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地区传统村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旅游发展关系研究
2020-07-13刘水良吴吉林
刘水良, 吴吉林, 粟 娟
(吉首大学1.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 2.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南张家界427000)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同志于2018年两会期间更是强调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特别要保护好传统村落。在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许多传统村落因为各种原因陷入空心化、破落化、老龄化等状态,保护与发展是当下的重要命题。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实施,传统村落的振兴也面临着多种选择,传统村落保护和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在现今的社会背景和市场经济状态下,乡村旅游是理论研究和实际发展中普遍比较认可的一种方式。湘西地区(包括张家界、湘西州和怀化三个地区)传统村落分布广泛,这里是湖南省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也是湖南省传统村落分布最多的区域。截至目前,湘西地区五批共认定370个传统村落,占湖南省国家级传统村落总数的56.32%。传统村落是湘西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阵地,也是乡村振兴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分析湘西地区传统村落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对旅游活化利用传统村落、促进传统村落保护和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村落的保护是世界各国在新型农村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国外对传统村落的研究开始较早,特别是一些欧美发达国家,设立相关法律、成立基金以及相关协会等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通过发展旅游进行传统村落活化,也是国外较为普遍的做法。国外学者主要围绕传统村落的旅游景观、传统村落的旅游发展模式、传统村落旅游与社区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1]。
我国学者也对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进行了大量研究,在2012年第一批国家级传统村落获批后更是进入了研究的高潮,数量和质量均有所提升。有关传统村落保护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主要包括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性、保护主体、保护方法、时空分布等方面。对传统村落时空分布状态的了解,是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2]。目前学界关于传统村落时间分布特征的研究很少,搜索到的文献多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关于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研究在研究尺度、研究方法上略有不同。研究尺度上分别有全国尺度[3-6]、区域尺度[7-10]、省域或省域内部分地区尺度[11,12]甚至市县尺度等多个尺度方面的分析,研究方法多使用GIS手段和计量地理方法,空间自相关、空间关联度法、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空间洛仑兹曲线等方法使用较多,也有学者使用地理格网分级法对传统村落进行提取[4],或使用空间句法来量化描述传统村落的结构[13-15]。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研究也是我国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韩宸辰[16]利用CiteSpaceIII可视化文献分析工具,对1997-2016年的国内期刊关于传统村落旅游研究的知识图谱进行了分析,发现旅游开发出现在传统村落关键词知识图谱的重要节点。目前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传统村落的旅游价值和潜力评价、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感知、旅游利益主体及社区参与、村落更新与演变等几个方面[17]。总体来看,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引起了较多学者的关注,但大多以行政区域为研究对象,对传统村落的时间分布以及空间分布在完整的文化区域和地理区域方面的成果相对较少。
