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八部文献看近代汉语因果句的句序

2020-07-10李为政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连词现代汉语句式

李为政

(南昌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2)

引言

语序问题一直受到汉语语法学界的关注,但迄今为止相关研究多集中在某种结构上,涉及到复句层面的则不多,比较重要的有易匠翘[1]、贺阳[2]、朱斌[3]、郝静芳[4]、郭中[5]、李晋霞及刘云[6]等人的论著。这些论著的研究对象都是现代汉语中的复句,研究内容虽然各不相同,但都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同类型的复句分别存在哪些句序;就同一种句序而言,优势句序有哪些,弱势句序有哪些;不同句序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不同句序在语义上(如焦点分布)有什么不同;不同句序在句法上(如关联标记)有什么不同。复句句序是语序研究中十分重要、不可或缺的一环,作为复句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因果句的句序,在现代汉语领域中已出现了一批优秀成果,但在古代汉语领域中,类似成果还是比较少的,有待更深一步的研究。有鉴于此,本文以近代汉语的因果句句序为研究对象(1)根据蒋绍愚的看法,综合考虑语音和语法,近代汉语的上限应定在晚唐五代,下限应定在清初(18世纪中期)。但清初已不是很纯粹的近代汉语,因为这个时期的《儒林外史》《红楼梦》等作品的语言已基本上同现代汉语一样了,[7]所以近代汉语主干部分应是前四个断代,进行全面调查的语料也是从这四个断代选出的。《朱子语类》在使用时只取前29卷和后44卷,《三朝北盟会编》在使用时只取其中的《燕云奉使录》《茅斋自叙》《靖康城下奉使录》《靖康大金山西军前和议录》《绍兴甲寅通和录》《采石战胜录》等六篇。文中例句一律标明出处,没有标明的均选自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以晚唐五代《祖堂集》《敦煌变文校注》、宋代《朱子语类》《三朝北盟会编》、元代《新刊大宋宣和遗事》《新编五代史平话》以及明代《水浒传》《金瓶梅词话》为主要语料,从因果句句序产生的原因、句法语义特点和由果溯因句的发展等三方面来窥豹一斑,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一、两种句序产生的原因

近代汉语因果句的句序可分为由因及果和由果溯因两种。顾名思义,由因及果是原因句在前,结果句在后;而由果溯因是结果句在前,原因句在后。由因及果句的出现频率远高于由果溯因句,但由果溯因句因其特殊的句序受到了研究者更多的注意。在八部文献中,由果溯因句句式有“q,为p”“q,缘p”“q,因p”“q,由p”“q,以p”“q,缘是p”“q,为是p”“q,缘为p”“q,为缘p”“q,因为p”“q,为因p”“所以2q,p”“之所以q,p”“争q,缘p”“亦q,为因p”“所以2q,缘p”“所以2q,为p”“所以2q,以p”“所以2q,缘是p”“之所以q,缘p”“之所以q,以p”等21种之多。(2)本文的“所以1”是通常说的“所以”,用于由因及果句中;“所以2”则相当于“之所以”,用于由果溯因句中。另外这里只统计了一个原因句和一个结果句的情形,少数有两个原因句或两个结果句的未算在内,如“贤人所以异于圣人,众人所以异于贤人,亦只争这些子境界,存与不存而已”(《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七)以及“直为罪根深重,都缘不孝二亲。从此扑入坑中,常有铁轮在顶。动经千劫万劫,昼夜常受苦辛。”(《敦煌变文·父母恩重经讲经文》)

由果溯因句和由因及果句最大的区别自然是原因在前还是结果在前,这里的原因和结果均是哲学上的原因和结果。哲学中认为,客观世界里充斥着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关系,引起别的现象的现象是原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是结果,因此原因在前结果在后是绝对的。戴浩一指出,两个句法单位的相对次序决定于它们所表示的概念领域里状态的时间顺序,[8]所以上述时序性体现在语言中就形成了由因及果句,是对先因后果的一种陈述和推断,因而由因及果句序是一种自然句序。

