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歧视,健康老年生活的绊脚石
2020-07-12丛麓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丛麓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人民生活物质文化水平与社会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也日渐提高。2015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达到76.34岁,比2010年提高1.51岁。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60周岁及以上人口近2.5亿人,占年末全国大陆近14亿的总人口的17.9%, 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1.9%。有预测指出,到2040年,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比例将达到23.84%。
然而,仅仅长寿本身,并不一定意味着幸福。正如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宣称的,“没有生活质量而延长寿命仅是一个空洞的奖励”。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步入“老年人”的行列,如何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所推进的“积极老龄化”,正视老年歧视、年龄偏见等对人们积极、健康地步入、渡过老年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积极老龄化,世卫组织的推进目标!
针对全球范围的老龄化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2002年就制定了“积极老龄化”的政策框架。积极老龄化被定义为“随着人口老龄化,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对保障老年人的健康、社会参与和自身安全方面的机会进行优化的过程”。该理念强调老年人“继续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精神和公民事务,而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活跃或参与劳动力市场的能力”。
世卫组织针对积极老龄化的政策框架中,概述了影响积极老龄化的“六个决定因素”,包括:(1)老年人的经济条件 (2)针对老年人的卫生和社会服务条件;(3)老年人的行为;(4)生物、遗传、心理等个人特征;(5)社会支持与教育状况 ;(6)物理环境。
世卫组织同时提出了实现积极老龄化的具体结果体现,包括:(1)老年人具有自主性:具有选择的自由,以及控制、应对和做出个人决定的感知能力;(2)老年人具有独立性:在几乎没有他人帮助的情况下进行日常生活相关功能活动的能力;(3)老年人拥有有质量的生活。
然而老年歧视以及针对老年人的各种偏见、刻板印象,却成为了人们实现“积极老龄化”,享受老年生活的绊脚石。
二、何谓“老年歧视”
“老年歧视” 最早由老年病学家与精神病学家Butler于1969年提出,并定义为:由于年龄变老,而导致被系统化的刻板印象及歧视。之后又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定义,包括:对老年人的偏见与歧视;老年歧视是一种来源于人类年龄的偏见与刻板印象,及其所导致的歧视等。综合而言,老年歧视总的来说涉及到了包括情感、认知、行为几个方面对老年人的偏见、刻板印象及歧视。
老年歧视,相对来说在我国还是比较新的概念,但与其他我们更耳熟能详的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地域歧视相比较,更具有独特性,因为它是我们每个人都将面临的问题。
(一)双重性的老年歧视:敌意的老年歧视与善意的老年歧视
老年歧视的形式具有双重性,包括敌意的老年歧视与善意的老年歧视。
敌意的老年歧视包括对老年人厌恶、反感的情感,对老年人对抗或反感的表达,与对老年人的回避,如减少与老年人进行社会接触,以及激烈的歧视性言语与行为,甚至虐待老人等。当老年歧视以这种形式出现时,它较容易被识别出来。
而善意的老年歧视,则在2016年才由多伦多大学的Cary等人正式提出。Cary等人提出了善意的老年歧视的概念,并设计、验证、发布了敌意与善意的老年歧视双重量表,对敌意与善意的老年歧视形式都能同时并分别予以测量。这使得人们开始正视并对善意老年歧视的概念给予了重视。
比较起敌意的老年歧视,善意的老年歧视,如善意的性别歧视一样,表现得更为和蔼可亲与隐蔽。比如:因为老年人的老化而给予的特别照顾,为老年人开门、搀扶老年人、用特别的语言模式,如过度屈就式或婴儿式谈话等特别的方式与老人交谈等。然而这些和善行为的背后,常常是基于对老年人的偏见,包括积极的方面,如认为老年人和蔼可亲、温暖;也包括消极的方面,如认为老年人脆弱、古板、低能、残障等,这些偏见主要来自于对老年群体的刻板印象,并对老年人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针对老年人常见的刻板印象
针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也包括积极的与消极的。较为常见的针对老年人能力方面的负面刻板印象包括,认为老年人身体和认知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以及老年人缺乏创造力,他们无法学习新技能,没有生产力,是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他们生病,虚弱,依赖,无性,孤独和社会孤立。另一方面,较为普遍的正面刻板印象将老年人定义为聪明、慷慨、友好、有道德、有经验、忠诚和可靠的。因此,老年人被认为是高温暖与低能力的,所以常常会引发人们怜悯的情绪,从而被主动提供帮助。
三、老年歧视与刻板印象是如何影响积极老龄化的?
