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类型及功能研究
2020-07-12徐海洋临沂大学
徐海洋 临沂大学
一、引言
教师话语(teacher talk)是指教师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课堂内所使用的话语,它不仅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的工具,也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Nunan, 1991),还是帮助学生与目标语文化进行沟通的桥梁(李晔、赵冬梅,2015),其质量和数量会影响甚至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 (Hakansson, 1986)。
教师提问是教师话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的技巧、内容与形式皆能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胡青球,2004),因而教师提问在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年来一直是语言教学研究所关注的一个焦点(Nunan, 1991)。Long & Sato (1983)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教师提问分为两大类:回声式问题(echoic question)和认知式问题(epistemic question),前者主要通过教师话语的重复来确保学习者的理解,后者包括参考性问题(referential question)和展示性问题(display question)。这种分类方法对教师提问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国内,肖肃(2003)借助关联理论对教师课堂提问进行了深入分析;胡青球等(2004)从提问类型、等候时间、提问的分布等六个方面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模式进行了调查。张凌坤(2006)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然而,系统论述优秀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类型及功能的研究并不多见。
本文选取四个“外教社杯”全国外语教学大赛总决赛一等奖和二等奖获奖选手的教学录像作为研究对象,对四位教师的课堂提问类型和功能进行了分析。本文旨在描述和展示优秀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概貌,为广大一线英语教师更好地通过课堂提问展开教学提供参考,为大赛参赛教师提供借鉴。
二、文献回顾及研究设计
“外教社杯”全国外语教学大赛是迄今为止在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大学英语教学专项比赛,代表了当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尤其是45岁以下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最高水平 (蔡嵘,2014)。季佩英,江静(2010)以首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比赛上海赛区比赛为例,对上海地区高校大学英语语用教学的现状和模式进行了探讨。束定芳(2013)在阐述第三届“外教社杯”教学大赛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束定芳(2014)从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与教学活动设计的视角对第四届“外教社杯”听说组的比赛进行详细的分析。束定芳(2017)以第七届“外教社杯”教学比赛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外教课堂有效教学的着力点及需要教师艺术地处理好的几对重要关系。从目前的的文献资料来看,以课堂教师提问为切入点分析“外教社杯”全国外语教学大赛的研究还较少。
本文随机选取“外教社杯”全国外语教学大赛总决赛一等奖教学录像2个、二等奖教学录像2个作为研究样本。教学录像为决赛时的现场授课录像,总长约为20分钟,课型都是综合课,授课教师为2名男性和2名女性教师。本文采用自然调查的方法,以Long & Sato(1983)对教师提问的分类为框架,对样本中教师提问的类型进行了编码和频次统计。此外,笔者对样本中切实存在、但不隶属于Long &Sato (1983)分类框架的教师提问也进行了编码和频次统计。本文的研究问题有:样本中教师提问类型有哪些?有何特点?各具有何功能?
三、结果和讨论
笔者根据Long & Sato (1983)分类框架,将4份样本中的教师提问类型进行了编码和统计。此外,笔者发现,样本中除了回声性问题和认知性问题(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外,还有少量寒暄性问题和礼貌性问题,也一并进行了统计,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样本中的教师提问以认知性问题为主,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占了教师提问总数的82.2%,展示性问题多于参考性问题。虽然礼貌性问题、回声性问题、尤其是寒暄性问题所占比重不大,却起着十分重要的社会交际功能。各类型问题的特点及功能讨论如下。
(一)回声性问题
回声话语是一种通过重复他人的话语来实现说话人的特殊目的的语言现象,它广泛存在于言语交际之中。回声性问题是回声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际中发挥着多种功能。样本中的回声性问题共有8例,占教师提问总数的4.2%。样本中教师的回声性问题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重复或证实学生话语,使话轮转换更连贯自然(例1);表达对学生话语的好奇和兴趣,营造幽默的课堂气氛(例2);委婉表达怀疑、否定或不同意见,为正确观点的提出做铺垫(例3)等。
例1:Teacher: Ok, have you told any lies today?
Student: No.
Teacher: Not yet? Ok, great.
例2:Student: …, but I didn’t have the chance to cheat on the exams.
Teacher: You didn’t have the chance? Will you do it in the future?