然而原因和结果在人们的认知中不是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原因往往更受关注,这是因为结果往往是显而易见的,而原因往往是不易察觉的,需要根据结果去进一步地探求,并且一旦知道了原因,就可以举一反三,对结果理解得更加透彻。因此在语言表达上,原因句要更受重视,因而也更多地成为表达的焦点。原因句作为焦点被表达出来可以使用两种比较明显的手法:一是焦点标记,一是句序。近代汉语可以像现代汉语一样,用焦点标记“是”来标记充当焦点的原因:

(1)是他看得忒重,故他有“心小性大”之说。(《朱子语类》卷九十九)

(2)所以圣人说“敬以直内”,又说“义以方外”,是见得世上有这般人。(《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

(1)是用“是”来标记原因“他看得忒重”,(2)是用“是”来标记原因“见得世上有这般人”。在近代汉语中,上述焦点标记的使用并不多见,更为常见的是使用由果溯因句这种突显句序。正如张炼强所说,突显语序就是根据说话人的兴趣、态度、目的而采取的违反自然语序的语序,自然语序一旦改变为突显语序,就会突出表明语序所负载的信息中心的转移、说话人兴趣中心的所在以及他希望达到的交际目的。[9]可见由果溯因句序作为突显句序,目的是为了突显原因——这个句子内部信息强度最大的部分,使之成为信息焦点,同时也使听话人把注意力最大限度地集中在原因上。由于原因句处于句子后半部,因而符合“旧信息—新信息”这一汉语话语信息的排列规则:

(3)心之所以会做许多,盖具得许多道理。(《朱子语类》卷六)

(4)衙内随令伴当,即时叫将媒人陶妈妈来,把玉簪儿领出去,便卖银子来交。不在话下。正是:蚊虫遭扇打,只为嘴伤人。(《金瓶梅词话》第九十一回)

(5)刚才吃罢,忽门上人来报:“四宅老爹到了。”西门庆慌整衣冠出二门迎接,因是知县李达天,并县丞钱成、主簿任廷贵、典史夏恭基。(《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二回)

(6)学者须是求放心,然后识得此性之善。人性无不善,只缘自放其心,遂流于恶。“天命之谓性”,即天命在人,便无不善处。发而中节,亦是善;不中节,便是恶。人之一性,完然具足,二气五行之所禀赋,何尝有不善。人自不向善上去,兹其所以为恶尔。韩愈论《孟子》之后不得其传,只为后世学者不去心上理会。(《朱子语类》卷十二)

语义上突显焦点的由果溯因句包括以下两类:一类是“所以2/之所以”句,其中的原因句可以添加焦点标记“是”,如(2),也可以不加,如(3);一类是非“所以2/之所以”句,特点是无表果连词而有表因连词,且结果句与上文不紧密衔接,如(4)(5)(6)。(4)的结果句是“蚊虫遭扇打”,是评论性文字,与上文情节“衙内随令伴当……不在话下”之间没有紧密的衔接,将全句变为“只为嘴伤人,蚊虫遭扇打”,也是可以说得通的。(5)(6)亦是如此,分别变成由因及果句“因是知县李达天……典史夏恭基,西门庆慌整衣冠出二门迎接”和“只为后世学者不去心上理会,韩愈论《孟子》之后不得其传”,依然可以说得通。语义上的突显焦点是由果溯因句序产生的第一个来源。

赵元任[10]提到过在现代汉语口语中有一种追补语,也就是把临时想起的话加在一个已经完结的句子后,但不要这个追补语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这种“句子+追补语”的形式可以是一个由果溯因句,赵元任举的例子是:

(7)我今儿不去看戏了——因为天儿太热。

但赵元任同时强调,这种“句子+追补语”仅限于口语中,不包括在书面中出现的从句后置现象,因为书面中的从句后置是有意的,而“句子+追补语”只是一种无意之举。[10]赵元任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但忽略了书面上的并非都是书面语,也包含对口语的记录和仿拟,因此也会存在追补这个事实。“研究汉语史最基本的材料是历代的书面语”[11],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力图弄清书面语中由果溯因句哪些是追补,哪些不是。

