
关键词:人教版生活化物理

田泽新

【摘  要】学生在步入八年级之后,便开始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物理是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逻辑性,所以部分学生在刚开始接触物理时会感觉到些吃力。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作者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将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有效地降低了学习难度,收获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主要围绕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方法进行讨论分析。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活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与发展,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

物理作为初中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新课标中也对物理教学提出了基本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物理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认识生活,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因此必然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教学方法的生活化。

一、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一)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时,便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潜心钻研知识的奥妙,能够获得生动、活泼、自主的发展。生活处处有学问,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往往蕴含着奇妙的知识,在进行学科教学时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其中,可以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究物理教材中所讲授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明白,物理不仅仅是一门具有严谨逻辑的科学性学科,更是一门与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趣味学科。

(二)有利于知识的理解

物理知识有着较强的科学性与逻辑性,而学生的学习受到身心发展阶段特征的限制,对很多理性知识的理解和接受速度相对较慢。通过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方式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消化吸收。让学生能够重新认识物理知识,改变学生对物理知识难以理解的认知,这样才能使他们有更加浓厚的兴趣去接受物理并且学习物理,因此抽象的物理知识在学生看来也变得更加生动、容易理解。如此,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活跃了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更加容易理解以及接受物理知识的气氛,同时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一)生活处处有学问,将教学内容生活化

知识往往蕴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中,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做一个有心人,注重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以物理的眼光去观察和发现,通过教师自身为学生搭建起了解物理的桥梁。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想到课堂中学习的物理知识,使他们养成在生活发现物理的良好习惯,生活中的一些难处可以用物理知识去解决。这样让他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以及接受他们所学习的物理知识,感觉到物理知识并不是难以理解的,对物理知识充满兴趣。

例如,我们可以抓住每一个组织学生校外集体活动的机会。春游是令所有学生感到欢欣雀跃的活动,同时这一活动背后也隐藏着许多可以提取出物理知识的微妙元素。和学生一起春游时,带上照相机,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与变化,拍摄具有针对性的照片或者视频,并思考其中可以利用的教学原理。

在组织课本教材知识学习时,把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件与知识结合在一起,能够真实地还原生活情景,让学生恍然大悟,原来生活中竟然藏着这么多物理的奥秘,像这种可以提取出物理元素的场景数不胜数。例如我们在春游的时候会乘坐大客车,客车在运行过程中运动速度的快慢以及整体运动情况,就可以和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中关于运动的描述和运动的快慢”这几部分的知识结合在一起。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按喇叭时发出的喇叭声可以应用于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声现象”的学习。比如在学习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在春游时拍摄的几张照片,教师在照片的选择时,为学生呈现几张清晰的照片和几张模糊的照片,通过不同清晰度照片的对比,让学生分析其中存在的原理,以更好地接受这一章节知识。另外,很多学生在春游时很喜欢参加过山车这一游乐项目,这一游乐设施背后也可以发掘出许许多多的物理知识。

例如,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所学的《功和机械能》就涉及动能、势能以及机械能的转换等内容,过山车就可以服务于这一模块知识的学习。教师在进行生活化内容的选取时,与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情结合在一起,能够增强学生的真实体验感,逐渐改变物理在学生心中刻板固定的印象,让他们逐渐明白生活处处有物理,并且想要主动地探究知识的秘密。

(二)創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创设是教师在教学活动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教授学生知识时,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抛出一个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并且发现物理知识,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感性和反应能力。同时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以此活跃课堂氛围,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2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为学生准备简单的器械,给学生提供一块长木板,然后在课堂中搭建起一个跷跷板,然后让一个体重较重的学生站在一边,体重较轻的学生站在另一边,让学生思考有什么方法能够让体重较轻的学生不被翘起来?跷跷板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玩具,更是童年记忆中的最爱,教师在进行这一部分内容学习时重现熟悉的画面,并且借助其巧妙设置的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更加乐于探究这背后的物理现象,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有效地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三)设计生活化的物理实验

物理作为一门具有较强科学性与逻辑性的学科,必然需要以科学实验为支撑,物理中许多抽象的概念和规律都能够通过具体形象的实验进行恰当的演绎,以更加直观具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物理知识,教师应当重视并经常组织物理实验活动,在有趣的科学实验中满足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渴求和热情,并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这样他们可以一边操作一边思考,将蕴含其中的规律与定理记得更加准确、更加牢固。除了这种需要专门器械的物理实验之外,教师还可以取之于生活,服务于教学,将生活中可以利用的工具带到课堂中,为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这种实验可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明白原来日常生活中如此简单的一个器具也可以应用于科学实验。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光的现象中第4节光的折射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一只筷子带到课堂中,把筷子插到玻璃杯中,让学生用肉眼观察筷子在水面处发生的弯折现象。这种简单的物理操作活动让学生倍感亲切,并且在知识学习完之后,可以回到家将自己收获的新的科学知识,通过亲手操作的方法展现给其他人,让他们收获更多的自我满足感。

三、结语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拉近了生活与科学的距离,让学生不再逃避物理知识,而是能够积极主动地接近物理,以生活化的方法学习物理,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认为物理知识的学习是轻松而且易懂的,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以生活融入物理,让物理充满生活,这样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以及了解物理,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丰富他们的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陶本友.创建物理规律教学的高效课堂——以《光的折射》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8(10).

[2]夏峰. 基于物理学科素养培养的概念规律新授课教学——以《动量守恒定律》一课教学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6).

[3]张莉敏,胥青,高守宝.基于科学探究的物理规律教学研究——以沪科版物理《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为例[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人教版生活化物理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留言板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八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