例3:Teacher: What’s your number?
Student: Six.
Teacher: Six? All right. But I can tell you there are at least ten figure of speeches.
(二)展示性问题
展示性问题是一种认知性问题,是教师对已知信息的提问。从表1中可以看出,样本中的展示性问题共有90例,在教师提问中占主导地位,数量明显多于其他提问类型。一般认为展示性问题不能给学生提供一种真实的语言交流环境,且学生的回答往往单一、简短、机械、死板,因此很多学者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少用展示性问题。然而,本文却发现展示性问题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它能考查学生对常识的理解和掌握,如:What is pleasant death?;训练学生的略读及扫读技巧,如:What is Mac like before he’s diagnosed cancer? What are the three adjectives?;提升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和篇章理解能力,如:What is the central idea of the passage?;训练学生对比分析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如:Why not “overactive”? Why not simply “overactive”? Why“hyperactive”?;引导学生进行有理据的判断和思考,如:What do they indicate or emphasize?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样本中有大量形式上调整过的展示性问题,如:We clearly hear what in it?;These three key terms have always been mentioned in a topic of discussion of what?。根据笔者观察虽然这类问题更具导向性和目的性,但同时教师也期待着学生的回答具有即时性,因而容易增加学生的认知压力,带来心理焦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慎用或少用。
(三)参考性问题
参考性问题也是一种认知性问题,指提问者并不知道答案的问题。样本中共有35例参考性问题,如What kinds of attitudes should we hold towards learning?;What can slow reading oあer us that fast reading can’t?;How do you usually get rid of the boredom when you study?等,占教师提问总数的35.1%。Nunan (1987)的研究表明,当教师使用参考性问题时,学生使用的语言更为复杂,也更接近自然环境的话语。因参考性问题一般又为开放式问题,且无固定答案,因而具有以下功能:创设和谐的课堂交际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创设真实语言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语言输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然而,样本中有很大比例的参考性问题,学生可以只用“是”或“不是”来回答,如:Did you hate people who lied to you?;Do you like money?等。从表面上看师生之间的交流一个话轮紧跟着另一个话轮,似乎是流畅的,但实际上他们的交流所含的信息量很低,因而没有起到提高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作用。建议教师在实际课堂授课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此类参考性问题的数量。
(四)寒暄性问题
寒暄语(phatic communion)即表达寒暄的语言,是社会关系的润滑剂(Spolsky, 2002),也是交谈的序曲和铺垫。常见的形式有问候式、询问式、评论式及回顾式四种形式(毕继万,1997)。样本中的寒暄性提问只有3例,2例问候式和1例评论式,如Here, we have a beautiful lady. Nice to meet you. How are you today?;Ok, this elegant lady, you really look like the fair lady in the picture, so can I call you Miss Xishi?,仅占教师提问总数的1.6%。
巧妙、恰当的寒暄性提问是师生交互活动的前奏和开场白,尽管不一定具有实质性的内容,但却间接表达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亲和心理,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交谈的顺利进行,提高交谈的质量。
(五)礼貌性问题
礼貌性问题是教师礼貌语言的组成部分。徐英(2003)将情态动词疑问句和某些建议性套语,如:What about…?;Are you ready?等归为教师惯用间接性礼貌策略的一种,用以询问言语行为实施的先决条件(preparatory conditions),如询问学生实施某种行为的能力、意愿、可能性等。样本中的礼貌性问题共有23例,占教师提问总数的12%,以情态动词疑问句为主,如May I ask the girl sitting in the middle? Will you please fill in the blank? Would you please tie the circle around your wrist?
礼貌性问题极大地顾及了学生的脸面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能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和心理压力,拉近会话双方的社会距离,使双方在心理上产生认同感,从而塑造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保障师生交互的顺利进行。
四、 结语
教师提问是教师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师提问能增加教师话语的可理解性,促进学生的二语习得。在本文中,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仍在教师课堂提问中占据主导地位,这类问题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为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话语共建提供了可能。回声性问题、寒暄性问题和礼貌性问题虽然在教师提问中所占比重较小,但却承担着不可或缺的社会交际功能,这类问题优化了师生交互过程,保证了课堂互动活动的顺利开展。因而,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提问类型,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