文献中追补的部分正如贺阳[12]所说,是由于交谈时说话不完善而需要追补:

(8)黄主事道:“敢问尊号?”西门庆道:“学生贱号四泉,因小庄有四眼井之说。”(《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一回)

(9)只见老婆问道:“丈夫,你如何今日这般烦恼?”何涛道:“你不知,前日太守委我一纸批文,为因黄泥冈上一伙贼人打劫了梁中书与丈人蔡太师庆生辰的金珠宝贝,计十一担,正不知是甚么样人打劫了去。我自从领了这道钧批,到今未曾得获。今日正去转限,不想太师府又差干办来,立等要拿这一伙贼人解京。太守问我贼人消息,我回复道:‘未见次第,不曾获的。’府尹将我脸上刺下‘迭配……州’字样,只不曾填甚去处,在后知我性命如何!”(《水浒传》第十七回)

(8)中结果句是“学生贱号四泉”,是紧对“敢问尊号”的回答,其后的原因句“小庄有四眼井之说”显然是追补,不是刻意而为;(9)中结果句是“前日太守委我一纸批文”,是紧对“丈夫,你如何今日这般烦恼”的回答,其后的原因句“黄泥冈上一伙贼人打劫了梁中书与丈人蔡太师庆生辰的金珠宝贝……正不知是甚么样人打劫了去”更像是一个插入语,是一种追加性的解释,而结果句“前日太守委我一纸批文”与“我自从领了这道钧批……在后知我性命如何”则更像是一段完整的有时间先后顺序的叙述。

但在非会话语境中,由于结果句需要与上文衔接,而原因句不需要与上文衔接,所以会出现由果溯因句,这在本质上也是说话人对说话不完善而采取的追补:

(10)郑简公作书与燕照王,夜中作,娱作“举烛”字书内,送燕王,燕王得此书解之曰:“举者高也,烛者明也,欲使寡人高明而治道乎?”遂即退谗佞,进贤者,其国大治,由错于“举烛”之字也。(《敦煌变文·前汉刘家太子传》)

(11)便是它说“中”字不着。中之名义不如此。它说“偏”字却是一偏,一偏便不周遍,却不妨。但定夫记此语不亲切,不似程先生每常说话,缘它夹杂王氏学。(《朱子语类》卷九十七)

(10)中的结果句“遂即退谗佞……其国大治”通过“遂即”与上文紧密衔接,构成承接关系;(11)中的结果句“定夫记此语不亲切,不似程先生每常说话”通过“但”与上文紧密衔接,构成转折关系,二者的原因句只能后置,不能前置。语用上的追补是由果溯因句序产生的第二个来源。

由果溯因句的第三个来源是韵律方面的。由于押韵、文体方面的要求,在某些韵文语境中只能使用由果溯因句而不能使用由因及果句:

(12)辞君莫怪归山早,为忆松萝对月宫。台殿不将金锁闭,来时自有白云封。(《祖堂集·大颠和尚》)

(13)三停平等,一生衣禄无亏;六府丰隆,晚岁荣华定取。平生少疾,皆因月孛光辉;到老无灾,大抵年宫润秀。(《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九回)

(12)是“宫”与“封”押韵,所以必须使用由果溯因句;(13)是四六文体,前四后六,所以必须使用由果溯因句。

总之三个来源中,第一个来源形成的由果溯因句最多,第二个次之,第三个最少。正因为由因及果句是一种自然句序,而由果溯因句是一种变异句序,所以前者的出现频率远高于后者。

