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超纲评价视角下浅析教育公平

2020-07-10李柯嘉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育公平

李柯嘉

摘 要:论文对上海公办中学学生教育超纲、课外补习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上海公办中学普遍存在超纲教育评价问题,而且相关超纲评价知识点并不能在学校掌握,绝大部分学生需要通过课外补习来掌握,而学生的家庭背景则借助于校外补习途径影响着教育的公平。论文建议通过淡化重点非重点中学划分,降低自主招生比例;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评价,模块化评价标准;建立免费网络学校,并驾齐驱课外补习三个措施改善因超纲评价的存在而引起的教育不公。

关键词:超纲教育评价;课外补习;教育公平

一、引言

中学阶段学生的教育评价从最初仅仅只是学校对学生的单一学力考验——考试,发展到现在关注评价过程,强调评价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被认可的可能,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检验。其公平与否不仅关系到是否能够激励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产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还会对其学习生涯起到引导作用。

论文通过对上海市公办中学考试中的超纲试题和课外补习情况进行调研,深层次分析中学义务教育阶段超纲问题所引起的教育不公,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问卷设计与调查数据分析

调查采用网络线上调查、实地调查等多种形式,涉及上海市大部分公办中学,共完成有效样本337份,信度为0.874。

从所处年级看,初中生占45.67%,高中生占54.33%。

从性别来看,女生占49.06%,男生占50.94%。

(一)考试超纲情况

考试超纲是指考试中包含超过教学大纲难度或超前教学大纲知识点的试题。

1.超纲试题普遍存在。在学校平时的考试中,有38.68%的学生认为不含超纲试题,有61.32%的学生认为包含超纲试题。其中16.04%的学生认为超纲试题占所有考题小于10%,有25.47%的学生认为超纲试题占所有考题大于10%小于20%,有19.81%的学生认为超纲试题占所有考题大于或等于20%。

2.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超纲试题存在且合理。认为学校考试包括超纲试题合理可以接受的学生为56.92%,不合理但可以接受的为29.23%,不合理且不可以接受的为13.85%。

3.超纲试题科目较多的是数学、英语和物理。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数学、英语和物理考试中包含超纲试题;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语文和化学考试中包含超纲试题。其中78.64%的学生认为数学考试中包含超纲试题,认为英语、物理、语文、化学及其他科目考试中包含超纲试题的学生占比分别为67.69%、50.77%、44.65%、35.38%和2.31%。

(二)课外补习情况

1.超纲知识点主要通过课外补习掌握。超纲试题相关知识点,30.77%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学校老师在课堂上讲授掌握;49.23%的学生认为虽然学校老师在课堂上讲授,但需要课外补习才可以掌握; 7.69%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在课堂上没有讲授,需要课外补习才可以掌握;12.31%的学生则认为学校老师在课堂上没有讲授,但也没选择参加课外补习。

2.课外补习年花销较大。9.35%的学生不参加课外补习,4.67%的学生课外补习年花销在0.5万元以下,  22.43%的学生课外补习年花销0.5万—1.5万元,19.63%的学生课外补习年花销1.5万—3万,28.97%的学生课外补习年花销3万—5万,14.95%的学生课外补习年花销5万以上。

接近三分之一的中学生课外补习年花销在3万—5万元之间,其花销占2018年上海市三口之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5.58%—25.97%,比例较大。

3.课外补习能有效提高成绩。13.21%的学生认为课外补习不能提高成绩,21.77%的学生认为能提高10%以内,50%的学生认为能提高10%—30%,9.43%的学生认为能提高30%—50%,5.66%的学生认为课外补习能提高50%以上。

(三)考试评价存在的问题

学生们认为考试评价存在以下问题:试题超纲;试题难度较大;试题数量以及难度不稳定;文科太难,理科简单,导致文科好的学生轻易与理科好的同学拉开差距,对理科有优势的学生不公平;死记硬背试题较多;数学难度较低,无法考核出学生真实的水平;等等。

三、超纲评价导致教育不公分析

(一)超纲试题的存在使得课外补习成常態

上海绝大多数公办中学在平时考试评价中,存在超纲试题。究其主要原因,是学校之间竞争导致。

调查数据表明,考试评价中超纲试题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在学校并不能完全掌握,70%的学生需要通过课外补习掌握,从而使得课外补习常态化。课外补习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其作用在于:(1)查漏补缺,即成绩较差的同学,通过额外的学习和指导来缩减自己与同学的差距,弥补自己知识掌握的不足;(2)获得稀缺优质教育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对于没有获得优质教育资源以及认为学校教育不能满足自身需求的学生而言,参与课外补习则是一种很好的选择[1]。

(二)借助校外补习影响教育的公平

各中学超纲教育评价的普遍存在,使得我们大部分学生不能仅凭个人在学校努力学习获得优秀的成绩,只能借助课外补习来弥补。但由于家庭背景的差异性,导致了家庭提供额外教育能力——课外补习的差异。在中学教育阶段,家庭资本的优势主要以择校行为和课外补习的方式表现出来。国内外研究文献均表明低家庭资本的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概率低于高家庭资本的学生,家庭资本越高,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概率越高[2]。本文调查报告显示,一半学生认为课外补习能提高10%—30%的考试成绩。这样一来,学生的家庭背景借助校外补习途径影响着教育的公平,即背景好的家庭以金钱购买的方式实现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与拥有,同时也就实现了知名大学录取学生家庭背景的同质化[3]。

四、提升教育评价公平的措施分析

(一)淡化重点非重点中学划分,降低自主招生比例

应淡化重点非重点中学划分。初中严格控制特长生招生比例,重点高中应降低而不是提升自主招生比例,从根源上消除各中学超纲教育评价的出现,尽量消除家庭背景对学生接受优质义务教育机会的影响,使接受中学义务教育的学生有公平的教育机会。

(二)建立免费网络学校,并驾齐驱课外补习

考虑到重点非重点划分难以取消,重点中学自主招生比例还有提升趋势,大部分教师区域内轮岗短时间难以实现,超纲教育评价无法避免这些现实问题,因此可以采取建立免费网络学校,免费讲授相关超纲评价知识点,并严控网络视频教学质量的方法,使得所有学生都可以在网络上免费获得相关教学内容,弥补各中学教育对超纲教育评价内容的欠缺与差异,为家庭背景不好的学生提供机会,与课外补习并驾齐驱,从根本上解决因超纲教育评价而引起的教育不公问题。

五、结语

本文综合分析了上海公办中学教育超纲的问题,并建议通过改革高中和高等教育招生方式,从根源上杜绝各中学超纲教育评价的存在;以建立免费网络学校的方式,弥补各中学在超纲教育评价内容上的缺失,最大化地实现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李春青.影响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因素——以上海为例[J].新教师,2018(06):5-7.

[2]李静,薛海平.家庭资本对初中生参加课外补习活动影响实证研究[J].基础教育,2016,13(06):43-52.

[3]吴岩.教育公平视角下初中阶段教育补习现状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教育研究,2014,35(08):75-84.

猜你喜欢

教育公平
关于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问题的调研
教育公平视角下民办高校德育工作的路径选择
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探讨
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孝道”和“公平”观念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高中化学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研究
比较中美教育公平,反思我国小升初择校问题
财政教育支出区域公平性的双权重泰尔指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