湘西地区传统村落资源富集,是一个联系紧密的地理区域和文化区域,是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之一,也是武陵山区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对文化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已有不少学者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研究了该区域的传统村落保护及旅游发展问题,大多集中在建筑学、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并且以个体案例研究居多[18-21]。研究角度比较多样化,但研究内容还欠缺系统性,研究深度也有待加强。
一、数据来源与主要指标
(一)数据来源
以住建部、财政部、文化部等部门联合公布的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的湘西地区3个地级市24个区县(市)的370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将传统村落看作点状要素,对湘西地区范围内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作定量分析。
(二) 主要指标
选取密度、不平衡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指标,对湘西地区国家级传统村落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描述和比较。
1.密度。传统村落分布的疏密状况是空间布局结构最直接的表象,我们用ρ来表示区域范围内传统村落分布的疏密程度,密度越大,说明传统村落保护得越好,发展乡村旅游资源相对集中,容易形成规模效应。
其中r为传统村落个数,R为区域面积(万平方公里)。
2.不平衡指数。不平衡指数描述湘西地区传统村落时空分布的均匀程度,用I表示,I值为0到1之间,若I趋近于0,说明该地区传统村落分布越均匀,若I趋近于1,说明该地区传统村落分布不均衡,集中于某些局部区域。
其中n为地区个数,湘西地区采用区县(市)的数量,Ci为各区县(市) 传统村落数量在该地区所占比例从大到小排序后的累计百分比。
3.地理集中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是描述湘西地区传统村落作为点状要素在时空分布方面的集中化程度,用G表示,G值为0到100之间,G越大表示该地区传统村落时空分布越集中,反之表示越分散。
其中,G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地理集中指数,Xi为i区县(市) 的传统村落数,T为该地区传统村落的总数,n为区县(市)总数。
二、湘西地区传统村落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一)湘西地区传统村落的时间分布特征
1.传统村落发展历史的时间特征
湘西地区地处武陵山区腹地,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历史上属于交通闭塞区域,地区经济长期依赖农业,城镇化程度较低,村落发育相对较好,发展历史悠久,至今保存着唐代、宋代、元代、明代和清代等多个时期建造的传统村落。经过对湘西地区370个国家级传统村落资料的整理发现,其中有建自清代的传统村落129个,建自明代的153个,建自元代的48个,建自宋代的24个,建自唐代的13个,另还有建自战国、秦代、五代十国三个历史时期的各1个。获批的国家级传统村落发展历史普遍比较悠久,以清代和明代的传统村落为主,占总数的75%以上。
2.传统村落获批数量的时间特征
五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公布的时间分别为2012年、2013年、2014年、2016年和2018年,如表1所示。从时间上看,第四批和第五批被批准的传统村落数量明显增多。除了2013年,其他四批传统村落的数量,湘西地区在湖南省占比都在一半以上。无论是各个地级市还是整个湘西地区,第五批被批准的传统村落数量都是最多的。尤其是张家界和怀化,第五批申报并被批准的传统村落数量直线上升,第一批传统村落只在个别区县,到第五批基本覆盖各个区县(除武陵源区和芷江县外)。2018年是最后一批传统村落的认定时间,因为前面几批传统村落在保护和利用上享受到了相关政策的利好,所以很多地区抓住最后一次机会,批量申报了许多传统村落。
很明显湘西地区传统村落密度是随时间增加的。再通过计算湖南省及湘西地区各个批次传统村落的地理集中指数,如表2。不管是全省还是湘西地区,随着传统村落数量的增加,地理集中指数整体上在变小,传统村落的分布从局部集中慢慢分散化。说明经过五次普查,湘西地区的传统村落有了较好的整体保护,基本都已被保护名录覆盖。
3.传统村落获批类型的时间特征
《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中指出,在认定传统村落过程中侧重于传统建筑、村落选址和格局以及村落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方面。对应地传统村落大致也可分为传统建筑、选址格局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类,也有村落在两个或三个方面具有综合特征,我们归之为全面综合类。因此,对于湘西地区传统村落的类型,按照传统建筑类、村域格局类、民族非遗类和全面综合类四种类型进行整理和分析(如表3)。湘西地区370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中,每一批都以村落格局类的传统村落居多,以313个的总数占绝对优势,其次是全面综合类,总数为42个。湘西地区相对封闭,加上绝大多数村落长期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在传统建筑和非遗文化方面保存较好,因此全面综合类的传统村落数量居多。
表1 湘西地区传统村落批准时间分布表
表2 湘西地区各批次传统村落地理集中指数
表3 湘西地区传统村落类型时间分布表
(二)湘西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
