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读书活动”与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2020-07-12谭情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谭情 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在“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下,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但由于中职学校生源质量差,特别是农村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普遍不理想,尤其是人文知识匮乏,同时加上中职学校普遍存在重视学生技能培养,而忽视学生人文方面的教育,使得中职学校学生后期整体素质发展水平受限。学生人文素养较差,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水准、意志品格、价值观念、心理情感等,因而影响学生自身发展,生活质量提高,甚至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加之当前社会形势,用人单位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与此同时,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教育目标中明确要求,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并具有良好的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因此,培养中职学生人文素养对中职学生更好的适应快速发展与变化的社会形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分析
高中生应有的人文素养是指高中生要求具备人文知识,并逐步内化为人自身的人格、气质、学识和修养等人文精神,以及在学习、生活和与世相处中所应具有的情怀、责任、品格、行为规范等精神品质和心理特征[1]。经过近年来对我校学生的观察与调研,发现其在人文素养方面缺乏主要表现为:第一,人文知识匮乏。大部分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处于中下等水平,且学生不够自律、行为自由懒散、学习意识偏低,对文学不感兴趣;部分学生家长传统的、缺乏远见的家庭教育思想“毕业后能找到工作,不愁吃穿就行”,错误的引导,使学生更加不重视人文知识的学习;加之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重点偏向于动手能力培养,缺乏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从而导致学生对人文学科中的道德品质、文史、哲学、艺术以及宗教等人文知识知之甚少,更谈不上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
第二,人文精神缺乏。近年来中职学生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性格独特,自私、不善于交际、集体观念不强;多数学生属留守儿童,常年与父母相处时间甚少,与父母感情存在间隙,使得学生缺乏家庭教育,也不懂感恩;隔代教育的溺宠,使得学生脾气暴躁,依赖性强,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担当,没有责任感;多数学生一直是父母口中的“不争气儿女”,学习成绩不佳,故就读中职的他们总认为自己读书无望,缺乏理想目标,浑浑噩噩,漫无目的。
因此,在中职学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加强学生人文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从中汲取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意义重大。
二、开展“读书活动”策略及注意事项
基于目前我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学校组织开展“读书活动”,倡议每个班级建设班级图书角,由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负责,并设立专门图书角管理员,由学生选举担任,负责图书借还与登记工作。图书主要来源:其一,鼓励学生往班级“存书”,每学期开始,老师动员学生将家里的书籍存到图书角,学期或高中结束后领回家;二是根据每学期读书主题,班级民主决定选购相关书籍3~5本。当图书角图书有一定存量时,可由负责老师和图书角管理员将班级已读图书在学校其他班级间进行交换阅读,在规定时间(1个月或1学期)按时归还。图书均需由负责老师和图书角管理员登记、编号、造册,并按主题分类摆入专格,进行专门管理。
建立健全的阅读制度。第一,根据时下流行话题设置每学期主题,如“阅读经典”、“高尚情操”、“人物传记”和“爱国守法”等,以大主题为线,细化设定每周“读书主题”,具体包括“古诗词”、“经典散文”、“感恩”、“惜时”和“爱国”等。第二,保证学生每天都有一定的阅读时间,时间一般为晨读、午间阅读、双休日大阅读,提倡并鼓励学生每天自觉读书不少于半小时。第三,明确阅读要求,要求学生在阅读书籍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深刻反思、总结心得,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第四,展示阅读成果,每周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组织学生汇报自己近期的阅读收获,期间老师参与其中,给予引导和点评,评出班级 “读书之星”、“进步之星”,并收录一些表现好的典型,制作展板在校园展示。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如美文诵读比赛、读书演讲(讲故事)比赛,读书报告会,古诗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手抄报展览等。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从书籍中汲取的营养并不是都能立竿见影地表现出来的,读书是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书籍给予我们的营养是慢慢渗透的,对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2]。不同主题读书活动的开展,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反思及成果交流,日积月累,道理或多或少慢慢地渗透于学生心中,不仅使学生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感上得到了陶冶、行为习惯上也会有所转变,为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指引方向。中职学校应该强化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重视阅读的引导,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般的读书活动中成长,逐步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