老年歧视和对年龄的消极态度可以通过三种途径影响人们健康和积极变老的潜能(Nelson, 2016)。
1.通过刻板印象的实现。例如,有证据表明,对老年人持有更多负面刻板印象的人可能也会从在自己衰老的过程中期待更糟糕的结果(Levy, 2009)。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年轻时曾经关于“其他”老年人的刻板印象,被逐渐内化,最后自我实现,即自己变成了曾经的刻板印象的样子。刻板印象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发挥其影响力:心理路径、行为路径和生理路径(Levy, 2009)。
在心理路径中,当年龄刻板印象的内容被激活时,关于衰老的预期通过无意识的自动过程变成了自我实现。
在行为路径中,则可以通过人们做出的行为或生活方式的选择或决定来说明,例如,如果人们认为健康问题是变老的必然结果,那么他们可能就不那么有动力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或寻求与健康相关的护理。
生理路径包括自主神经系统,它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个分支,对环境压力做出反应。 在Levy等人(2000)的研究中,测量了62-82岁的参与者在接受阈下刺激前后的生理反应(收缩压和舒张压、心率和皮肤电导)。那些下意识地接触到负面年龄刻板印象词汇的参与者,除了心率之外,所有的生理反应都显著增加。也就是说,老年人在接触到老年歧视的刺激后,将产生各种不利于健康的生理反应。
2.刻板印象威胁。它指的是当一个人感到在某种情况下,使他有可能需要面对对其所在群体(如老年群体)的负面刻板印象时,他所感受到的威胁(Steele & Aronson,1995;斯蒂尔,2010)。这些威胁负面影响一个人的表现,使个人的行为更趋向于去符合那些负面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的实现和刻板印象威胁都会影响老年人的认知和行为,从而导致刻板印象最终变成自我实现。
3.成为年龄歧视的对象,这种被歧视的经历导致老年人感受到不平等和不公平的待遇。许多研究调查了在不同的社会中,感知到的歧视对身心健康的有害影响。虽然这项研究一般集中在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但结论是,感知歧视正是是压力源所在。一些研究还表明,感知到年龄歧视与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报告的健康呈负相关。
四、打破老年歧视与刻板印象的束缚
事实上,如果老年人被赋予责任,而不是被过度照顾,他们的生活会好得多。例如,Langer和Rodin (1976)的一项经典研究发现,在养老院中将更多的责任分配给老年人,而不是帮他们履行责任,产生了若干积极的结果,包括增加了活动量与使老人们更加健康。在最近的研究中,更多的可感知的控制与更健康的结果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一致的证明。
有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各种人口统计学和经验变量之后,对衰老有更多积极看法的老年人比对衰老有更多消极看法的老年人寿命长7.5岁( Levy, Slade, Kunkel,&Kasl, 2002)。
在一个握力测验中,我们发现老年人当被告知他们的表现会与年轻人相比,他们的表现只有没有被告知这一信息的老年人组的一半(Swift et al ., 2012)。这一影响对于60--70岁年龄段的较为年轻的老年人尤为明显。最近的研究还发现,基于年龄的刻板印象威胁常常改变人们处理任务的方式,使人们倾向于采取更谨慎的方法,然而这却限制了他们的表现。这表明,老年人在涉及到同年轻群体的比较中,由于感受到负面偏见带来的压力,影响了老年人的实际能力表现,包括在记忆、认知能力、驾驶能力以及体力上的表现。
这些研究实验告诉我们,减少对变老与老年人的歧视、偏见,同时增加更多积极的认知与期待,将有利于我们每一个人。这将帮助我们以更健康的心理与生理状态去迎接与经历老年生活。同时,通过了解我们是如何受负面偏见与刻板印象影响的,从而增强自信心,打破老年歧视、偏见与老年刻板印象的枷锁,充分享受高质量的老年生活。
五、总结
综上,老年歧视在世卫组织所提出的保证积极老龄化的六个因素的至少三个方面对老人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包括在社会支持方面,老年偏见与歧视会导致形成排斥与歧视老年的社会环境与制度;并由于老年歧视会影响老年人的就业前景而影响到老年人的经济条件;内化的老年刻板印象会影响个体步入老年后的行为,消极的态度使得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与行为不够充分重视等。同时老年歧视也从生理、心理上对老年人产生了种种实际的危害。
但是老年歧视与刻板印象的束缚并非不可打破。从整个社会到个人,了解并积极关注老年歧视行为,特别对更具有隐蔽性的善意的老年歧视行为,宣传并帮助大众了解这些歧视行为的形式、危害,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宣传推广关于老年的知识,增进大众对变老进程的了解与理解,增加代际的沟通、接触等,对于打破偏见与刻板印象非常重要。
老年歧视最终将涉及到我们每一个人!毕竟,从容、优雅、体面的变老与渡过老年时期是我们每个人愿望!
正如那首优美的旋律所歌唱的: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