二、两种句序的句法语义特点

(一)倒装与非倒装

由果溯因句在句法上的一个特点是原因句的主语不能出现在表因连词前,只能出现在表因连词后,即有“q,表因连词SVP”,而无“q,S表因连词VP”,这是因为表因连词前的S是话题,而话题只能出现在句首,不能出现在句中。另外,近代汉语由果溯因句可分为可倒装句式和非倒装句式两种,前者的特点是原因句和结果句的位置可以互换,相应的倒装句式就是由因及果句,非倒装句式的特点是原因句和结果句的位置只能有果前因后一种,不可以互换。(3)可倒装句式、非倒装句式与可倒装句、非倒装句不同,前者是就句式而言的,后者是就具体的某个句子而言的。非倒装句式只包含非倒装句,但可倒装句式包含可倒装句和非倒装句两种,有的可倒装句式包含着非倒装句。如“汉常用策,缘他近古”(《朱子语类》卷八十六)一句,从句式上看是“q,缘p”,显然是可倒装句式,但此句本身是非倒装句,无法变为“缘他近古,汉常用策”,因为一旦这么变了,本来在后续句中回指先行句“汉”的“他”就会位于先行句,而被回指的“汉”则会位于后续句,这样“他”就无法指代“汉”了。据此,在前面提到的21种句式中,非倒装句式有“所以2q,p”“之所以q,p”“所以2q,缘p”“所以2q,为p”“所以2q,以p”“所以2q,缘是p”“之所以q,缘p”“之所以q,以p”等8种。剩下的13种均是可倒装句式,包括“q,为p”“q,缘p”“q,因p”“q,由p”“q,以p”“q,缘是p”“q,为是p”“q,缘为p”“q,为缘p”“q,因为p”“q,为因p”“争q,缘p”“亦q,为因p”,它们有相应的“为p,q”“缘p,q”“因p,q”“由p,q”“以p,q”“缘是p,q”“为是p,q”“缘为p,q”“为缘p,q”“因为p,q”“为因p,q”“缘p,争q”“为因p,亦q”。由此可见非倒装句式是“所以2”“之所以”式因果句,也就是说这两种句式是专用于由果溯因,而不能用于由因及果的。如果出现了“p,所以2q”以及“p,之所以q”,那么前者就容易与“p,所以1q”混淆,后者就容易与判断句“p,之所以q”混淆。(4)判断句“p,之所以q”指的是“‘显诸仁’,德之所以盛”(《朱子语类》卷七十四)这样的句子。其中的“之所以”不是表果连词,而是一个非短语结构,意思是“……的原因”。

由因及果句也可分为可倒装句式和非倒装句式两类,其中非倒装句式是“既”“既然”式因果句、表果连词独用句式以及其他绝大多数搭配句式,可倒装句式是除此之外的表因连词独用句式以及极少的搭配句式。表因连词独用句式如“为p,q”,由于与它们相应的由果溯因句没有现成的句式,因此需要存在相应的倒装用法以表达由果溯因;表果连词独用句式如“p,所以1q”等,由于与它们相应的由果溯因句有现成的句式,即“所以2”“之所以”式因果句,因此不需要存在相应的倒装用法以表达由果溯因。其他搭配句式绝大多数是由因及果句,只有极少例外是由果溯因句,这是由各句式的特点决定的:如果结果句的果标是时间副词以及承接连词如“为p,便q”和“缘p,于是q”,那么就没有由果溯因句,因为二者都是表示两种现象在时间上前后相接,所以只能用于由因及果句;(5)例外很少,整个近代汉语中仅发现一例,即“汝即贪于欢晏,染着色声,盖缘烦恼种深,却为无明业重。”(《敦煌变文·维摩诘经讲经文》)如果结果句的果标是累加副词或类同副词,那么就没有由果溯因句,因为这类副词在语义指向上是前指原因句或原因句的一部分,如果原因句移到了后面,就无法完成其前指的功能:

(14)又缘彼佛寿命稍长,修行亦远。(《敦煌变文·妙法莲华经讲经文》)

(15)因请他来这里坟上观看地理,被他说诱,又留他住了几日。(《水浒传》第三十二回)