1.传统村落发展历史的空间特征
传统村落的存留受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湘西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密度存在差异。通过运用Arc GIS10.2空间分析模块中的核密度模块对湘西地区宋代及以前、元代、明代和清代四个时期建造的传统村落进行核密度分析,生成核密度图,见图1-图4。宋代及以前的村落在怀化的通道、会同和沅陵形成了高密度区;元代的传统村落在张家界永定区南部以及湘西州泸溪北部、古丈南部;清代传统村落高密度区则出现在湘西州花垣县境内及保靖南部。三个时期的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均表现出明显的集聚特征。相对而言,明代的传统村落分布呈现出多个高密度区,空间分布相对分散。湘西地区得益于沅水水运,历史上一直是中原地区通往滇黔的重要通道,元代京昆驿道的修建,更使湘西地区商旅兴盛,经济、文化发展进入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因此催生了水运驿道沿线村落的发展壮大。
2.传统村落获批数量的空间特征
图1 宋代及以前传统村落核密度图
图2 元代传统村落核密度图
图3 明代传统村落核密度图
图4 清代传统村落核密度图
图5 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
从宏观上看,传统村落属于点状要素。点状要素的空间分布类型通常有均匀型、随机型和凝聚型三种空间分布类型。从湖南省五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分布的总体情况来看,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凝聚特征,主要聚集在湘西和湘南地区,又以湘西地区分布更凝聚(如图5)。相对来说,在环洞庭湖和湘中地区的大部分区县(市),传统村落数量极少甚至空白,而传统村落凝聚的湘西地区,除了张家界武陵源区和怀化芷江县,其他每个区县(市)都有数量不等的传统村落,且整个区域的传统村落分布又具有相对凝聚的特点。湘西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聚集条带状分布,主要分布在三个较大条块中:分别为张家界永定区南部—湘西州永顺南部—古丈—吉首—凤凰一带、湘西州龙山—保靖—花垣—泸溪—怀化沅陵—辰溪—溆浦一带、怀化通道—靖州—会同—洪江一带,且前两个条带在湘西州中部有交汇,都处于山地地形中,后者主要处于沅江沿河一带。再具体到三个地市,情况也有所不同,湘西州分布相对均衡,各个区县均有分布,属于均匀分布型。张家界市主要分布在永定区南部山区,集中分布在四都坪乡、沅古坪镇和王家坪镇三个乡镇,属于非常典型的凝聚分布型。怀化地区传统村落也比较具有凝聚性,主要分布在沅江怀化段的中上游附近。从区县(市)层面来看,区县(市)交界的地方大多表现出传统村落相对集中的特点,如张家界永定区与怀化沅陵县交界区,湘西州的花垣、保靖、古丈与吉首的交界地带等。
湘西地区历史上水运较为发达,沅江流域古村古镇发育较好,又因山地面积广阔,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因生产、生活原因多聚居于中低海拔地区,因此历史发展背景和少数民族文化特征等人文因素以及水系分布、地形特点、海拔等自然因素对传统村落的形成具有较大影响。近现代以来,特别是在现代经济模式变革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下,传统村落发展空间逐渐缩小,大多数区县(市)交界地带因交通不便又远离城镇发展中心,成为传统村落存留空间,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呈现出边缘化的特点。
密度、不平衡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能更好地说明湘西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特点。通过计算如表4所示,湘西地区传统村落密度为70.23,为湖南省平均密度的两倍多,具体到三个地区,除了张家界与全省密度差不多外,湘西州和怀化市分别约为全省平均密度的3.6倍和2倍。湘西地区传统村落空间的不平衡指数为0.38,比较均匀,除了张家界传统村落分布不平衡外,湘西州和怀化的不平衡指数都比较小,区县分布较平衡。地理集中指数计算结果表明,湘西地区的传统村落分布比较分散,G值仅为24.34,远低于全省的G值。但张家界传统村落的地理集中指数非常高,与不平衡指数结果较一致。也就是说,湘西地区传统村落的特点主要由湘西州和怀化两地的特点来决定,张家界市的国土面积和传统村落数量都比较小,对整个地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影响不大。
3.传统村落获批类型的空间特征
从传统村落四种不同类型的空间分布来看,如图6,村域格局类的传统村落在湘西地区遍地开花,且相对集中分布在张家界南部山区、湘西州中部一带、怀化地区西南沿沅江一带,新晃县也有少量集中分布。全面综合类的主要分布在湘西州龙山县及吉首与花垣交界处,怀化地区主要分布在溆浦南部和洪江市东北的交界区域,以及通道北部和靖州东南部。民族非遗类以湘西州分布较多,传统建筑类总体数量较少,怀化地区分布相对较多。各个地区不同类型的传统村落分布也不尽相同,湘西州的类型相对齐全,村域格局类和全面综合类有凝聚分布的特征,怀化地区各个类型的传统村落分布相对较均匀,张家界主要以村域格局类为主,相对较为单一。
三、湘西地区传统村落时空分布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分析
(一)旅游业发展对湘西地区传统村落分布的影响
