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
2020-07-12董建秀马素慧陈长香王建辉韩静常文红高学会赵彩杰于淼
董建秀,马素慧,陈长香,王建辉,韩静,常文红,高学会,赵彩杰,于淼
睡眠是维持人体生命重要的生理功能,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关系密切,睡眠对冠心病的影响近些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表明不论睡眠时长、睡眠质量还是午睡习惯都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预后有重要影响[1-3]。以往研究多关注老年住院冠心病患者失眠情况[4,5],对患者日常睡眠质量、睡眠时长、午睡情况综合评估相对较少。本文旨在了解冠心病患者睡眠情况,并从人口学因素、经济因素、睡眠习惯因素、疾病因素、心理因素多角度探讨患者睡眠的影响因素,为改善冠心病患者睡眠、促进疾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唐山市工人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 510例,其中男性300例(58.8%),女性210例(41.2%);年龄为27~85(62.23±10.11)岁。冠心病诊断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测、造影结果等诊断[6]。纳入标准:病情平稳,能独立回答问题,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因精神、躯体功能障碍不能完成调查者。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面对面调查,入院当天完成调查。正式调查前向患者说明调查目的、内容,征得患者的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GRYYLL-2018-02),所有参与调查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525例,回收有效问卷510例,回收有效率为97.1%。
1.2 研究方法①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7]:含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使用和日间功能障碍7个维度,用于评测近一个月患者的睡眠情况。各维度得分相加为总分,得分越高,提示睡眠质量越差。中文版Cronbachα系数0.84,分半信度0.87,2周再测信度0.81。本研究以PSQI总分>7分定义为睡眠质量差。②抑郁自评量表(SDS)[8]:用于评测抑郁患者主观感受的自评量表,以得分≥53分评为患者存在抑郁情绪,得分越高,抑郁倾向越明显。③焦虑自评量表(SAS)[8]:用于评测焦虑患者主观感受的自评量表,以得分≥50分评为患者存在焦虑情绪,得分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
1.3 统计方法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分层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冠心病患者睡眠状况510例冠心病患者PSQI总分为(9.02±4.801)分,PSQI总分>7分者282例(55.3%)。夜间睡眠时间平均(6.03±1.748)h,≤6 h者268例(52.6%),6~8 h者218例(42.7%),>8 h者24例(4.7%);408例(66.3%)有午睡习惯,不午睡者172例(33.7%);睡眠问题主要为(以出现频率≥3次/周界定)夜间去厕所282例(55.3%),早醒272例(53.3%),入睡困难216例(42.4%);54例(10.6%)患者使用过使用催眠药物,仅有28例(5.5%)患者使用催眠药物频率≥3次/周。PQSI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1。
2.2 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老年与否、月收入、疾病诊断、并发心律失常与否、并发心力衰竭与否、夜间心绞痛发作与否、焦虑与否、抑郁与否、上床时间影响冠心病患者睡眠(P<0.05),其中,女性、老年、月收入低者、陈旧心肌梗死者、并发心律失常者、并发心力衰竭者、夜间发作心绞痛者、焦虑抑郁者、上床时间晚于23:00者,睡眠差(P<0.05,表2)。
表1 冠心病患者住院前PSQI各维度得分分布情况
表2 影响冠心病患者睡眠单因素分析
2.3 冠心病患者睡眠的多因素分析以冠心病患者PSQI总分为因变量,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冠心病患者睡眠的影响因素。第1步将人口学因素(性别、老年与否)放入回归模型,第2步将经济因素(月收入)放入回归模型,第3步将睡眠习惯因素(上床时间)放入回归模型,第4步将疾病因素(疾病诊断、并发心律失常、并发心力衰竭、夜间心绞痛发作情况)放入回归模型,第5步将心理因素(焦虑、抑郁)放入回归模型,分析对冠心病患者睡眠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学因素(性别,老年与否)对睡眠有显著影响(R2=0.109,P=0.000)。加入经济因素(月收入)后显著增加了对冠心病睡眠的影响(△R2=0.014,P=0.004);引入睡眠习惯因素(上床时间)后,显著增加了对影响冠心病患者睡眠的影响(△R2=0.054,P=0.000);引入疾病因素后,疾病因素(并发心律失常、夜间心绞痛发作情况)显著增加了对冠心病睡眠的影响(△R2=0.080,P=0.000),疾病诊断、并发心力衰竭两个维度对冠心病患者睡眠的影响不显著;引入心理因素后,显著增加了对冠心病患者睡眠的影响(△R2=0.128,P=0.000);最终模型(M4)纳入人口学因素(性别、老年与否)、睡眠习惯因素(上床时间)、疾病因素(并发心律失常、夜间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理因素(焦虑、抑郁),具有统计学意义(R2=0.385,P=0.000)(表3)。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差,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9,10]。本研究显示夜间冠心病患者平均睡眠时长为(6.03±1.748)小时/天,低于努尔比亚.阿布拉研究结果的(7.50±1.32)小时/天[10],也低于王虹剑研究结果的(7.53±1.25)小时/天[11],可能与努尔比亚·阿布拉研究对象年龄<75岁,王虹剑研究对象年龄<65岁且均为女性有关。以往研究也证实[12]随着年龄增大,睡眠时间缩短,女性睡眠时间长,睡眠质量差。本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以睡眠不足多见,也存在睡眠过多现象,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表明[3]成年人睡眠不足(≤6小时/天)和过多(>8小时/天)均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提示57.3%冠心病患者的睡眠时间会增加疾病风险。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人有午睡习惯,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表明[2]与无午休习惯者相比,午休者患小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升高,提示冠心病患者应不午休或缩短午休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催眠药物使用比率低,可能是患者担心药物副作用或成瘾性,也可能是患者对睡眠问题重视不足,很少会因为睡眠问题就医,导致药物购买途径受限。
分层回归分析表明,女性、老年患者、上床晚于23:00时、并发心律失常、夜间心绞痛发作、焦虑、抑郁者睡眠质量差。既往研究也证实女性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差[13],主要受受体内雌激素变化和本身精神心理特点的影响,雌激素变化引起能够激活下丘脑腹外侧视前核的受体[腺苷A(2A) 受体]表达下降,从而促进觉醒[14],女性更易感知压力,更易陷入抑郁状态[15]。对于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器官功能下降、经济社会地位改变、健康状况差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老年患者睡眠的时间缩短、入睡时间延长、深睡眠时间短、夜间易醒或早醒[16]。本研究显示上床时间过晚者睡眠质量差,可能与上床时间过晚引起睡眠相位后移,日间睡眠过多,扰乱睡眠正常节律有关。也可能与上床时间过晚会增加吸烟、饮酒,焦虑抑郁情绪[17]对睡眠产生不良刺激有关。本研究显示心律失常者、夜间心绞痛发作者睡眠质量差。心律失常患者、夜间心绞痛发作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18],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兴奋,引发睡眠障碍。也可能与心律失常发作、夜间心绞痛发作引起焦虑抑郁情绪有关[19]。本研究也表明焦虑抑郁患者睡眠质量差。但焦虑抑郁患者睡眠质量差的发生机制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可能与γ-氨基丁酸、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异常表达有关[20]。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差,大部分患者夜间睡眠不足,午睡时间长,小部分患者夜间睡眠过多,且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多关注老年、女性患者,积极治疗夜间心绞痛发作,控制心律失常,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合理作息,提高睡眠质量。
表3 影响冠心病患者睡眠分层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