(14)中类同副词“亦”前指“稍长”,同时后指“远”;(15)中累加副词“又”前指“请他来这里坟上观看地理”,同时后指“留他住了几日”。如果把原因句移到了后面,类同副词“亦”和累加副词“又”就无法完成其前指“稍长”和“请他来这里坟上观看地理”的功能。除了以上三种情形外的搭配句式,均有倒装用法。

“既”“既然”式因果句在近代汉语中没有出现倒装句式,其原因之一在于二者表达的是推断因果,而推断因果的句序比说明因果要固定。具体地说,推断因果本质就是逻辑推理,注重的是推断的过程,是因果关系的形成过程,其原因是推断的依据,结果是推断的结论,既然是逻辑推理,那么自然是依据在前结论在后,严格地遵守先因后果的时序性,受语用因素的影响较小。原因之二是与整个句子的信息结构有关。郭继懋[13]提出,由于“既然”所接的总是旧信息,且这些信息通常与上文中的某些语义有紧密联系,所以适合前置。这无疑是正确的。进一步说,推断结果就是被突显的部分,是焦点,且位于句子后半部分,符合“旧信息—新信息”这一汉语话语信息的排列规则的。

(二)单向与双向

因果句有单向和双向之分。邢福义[14]发现,虽然“既然”句的前一分句都表示理由,后一分句都表示结论,但理由不一定就是原因,结论也不一定就是结果。从前后分句跟原因、结果的关系看,又可分为两类:一是“既然”断果句,是以原因为根据,推断结果,理由和原因、结论和结果相一致;一是“既然”断因句,是以结果为根据,推断原因,理由指结果,而不是原因,结论指原因,而不是结果。近代汉语同现代汉语一样,也有这两种句子:

(16)今张濬既已出师,则臣固难束手待尽,已集蕃汉军五十万,欲直抵蒲、潼,与濬格斗。(《五代史平话·唐史平话》)

(17)孔子既不保他,必是也有病痛。(《朱子语类》卷二十八)

(16)中原因句是“张濬已出师”,结果句是“臣固难束手待尽……与濬格斗”,很显然是原因句描述的现象出现在前,结果句描述的现象出现在后,理由和原因、结论和结果相一致;(17)中原因句是“孔子不保他”,结果句是“必是也有病痛”,即说话人依据“孔子不保他”这一事实作出了“必是也有病痛”这样一种推断,很显然“依据‘孔子不保他’这一事实”出现在前,“作出了‘必是也有病痛’这样一种推断”出现在后,是由因及果,但在说话人的推断中却包含了依据形成的原因,是对依据形成的原因的一种推断,即正因为“有病痛”,所以“孔子不保他”,“有病痛”出现在前,“孔子不保他”出现在后,是由果溯因。可见存在两种不同的因果关系,两种不同的因果句序。我们把这种因果句叫做双向因果句,产生的机制在于结果句点明了原因句所描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就推断因果而言,原因句是推断的依据,当然要出现在前;结果句本身就是推断的结论,当然要出现在后,句序是由因及果,符合时间顺序原则,属知域,是主观世界中的因果关系。但这个结论的主要内容则是推断依据形成的原因,从这个角度看,句序又是由果溯因,不符合时间顺序原则,属行域,是客观世界中的因果关系。实际上就是“原因句(结果),结果句(原因)”,是由结果推原因,在主观因果关系中包孕着一个客观因果关系。与之相对,若结果句未点明原因句所描述现象产生的原因,也就是说没有由结果推原因这一层含义,则是单向因果句,如(16)。双向因果句在近代汉语中不多见,基本上是推断因果句,说明因果句则很少见,正是因为说明因果句很少用来表达由结果推原因这一层含义:

(18)既能来至道场中,定是愿闻微妙法。(《敦煌变文·三身押座文》)

(19)既然有此灵验之梦,莫非此处坊隅庙宇,有灵显之神,故来护佑兄长?(《水浒传》第九十七回)