湘西地区传统村落数量众多,贯穿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布广泛又有集中,不仅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吴必虎[22,23]指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活化,必然要走乡村旅游的发展道路,并从学理和法理的角度论述了传统村落旅游活化的问题。
随着乡村旅游的推广和乡村振兴的推进,湘西地区各级政府也充分认识到保护传统村落的重要性,抓住机会积极申报国家级传统村落,从2012年第一批20个到2018年第五批228个,基本上涵盖了湘西地区的传统村落。这些被列入名录的乡村,按政策可获得300万元的中央财政支持作为专项保护资金,但财政资金主要用于保护,并且资金有限,也不是每个传统村落每年都会得到资助,因此,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需要持续动力。湘西地区整体上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但作为湖南旅游业的龙头所在,区域旅游业发展较快,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作为该地区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为保护传统村落和申报国家级传统村落提供了动力。尤其是前两批传统村落近几年通过乡村旅游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传统村落的资源价值得以发挥,村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使其他村落看到了申报传统村落的益处。如第一批列入传统村落的张家界石堰坪村,2015年接待游客突破2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10万元,人均旅游增收1 500多元,被授予“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古丈县龙鼻村2013年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2017年接待游客多达72万人次,人均年收入达1.2万元。入选传统村落给当地旅游发展带来了机遇,对当地村落和传统文化保护以及扶贫脱贫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因此申报传统村落的越来越多,形成了前述湘西地区传统村落的时空分布格局。
表4 湖南及湘西地区传统村落数量的空间分布指数
图6 湘西地区传统村落类型的空间分布
(二)湘西地区传统村落时空分布与旅游发展的相关分析
为了更加客观科学地描述传统村落时空分布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将湘西地区传统村落数量和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运用SPSS软件对湘西地区各区县(不包括传统村落数量为0的武陵源区、芷江县和洪江区)2018年的旅游总收入、旅游接待总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接待人次等数据与传统村落数量进行SPSS17.0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均得出:Sig=0.000<0.05,在传统村落数量与旅游各项指标的回归分析中,R2决定系数都大于0.8,表现为明显的正相关性,且国内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接待人次的相关性要大于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接待总人次,说明传统村落数量与相关旅游指标之间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与国内旅游的相关性更显著,这与湘西地区乡村旅游的客源主要为国内游客的现实是符合的。
表5 传统村落数量与旅游业发展指标的相关分析
这种较强的相关性说明旅游业正在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发生作用,旅游业通过其较强的产业带动力为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同时也说明传统村落已经成为湘西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传统村落的历史建筑、独特的村落格局、神奇的非遗文化为该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两者之间开始呈现良性互动的关系,并且很有可能一直延续下去。值得一提的是,相关性强只是表明这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高,并不意味着两者一定会有非常直接的相互影响,因为一个地方旅游业发展的程度还与许多其他因素如区位、政策等相关。
四、结论与对策
(一) 结论
以湘西地区370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对湘西地区传统村落数量和类型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探讨了传统村落时空分布与区域旅游发展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
1.湘西地区传统村落的时间分布特征明显,在村落发展历史方面,建自宋元明清四个历史时期的传统村落分布有差异,以明代清代存留的传统村落居多。在获批国家级传统村落的时间方面,不论是整个地区还是三个地市,传统村落的数量第四批和第五批的增加幅度非常大,在湖南省传统村落数量中占绝对优势。传统村落的地理集中指数随时间逐渐减少,随着批次增加,传统村落分布从集中走向分散。
