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
2020-07-14彭芳敏
彭芳敏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临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膝关节功能疾病的有效手段,通过人工合成关节假体代替损伤关节部位[1]。 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因为具备重建病损关节、改善膝关节功能及缓解老年疼痛等效果而被广泛应用[2-3]。虽然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膝关节在屈曲度、平移运动、活动度以及缓解膝关节疼痛中表现较好,但术后康复训练仍需基于老年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和疼痛程度[4]。有文献指出[5],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与疼痛程度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与疼痛程度之间的定量关系,以期为医护人员提供临床支持,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水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78例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1995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分布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6];单侧(左侧或右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年龄≥60岁;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自愿参加本次调查;术后24 h内VAS评分≥3分。排除标准:曾进行膝关节手术或下肢手术或其他治疗;患有严重其他疾病,如重要组织器官坏死、代谢异常或肿瘤等;精神或智力障碍。其中男25例,女53例。年龄61~83岁,平均(72.17±3.28)岁。 平均体质量(57.31±12.86)kg。平均病程(10.65±7.49)年。左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6例,右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2例。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提前告知并征得医院及相关医护人员同意和支持,对纳入的78例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每天进行膝关节功能恢复和疼痛程度观察,并分别在术后24 h和48 h评估患者的膝关节屈曲度、活动度、HSS评分及WOMAC评分。负责调查人员经过统一培训和考核,并熟悉评估标准。家属采取自愿接受信息收集和量表评分形式,研究人员每日固定时间对患者进行统计评估,以排除误差干扰。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78份,回收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100%。
1.2.2 调查工具 (1)膝关节功能恢复评估标准。选取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法(HSS)[7]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进行评估,包括关节活动度、肌力、疼痛、功能活度(如走路、爬楼梯或其他交通工具使用感受度)、稳定性和屈曲畸形6个维度。逆向条目如拐杖或助行器等限制关节屈伸得分为负值,剩余评分均为正值,总得分范围为0~100分,以上各维度得分范围分别为0~18分、0~10分、0~30分、0~22分、0~10分和0~10分。得分<60分为差,60~69分为合格,70~84分为良,85~100分为优。该量表具有较好信度和效度。(2)膝关节康复效果。采用美国西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 (WOMAC)骨关节炎评估量表[8]评价患者膝关节康复效果,包含疼痛、僵硬和日常活动3部分,各部分得分范围分别为0~20分、0~8分和0~68分,总得分范围为0~96分,得分高低与膝关节功能障碍呈正相关。 (3)VAS量表评分评估标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9]对膝关节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总得分范围0~10分,其中0分为无痛感;1~3分为轻微疼痛、能忍受;4~6分为中度疼痛,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为重度疼痛,指强烈疼痛至疼痛难忍、食欲不振、影响睡眠等。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膝关节各功能恢复与VAS评分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术后24,48 h膝关节各功能恢复指标情况比较(表1)
表1 术后24,48 h膝关节功能恢复指标情况比较
2.2 膝关节各功能恢复与VAS评分相关性分析 术后24 h及术后48 h的膝关节各功能恢复评分与VAS评分采取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膝关节最大屈曲度(r=-0.730,P<0.001;r=-0.653,P<0.001)、活动度(r=-0.694,P<0.001;r=-0.587,P=0.002)、HSS评分(r=-0.736,P<0.001;r=-0.679,P<0.001)均与VAS评分结果存在负相关关系;WOMAC评分(r=0.383,P=0.005;r=0.369,P=0.007)与VAS评分存在正相关关系。
3 讨 论
3.1 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膝关节功能评价及恢复情况分析 王娟等[10]指出,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及相关疾病由生物力学及生物学等诸多因素导致软骨细胞、下骨、外基质三者耦合-降解失调的慢性关节病变,而膝关节屈曲度、活动度等是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指标。李广伟等[11]采用 HSS评分量表和 WOMAC骨性关节炎量表对老年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进行评价。因此,本文经对比分别选取老年膝关节屈曲度、活动度、HSS评分量表和WOMAC骨性关节炎量表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术后24 h、48 h时患者最大屈曲度 、活动度 、HSS评分均明显提升,WOMAC骨性关节炎评分及VAS评分明显下降。此外,术后应尽快对患者进行疼痛处理、活动度训练及其他治疗,可改善VAS疼痛程度 ,把握术后48 h内的最佳康复时期,缓解患者疼痛,调节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及其与疼痛程度的关系。
3.2 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与疼痛程度相关性分析 临床资料和相关文献表明[12-13],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过程是人体原本病变的韧带、周围肌肉、肌腱及附属组织,在本体有意识疼痛感驱使和医护人员监督下,逐步提高关节稳定性,神经肌肉调控力、降低软骨退化等,并在关节疼痛感传导下进行术后功能、肌肉力量和关节局部血液循环锻炼,减少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如髌骨关节炎等发生。本次调查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膝关节最大屈曲度 、活动度、HSS评分均与VAS评分结果存在负相关关系,WOMAC评分与VAS评分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与李丽萍等[14]的研究基本相符。分析原因为:术后过度疼痛易加重康复训练的抵触或焦虑等不良情绪,改变神经可塑性,不利于术后功能恢复,通过缓解疼痛可提高康复训练依从性,促进术后功能恢复。
此外,WOMAC评分与疼痛评分呈负相关,说明疼痛评分越低,越利于功能恢复。由于膝关节疼痛根本上属于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关节囊、关节软骨或皮肤组织感受器传入大脑神经信号,在中枢经不同处理,经反射和肌张力调节而传出回路的完整过程,因此,除评估膝关节术后功能恢复外还应重视其疼痛评估,术后功能恢复也是术后疼痛产生的重要因素。重度疼痛产生的神经损伤和慢性疼痛会严重影响躯体功能,引发睡眠障碍、烦闷、抑郁等不良情绪。孙庆华等[15]强调,适宜的膝关节本体疼痛对姿体矫正、关节调控和平衡维持等具有重要积极的临床意义。因此,为缓解老年疼痛,术后早期进行膝关节及相关辅助康复训练,可合理拉伸挛缩软组织,避免粘连,预防深静脉血栓,降低疼痛等[16]。疼痛程度越低,功能恢复程度越高,这是由于低疼痛感可降低训练的排斥感和焦虑、抑郁等情绪,有效提高关节活动度,稳定肌力和膝关节等。
综上所述, 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越强,疼痛感越低;反之,疼痛感越高,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越低,因此,医护人员需降低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感,尽早开展膝关节功能训练,抓住关键期,尽快完成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