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研究生支教团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作用

2020-07-10强莉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育发展少数民族

强莉

摘 要:研究生支教团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重要专项,二十年来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形成了“志愿+接力”的长效工作机制。文章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现状的客观分析出发,结合支教志愿服务工作特点,阐释支教团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作用,并对支教团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工作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支教团;少数民族;教育发展

教育是民族发展的根本,也是民族未来的根基。研究生支教团属于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是全国示范项目,由团中央、教育部联合组织实施。二十年来研究生支教团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志愿+接力”的长效工作机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的发展受到制约。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该地位于西南边陲,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彝族居民占总人口的97%,随着《十年教育行动计划》的实施,凉山彝族自治州教育发展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复杂因素,民族教育起点低、底子薄,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一、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现存问题

(一)经济落后,求学困难

凉山州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尤其是较为偏远的地区,学生家境贫寒,收入以务农为主,年收入极其微薄。山路崎岖险峻,上学异常困难,一些学生跑校甚至需要花费两三个小时。很多家庭子女较多,承担教育费用的能力十分有限,加之农村地区一定程度上受到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致使深度贫困村落的适龄儿童特别是女童入学率低下。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深入,基础教育状况已经逐步改善,但仍存在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由于家人年迈或生病无法负担农活,或者需要打工维持生计而离开学校,导致阶段性或永久性辍学。

(二)文化差异,观念陈旧

彝族学生的母语是彝语,很多适龄儿童入学前不会普通话,需要快速提升汉语能力甚至学习英语,很容易导致各个科目学习困难,无法准确理解课堂讲授,很难集中注意力,久而久之难以跟上学习进度。由于受到已经外出打工的其他青少年的影响,部分学生尤其是男生认为在校学习浪费时间,外出打工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收入,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兴趣不高、学习被动的状态。

(三)资源欠缺,师资薄弱

近年来党和政府重视民族地区教育资源投入,扶持力度持续增加,但凉山州地域辽阔,经济基础薄弱,偏远地区资源分配不平衡、不充分。此外,师资力量不足,高素质的优秀教师更少。偏远县区教师队伍得不到有效充实,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很少得到进修和提升,教师队伍流失也成为相当严峻的问题。

二、支教团志愿服务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作用

(一)丰富教师队伍,增强教研交流

支教团的整体构成是来自全国重点高校、具有推免资格的本科毕业生,个别支教团还加入了在读研究生。支教团能够为服务地的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将接受的高等教育,接触的文化思想,与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很好地融合起来。融入服务地学校的教师集体中,支教团可以经常参与广泛的教研活动,很好地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融合和创新,也能够帮助支教志愿者更快掌握教学技能,了解学生情况,缩短磨合适应期,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形成优势互补。

(二)树立先锋榜样,引领学生发展

支教团富有青春朝气,亲和力强,容易与学生拉近距离,引领朋辈示范,亦师亦友,从而发挥积极的作用。尤其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則,在教学互动中融入个人成长和学习的经验,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转变读书无用的学习观念,调整消极厌学的心态。支教团成员给学生树立先锋榜样,带领学生感受知识的力量,相信科学,追求进步,鼓励学生树立信心,“扶智”更“扶志”,激励学生满怀憧憬,志存高远,未来成长为优秀的大学生,为社会发展和家乡建设做出贡献。

(三)联动丰富资源,注入脱贫动力

支教团肩负着支教扶贫的任务和使命,在做好教学岗位工作的同时,积极广泛联络各方资源,扎根基层,开展各类志愿扶贫项目,成为对口学校、群团组织合作和沟通的纽带,打开少数民族地区吸引资源的窗口,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学费、生活费的燃眉之急,设立公益基金,接洽企业志愿项目,募集社会捐助等,协同政府合力打造育人平台。此外,紧跟新时代步伐,运用网络科技手段,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进一步扩充和引进教育资源,助力精准扶贫深入推进,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人口文化素质水平,从而在根本上激活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动力。

三、支教团建设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教学培训针对性

为了做好支教服务工作的准备,支教团所在高校组织的系列培训包括教学理论与技能、教学案例观摩、团队训练、医疗急救以及服务地基本情况等,主要从高校的角度组织开展。待志愿者到达服务地时,仍然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服务地具体情况和特殊条件。在志愿者初到服务地时,可以根据本民族、本地区、本校实际情况组织更具针对性的培训,帮助志愿者尽快进入教师角色,适应实际教学流程,详尽了解具体的教学要求,以缩短志愿者摸索和适应教学工作的时间。可以用“老带新”的方式,各科目分派一名本校有经验的教师与支教志愿者结对,一方面可以交流讨论教学经验,另一方面志愿者在支教初期有任何教学问题可以随时请教。

(二)优化服务岗位匹配度

目前支教团对服务地区的选择以定点选派为主,在选拔支教团成员和分配教学任务时,应充分考虑志愿者个人在学科、专业等方面的优势,根据服务地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进一步优化教学与服务岗位的匹配度。增强支教团选派的统筹性和全局观,满足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需要,发挥志愿者的才干与特长,有利于支教团工作在少数民族地区发挥更大的价值。

(三)提高志愿模式的创新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志愿服务应当把握创新发展的机遇,不断丰富和优化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创新志愿服务模式,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知识文化水平,保证教育扶贫效益最大化。西部民族教育可基于“互联网+”时代,以信息化为驱动,促进教育的协同性、多元化发展。支教团可以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云课堂、网络微课、VR实验课、线上家教等创新支教模式,有效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教育扶贫工作机制,最大化发挥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参考文献

[1]李浩,张晓红.新时代高校研究生支教团的发展与社会治理价值——以中山大学为例[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1):113-119,123.

[2]陈涛.教育扶贫是根本的扶贫:西部地区农村教育扶贫工作探索[J].理论与当代,2016(10).

[3]阿海曲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政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为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5(04):103-112.

[4]梁志莹.研究生支教团队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教学实效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6.

猜你喜欢

教育发展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谢雱绥宁少数民族村落油画写生作品选
少数民族的服装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定义的新思考
大数据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发展的路径研究
基础教育均衡化的实施对于现阶段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浅议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透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谈中英中学教育差异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