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传播中未成年用户群体保护措施研究
2020-07-10门泽宽
门泽宽
摘 要:随着高速移动网络和智能终端的普及,短视频应运而生,并在网络视听市场中迅速崛起。同时也带来许多问题,未成年人因模仿短视频中的危险行为,造成意外伤亡的事件屡见不鲜。本文结合媒介素养和“把关人”理论,对当前短视频传播中对未成年用户群体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保护措施建议。
關键词:短视频;把关人;未成年保护;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1-00-02
短视频主要指的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内容生成与传播方式,在互联网新媒体上进行传播,时长在5分钟以内的视频传播内容。由于其制作周期短、低成本以及有效提高网络用户的参与度,适应互联网碎片化内容的即时传播,互联网已经进入短视频时代。截至2019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6.48亿,占网民整体的75.8%。目前,国内的短视频平台形成了以抖音和快手为代表的“两超多强”的市场格局。
一、短视频内容生产及传播效果
(一)生产方式
相比较于传统视频生产制作过程,短视频生产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化,短视频APP为用户提供便捷的一键拍摄,使短视频内容生产的准入门槛降低,吸引大量个人用户涌入内容生产的行列。每个人都可以用短视频来展现自我,通常以搞笑、才艺展示、生活、帅哥美女、游戏等娱乐化的内容为主,迅速带动以“网红群体”为导向的粉丝经济。但由于短视频用户群体的身份属性不同,需求不同,同时大众认知到过度娱乐化的内容没有太多价值,也出现以普及专业知识、提供测评服务等内容的生产者。
(二)传播效果
短视频因其短小精悍,内容碎片化,高度符合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大众信息消费的习惯。同时短视频平台使用了“算法分发”,抖音短视频会基于短视频内容质量,发布者的粉丝数量和个人用户兴趣点进行内容的流量分配和内容推送。而快手则是基于个人用户的关注和兴趣点进行短视频内容流量的分发推送。如此的技术条件运用,用户会深度沉浸于“算法”控制下。由于短视频与社交平台可以无缝链接,便于人际传播,热门短视频通常会出现跨平台传播的情况,传播周期较长,长尾效应较为明显。
二、短视频内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影响未成年用户群体身心健康
除却短视频内容生产中优质原创内容缺乏、创新不足、过度娱乐化、低俗化等问题,其更大的问题是对于未成年用户群体身心健康、人身安全等方面所带来的危害。我国网民总数达8.54亿,其中19岁以下网民约占20.9%。据研究数据显示,24岁以下用户群体数量分别为75.5%和66.6%。以上数据充分显示,未成年用户在短视频用户总量中所占比例不容小觑。而未成年人心智未成熟,在整个国家和社会环境中都是处于被保护和关爱之下。一些短视频内容生产者为了博眼球、抢流量,制作危险系数较高的短视频。2019年8月,山东枣庄两个女孩在家中模仿某网红用易拉罐制作爆米花,操作不慎被烧成重伤,其中一个全身烧伤面积达96%,最终不幸离世。由于未成年人好奇心驱使,模仿短视频中的危险行为,从而导致意外伤亡的事件频频发生。
(二)产生原因
1.互联网传播中“把关人”功能弱化
在传统媒体时代,“把关人”通常由具备专业素质的记者、编辑来承担,只有少数大众传播媒介的内部人员掌握着信息传播的权力,他们可以决定哪些信息可以进入民众的视野。进入互联网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过程发生巨变,从高度互动的传播模式到多元化的传播主体,每个人都拥有传播信息的工具和传播渠道。虽然扩大了受众的知情权,但是海量信息和多维传播渠道,使得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功能已经被逐渐弱化。因此,带来了信息存伪、娱乐信息泛滥、内容低俗等一系列问题。
2.媒介素养教育的缺失
“媒介素养”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学者利维斯及其学生在《文化和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一书中最早提出,开始讨论学校引入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已经较为完善。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上,普遍关注媒介与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的关系。强调媒介作为工具的属性,把媒介作为学习、社交的工具,并且注重对媒介信息的批判、辨别能力的培养。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晚,1997年,卜卫发表了《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此后国内专家学者开始重视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目前国内对于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和关注程度的较低,政府和社会各界缺乏完整的观念体系、有效措施和实践探索。
在短视频时代,互联网传播中“把关人”功能弱化,未成年用户群体心智尚未成熟,同时媒介素养教育的缺失,导致其不能有效批判、辨别短视频内容。因此未成年用户群体可能会盲目模仿短视频中的各种危险行为,从而带来身心健康、人身安全方面的危害。
(三)应对措施
短视频平台面对出现的种种问题,被主管部门“约谈”,及时采取措施以维护用户群体的利益和安全。2018年以来,抖音短视频推出风险提示、防沉迷和未成年人保护工具等,并对内容审核体系进行改造升级。2019年初,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了《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提出短视频平台应当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机制。
由此可见,短视频平台及行业协会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存在的问题,做出了积极的防范措施,正在强化媒体平台的“把关人”功能,但是对于短视频时代背景下未成年用户群体的保护措施远非依靠媒体平台就可以完成的。在内容审核上难免会出现漏洞,对于未成年群体保护措施的根源在于媒介素养的推广普及。当前应该将健全“把关”体系和推广普及媒介素养教育相结合,提高全民使用、辨别媒介信息的能力,对未成年人构筑一个全方位覆盖的保护体系。
司法保护作为最后一道防线,政府有关部门应及时修正法律漏洞,完善法律体系,加强对互联网短视频实施监督和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政府教育部门要大力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应该以学校必修课程的形式为广大未成年学生以及高等教育学生进行普及教育。
社会机构也要发挥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在法国有两个保护儿童避免不良网站伤害的协会,通过向学校和家长提供免费指导来保护儿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中国妇联等协会组织应发挥专业优势,针对学校、家庭及未成年群体提供专业指导。
作为重要的信息防线,媒体平台要继续加强“把关人”的作用,短视频平台已经做出了多项措施来严格把控内容质量。目前各短视频平台大多是平台内部利用“人工智能算法+人工”的审核方式,应该同时引入第三方平台来进行内容审核,例如:人民网为第三方服务的“内容审核云平台”,以减少短视频内容审核错误,可以有效地化解、分担风险。媒体平台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鼓励内容生产者生产积极向上的作品,同时对未成年用户群体以学习科普内容进行积极正面引导。
父母作为监护人在家庭中应该配合学校教育,同时主动学习加强关于媒介素养的有关知识,要提升自身媒介素养水平,正确引导教育子女的网络使用行为,以减少避免网络不良、危险内容带来的危害。
三、结语
互联网时代短视频传播中未成年用户群体保护体系建立任重道远,需要从政府、社会机构、媒体平台、学校、家庭、个人各方共同努力,构筑六位一体的保护体系,弘扬正能量,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姿麟.中国短视频行业的现状分析[J].电影评价,2018(10).
[2]第4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9年8月) [R/OL].2019-08-30.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908/P020190830356787490958.pdf
[3] 《抖音&快手用户研究数据报告》 (2018年4月) [R/OL].[2018-04-09] https://tech.qq.com/a/20180409/002763.htm.
[4]张开.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