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2020-07-14王占云

天津教育·中 2020年6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策略

王占云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趣味教学方法已渐渐受到小学教师的重视,尤其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趣味教学方法更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打造趣味化课堂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所有的小学数学教师都在探究趣味教学方法的应用方式,并取得了不小的教学成果。本文将通过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艺术化地应用趣味性教学方法,以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希望能助力小学数学教学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教学方法;应用策略

我认为,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大都来自学习兴趣,尤其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数学知识尚不丰富,需要通过趣味化的教学方法才能引导他们更好地汲取数学知识经验,才能引导和启发他们的学习思路,继而提升学习能力。基于新课程理念要求,优化趣味性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作为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继续在现代教育领域中进行深入研究。借助应用策略,让学生接触更全面的学习内容,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根本指导方针。下面,我将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证,文中涉及的教学实例请参照人教版小学数学材料。

一、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缺乏趣味性的原因

(一)教学模式单一

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一直处于“背诵——分析理解——场景应用”这种模式中,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基本上都是机械性地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思维会受到限制,进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缺乏,自然就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二)学生缺乏实践交流的机会

虽然说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逐渐地实行了教学创新,一旦有时间,教师也会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但是这些学习活动大都流于形式,有的教师和学生只是敷衍性地指导和参与,有的学生虽然参与但是基本上讨论的都不是研究话题,这些现象都使某些趣味性教学方法无法发挥作用。

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趣味性课堂实质上就是教师根据课本的教学内容进行趣味化教学,然后让学生通过参与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获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基于趣味化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个性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优化教学创新,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有所不同,趣味化教学方法更注重依靠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以实现教学信息的趣味化展示,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和完善教学内容。传统教学方法依靠的教学资源有限,也无法有效扩充教学资源,但趣味化教学方法以师生互动为基础,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增加课堂信息密度,从而能够让学生逐步地深入探究更多有趣的数学学习资料,学习兴趣自然有所提升。

(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趣味化教学方法可拉近生生关系,提升师生生互动效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实践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都会增强。在此基础上,趣味化教学活动在组织形式、运行方式等方面都应秉持“人本教学”和“创新教学”理念,为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奠定良好基础。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

(一)交流互动法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相对较为简单,学生学习压力也不大,学生学习的时间相对较为充裕,这就为学生的趣味性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课堂中有的教师很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性学习,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是交换学习经验的主要措施,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如教学《5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让学生围绕1~5几个数字讨论它们的写法和形状特点,这个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并结合生活实物组织“画一画,比一比”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认知1~5几个数字的形状特点,学习写这些数字。

(二)游戏接力法

以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教学为例,我们都知道,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计算顺序和方式,学生如何才能牢固地记忆这些计算顺序和方式呢?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接力法,也就是让学生做好分组,3~5人一组,教师为学生设置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按顺序对计算步骤进行说明。如1+1=2,1+2=3,那3+1=?一组中的学生按照顺序说出先计算什么,后计算什么,如此,学生就能通过接力比赛不断地巩固运算法则,既通过游戏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通过听取他人的解答,从而实现基本的学习资源共享。

(三)切块拼接法

切块拼接法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常用的合作学习方法之一,虽然难度很大,但开放性较强,是一类趣味性较强的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先对学生进行编组,每个小组成员分别学习某个重难点知识;然后再为每一个小组成员发放一份“专家作业单”,让学生就不同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深入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最后再让不同小组中研究同一重难点问题的成员组成“专家组”,小组共同合作学习他们的问题;完成专家组小组合作学习后,专家组成员各自返回原小组,轮流把自己所学的内容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论题交给小组同伴,得出应有的结果。如在学习《认识钟表》时,让每个学生先自学,通过课本或其他学习资料,学习钟表的组成,然后教师将内容分成“画钟表”“读时间”两个部分,研究同一内容的同学组成专家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各成员返回原小组,把自己的学习结果教给同伴,请一个小组同学展示,其他同学补充,比如A同学对“读时间”方法进行总结后,问:“谁来补充?”或“谁有不同意见?”,请其他同学补充,这时有的学生就会提出其他不同的意见或是补充意见。这样的学习方式下同学们越说越具体,知识越来越清晰,理解得越来越深入,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很高,對学习内容的理解就会越来越全面、细致。

(四)配合自学环节和鼓励教育环节

要应用趣味化教学方法首先必须在“人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作用,从而使学生可以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自学,从而以自我认知解读数学知识,摆脱“人云亦云,咿呀学语”的病态学习方式。基于这样的教学思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自学环节和鼓励教育环节。

自学环节:自学环节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思考,先对学习内容有大致的了解,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关加法的定义、1~20内数的认读、基础运算等内容,都需要学生通过自学获得,而不用让教师拿出专门的时间进行讲解,在自学环节中教师应给学生列出提纲,标明学习内容,从而帮助他们梳理自学思路,提高自学效率和质量。

鼓励教育环节:鼓励教育环节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学习效率和质量。总的来说,鼓励教育包括积极评价和赏识教育两个方面,所谓积极评价就是教师要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积极点评,使其产生“自己能学好,自己要学好”的数学学习愿望,而赏识教育就是教师要学会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行为,对其施加一个正强化,从而促使其继续努力学习。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趣味化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交流意识和能力,并在学习交流中相互提升,互相反思。同时配合自主学习和赏识教育,则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当然,上述分析只是我的个人浅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希望各位小学数学教师能基于本文的分析论证,继续探究相关的教育教学方法,文中尚存的不足之处,也请各位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王云.如何增强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30).

[2]王冬梅.小学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7(33).

[3]阿旺丁增.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J].考试周刊,2010(49).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策略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其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探析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