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保险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分析

2020-07-12冀星宇北京工商大学

消费导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医疗保险农民工医疗

冀星宇 北京工商大学

农民工是我国的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为我国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国家统计局2017年报告显示,我国农民工数量已高于2.8亿。受到我国二院经济体制的影响,农民工虽然长期在城市居住生活,却无法成为正式的城镇居民,无法得到像城镇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农民工恶劣的工作环境,超高的劳动强度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医疗保险能有效降低农民工由于工作性质而带来的健康损失风险,增加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水平。因此,研究医疗保险对于农民工城市融入度的影响,不仅仅对于城市建设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我国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和城乡发展转型政策同样影响深远。

我国对于农民工城市融入相关的问题研究刚开始不久。在该类问题研究中,仍存在着很多不足,首先缺乏综合衡量指标来评价城市融入水平。对于城市融入度的测量指标未作统一规范,一些文献使用单一指标,而另一些文献使用多维指标,不能全面的衡量社会融入度。第二,大多数调查数据的样本仅仅是出自一个区域。或者一个省份。造成样本代表性不足。 三,已有的文献侧重于对农民工城市融入影响因素的分析。很少关注医疗保险对城市融入度的影响。是过去的研究缺乏实证论证。

一、影响农民工城市融入水平的因素浅析

农民工个人主观特征会影响自身城市融入度,除此之外,就业情况、社会保障情况也会对城市融入度有所影响。良好的教育是人力资本的重要部分。研究表明,拥有医疗保险的农民工具有更高的城市融入水平。但是在不同层次上,表现出来的融入程度有较高的差异。医疗保险对于较低收入水平的农民工没有明显影响。而对于收入水平良好,有一定支付能力的农民工具有很强的促进提升作用。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如下,首先,不同层次农民工对社会服务要求不同。社会融入度较低的农民工挣扎在生存线上,更加关注的是收入等切实际问题。而融入度表现较高的农民工,更加关注医疗保险等服务的建设,他们享有与城镇居民共同的权利,因此便十分注重这类问题。其次不同层次农民工消费水平不同,对相关医疗服务的利用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收入较低的农民工无力支付医药费,降低医疗服务程度,甚至有些放弃治疗,因此医疗保险无法对其造成明显影响。而收入水平良好的农民工,具有一定的支付能力,可以充分的利用医疗保险来降低自身健康威胁风险,大大提高他们城市融入度。

在分析医疗保险对农民工城市融入度的影像中,我们发现医疗保险对于不同性别的农民工群体差作用相同。医疗保险对不同年代的农民工促进城市融入的水平影响程度不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新生代农民健康状况良好,而较老的农民工对于健康保障更为重视。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对于大专及以上文凭的农民工显示出了较强的正向影响作用,原因及可能是,具有较高人力资本的人更加注重身体健康。更加轻松的了解掌握医疗保险的规则,可以充分的利用使之有利于自己生活。

二、提高农民工城市融入水平的建议

(一)深化地区医疗体制改革

可以将医药费垫付制度更改为先看病后付费的制度。加快医疗费用跨区结算,提高就医便利性。大多数的农民工都是跨区工作者,推进跨区结算效率,有利于提高农民工城市融入度。

(二)增强农民工医疗保险的适应性

农民工群体中不同个体收入水平差异较大,不同层次收入的农民工对医疗保险需求差异也较大,统一的缴费标准可能导致一些农民工放弃治疗,或者即使参加医疗保险也无法支付起所需医疗费用,财务支持力度的增加可有效提高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水平。加强老一代农民工的医疗参保工作,老一代农民工对医疗保险的需求更加迫切的需要,而提高老一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度,有利于提高整体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水平。

(三)加快建立统一医疗保险制度

在已建立的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上,完善医保制度。考虑建立城乡医保制度,农民工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医疗保险服务,提高农民工的归属感,有序地进行城镇化建设。

结语:大多数农民工对于融入城市生活持有很高的热情,因此,加快提高我国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度,对于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具有积极影响。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城乡居民平等的问题,实行平等的社会体制,对农民工保险方面的待遇提供保障,对于特殊的公共服务可以采用均等化的方法,建立有效的机制促进城乡居民经济成果的共享,科学技术的共享有利于带动农村居民的经济水平,也有利于农民工健康风险把控,能提升整体水平的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度。

猜你喜欢

医疗保险农民工医疗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三医联动”下医疗保险新走向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社会医疗保险
降低医疗保险拒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