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理论的高职“C#程序设计基础”在线开放课程交互行为研究
2020-07-14曹清清刘艳马萌银奕淇
曹清清 刘艳 马萌 银奕淇
摘 要 在线课程中的交互行为对知识的构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社会网络分析理论为基础,对“C#程序设计基础”在线开放课程的交互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总结出该课程交互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理论 在线开放课程 交互行为
Abstract The interaction behavior in online cours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this paper collects and analyzes the interactive data of the online open course "C # program design foundation".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s, it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interactive behavior of the course, and puts forward solutions.
Keywords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theory; online open courses; interaction behavior
0 引言
十九大报告提出,“办好网络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突出彰显了网络教育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也为中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在线开放课程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带来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使其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学习方式。而交互行为是在线课程学习成功的关键,是衡量网络课程优劣、决定学生真正学习发生的核心所在。本文以高职“C#程序设计基础”在线开放课程为例,依据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分析在线学习交互行为,并给出提升在线开放课程中的交互行为的策略。
1 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本文的研究思路分为四步:文献学习、交互数据收集、交互行为分析、问题提出与建议。
(2)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对学银在线课程“C#程序设计基础”的在线交互行为进行分析。从群社图和网络密度两个维度出发,分析了该课程的特征。
2 在线交互行为网络关系的数据收集及处理
本文对学银在线课程“C#程序设计基础”18 级数媒班级中 33 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交互产生的回复数进行收集整理,经统计得交互过程中共发出的讨论共计 13 个,回复帖子共计152 个。本论文即根据上述数据对该课程的交互行为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
(1)交互关系方向和强度的确定。此研究将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看成是有方向的,其中:点度数表示发表讨论和回复讨论的总数,点入度表示学习者得到的来自其他学习者回复该学习者讨论的总数,点出度表示学习者主动回复其他讨论的总数。
(2)班级成员编号设计。本研究将参与课程的 1 位教师和 33 位学生进行编号,编号依次为: 1、2、3、4、5、6、……33、34,其中“1”代表教师。
(3)交互关系数据收集。将教师和每位学生在交互过程中的讨论数作为分析对象,交互数据统计后形成关系矩阵(图1)。
3 交互网络特征分析
3.1 社群图
社群图中,蓝色的结点表示参与交互行为的学生,线条表示学生之间发生的讨论,箭头方向表示交互关系的方向。该班交互行为的特征总结如下:(1)从社群图(图2)可以看出,该班级共 34 位成员,图2中包含了 34 个结点,但是存在孤立点,说明班级中学生“33”没有参加交互学习。(2) 网络结构由中心向四周扩散,教师“1”处于网络中最核心的位置,说明本课程的教师在课程学习的交互过程中最为活跃。学生中,“3”“6”“18”也处于较核心的位置,行为较为活跃。
3.2 网络密度
网络密度是一个介于 0-1 之间的值,该值越大说明成员的互动越活跃。通过计算得出, 该班级的网络密度为:0.1542。由该值可以分析出,该班级网络结构较为松散,班级内交互行为不够频繁。
4 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4.1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为主体,而非学生为主体。该班级中处于网络中心位置的是教师,说明该班级在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教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交互现象集中在个别学生之间。处于网络交互中心位置的只有三位学生,積极参加交互行为的学生人数较少。
4.2建议
(1)设计合理的互动活动。鼓励教师参与互动,并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出发点设计出新颖、有趣的互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优化课程考核体系。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无法量化的进步,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学生在线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提问、提交作业等行为进行及时的肯定,从而激励学生进行有效的交互。同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将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纳入评价体系。
5 结语
本文针对“C#程序设计基础”在线开放课程的交互数据进行了采集与分析,并根据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高职教师提高在线课程交互行为提供了参考,最终达到知识的共同构建。本文所针对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现在仅仅分析了社区群和网络密度,后续可加入网络距离和中心势的分析。
参考文献
[1] 张雪.知识建构共同体的在线交互行为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48-52.
[2] 杨欢.基于移动终端的云课堂教学互动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5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