2.湘西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表现为较明显的凝聚型特点,宋元清三个时期的传统村落表现出明显的集聚性。目前的总量分布主要集中在三个条带区域,湘西州和张家界的分布以山区为主,怀化地区以沿河地带为主,传统村落数量较多的区县(市)空间分布以交界区域较为集中。各类型的空间分布以湘西州较为典型,四种类型均有较多分布,每种类型分布又相对凝聚,怀化地区各类型传统村落分布相对较分散,张家界传统村落类型以全面综合类为主,分布较集聚。
3.湘西地区传统村落的时空分布与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明显正相关,传统村落类型多样且完整,为该地区的旅游业尤其是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同时旅游业的良性发展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活化利用。
(二) 对策
传统村落是湘西地区的宝贵资源和珍贵遗产,需要悉心保护和合理利用。作为人类长期居住的场所,传统村落必然要在保护中得到发展,既要让村落里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留和传承,又要使之符合现代人生活生产的需求。经过五批的保护建设,湘西地区的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基本形成,未来应该如何保护和利用,防止传统村落空心化、退化和弱化,还需要社会各界做大量的工作。
1.完善村落保护机制,防止村落被迫退出
在现代化、城镇化进程中,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存在诸多挑战,每年都有大量传统村落消失或濒临消失。《中国传统村落警示和退出暂行规定(试行)》2016年出台,建立了传统村落的退出机制,因此各个地方还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贵州、江西和福建等省及部分地市都出台了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条例,湖南省作为传统村落存留大省,该项工作还未受到重视。湘西地区的湘西州、怀化市及靖州等少数几个县市近两年出台了地方性的传统村落保护条例,法律法规体系还需继续完善。传统村落的保护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2.树立整体保护观念,发挥村落集群效应
湘西地区的传统村落时空分布呈现较为明显的集聚特征,传统村落往往相对集中于县市区的交界地段,因此保护与利用都需要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树立整体保护观念,联合起来共同进行传统村落的管理。各地需在资源共享、资金引进、旅游发展等方面进行合作,发挥传统村落的集群效应,形成区域合作的良好局面,避免在吸引投资和旅游市场等方面的恶性竞争。
3.各方力量全面联动,推进村落活化利用
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是个系统工程,在湘西地区要做好这项工作有很多困难,仅仅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各方力量全面联动,共同参与和推进。政府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认领、认养、认保”传统村落,让有实力和有情怀的各种社会组织对湘西地区的传统村落进行一对一的保护,鼓励他们发挥自身优势活化利用传统村落资源,打开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局面。同时要激发村民的保护意识,积极配合和主动参与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各项事务,寻求村落和村民的共同发展。
4.有序发展旅游,增强村落活力
湘西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很多产业存在发展障碍和瓶颈,但旅游业在湘西地区发展较为顺利,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现阶段发展旅游业被认为是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重要选择,对湘西地区而言,乡村旅游也是很多传统村落的现实选择,可激活传统村落活力。花垣县的十八洞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村民的脱贫减贫,改善了村落风貌,成为传统村落成功发展乡村旅游的典型代表。但也不是所有村落都适合旅游活化,地方政府层面要有规划,对有条件的传统村落优先支持,使传统村落的旅游活化有序进行。
5.培养村落优秀人才,促进村落全面发展
传统村落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需要得到传承和保护。传统建筑和传统风貌的修复保护、非遗的传承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乡村旅游项目的管理运营等都需要专业人才。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湖南大学启动了“湘西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通过培养专业人士用现代的方法和技术为古村落增加活力。村落所在地要想方设法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为传统村落发展服务,或是培养、引导当地村民回乡为传统村落各方面的发展献策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