(20)自家既有此身,必有主宰。(《朱子语类》卷九十七)

(21)惟其忧以天下,疑以天下,故无一己之忧疑。(《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七)(6)见相关的另一句“惟其无一己之忧疑,故能忧疑以天下。”(《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七)在客观世界中,先“无一己之忧疑”才能“忧以天下,疑以天下”,显然(21)是以“忧以天下,疑以天下”为根据,推测“无一己之忧疑”。

因果句中仍以单向因果句最为常见。正因为双向因果句基本上是推断因果句,说明因果句很少见,所以推断因果句不需要有由果溯因句,因为由因及果句就已经可以表达由果溯因的用法;而说明因果句需要有由果溯因句,因为由因及果句只能表达由因及果,表达不了由果溯因。这是“既”“既然”式因果句在近代汉语中没有出现倒装句式的第三个原因。

三、由果溯因句的发展

近代汉语后期还出现了以往不曾有的由果溯因句式,如在清初出现了“q,是因为p”:

(22)今日反不去,自然是因为昨儿气着了。(《红楼梦》第二十九回)

“q,是因为p”中的“因为”是表因连词,前面的“是”为焦点标记,标记原因句是焦点,如(22)是标记原因句“昨儿气着了”为焦点。前面曾提到在现代汉语初期形成的“之所以q,是因为p”也是如此:

(23)美国劳动界之所以能争得享受天然土地的权利,是因为美国的民治主义发展得最早。(张慰慈《美国劳动运动及组织》)

“之所以q,是因为p”中的“因为”是表因连词,前面的“是”为焦点标记,标记原因句是焦点。如(23)是标记原因句“美国的民治主义发展得最早”为焦点。现代汉语中还出现了“q,既然p”,尽管并不常见:

(24)他想得出更热闹的办法,既然丧事是要热闹的。

(25)天赐以为老师必定打扮打扮,既然是“发了财”。至少应整理整理东西,既然是要走。

近代汉语中已有“之所以q,p”“之所以q,缘p”“之所以q,以p”,到了后期又出现了“q,是因为p”,只要将前者的果标“之所以”添加到后者的q前,或将后者的因标“是因为”添加到前者的p前,或取代已有的因标“缘”“以”,就会形成“之所以q,是因为p”。当然,此句式之所以能在现代汉语中形成,印欧语系语言的影响起到了一定作用,英语中的相似句式很普遍:

(26)Thereasonbusiness people are interested in component technologyisthatyou can get your products to market much more quickly and that puts money on the bottom line.

(27)Thereasonmany mistakes were made in the pastisthatsome comrades attached no importance to study and they got so bogged down in routine matters that they seldom had time to absorb new ideas.

“the reason q is that p”译成汉语即“之所以q,是因为p”。“q,既然p”也是如此。近代汉语中已有大量由果溯因句,但都是说明因果句,而非推断因果句,“q,既然p”的出现很显然是把说明因果句的由果溯因类归到了推断因果句上。当然,此句式在现代汉语中的形成过程中印欧语系语言的影响起到了一定作用,英语中的此类似句式较为多见:

(28)I offered to take another job within the company at a lower salary,since(the owner) said the money he was paying me was causing the company to take a loss.

(29)Why am I not running,nowthatI've been released in the field?

“since”“now that”均有“既然”之义。“q,是因为p”“之所以q,是因为p”算不上真正句序的变化,因为在近代汉语中,“q,表因连词p”以及“所以2/之所以”这两类由果溯因句早已存在。而“q,既然p”是真正句序的变化,因为在近代汉语中,从未出现过推断表因连词用于由果溯因句中的情形。

近代汉语中的由果溯因句在数量上远低于由因及果句,具体情形见表1:

表1 近代汉语中由果溯因句的数量

这一是因为由果溯因句在表达上虽有优于由因及果句的地方,但毕竟是一种语用上的变体,因果句的本体仍是由因及果句,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仍比原因在后结果在前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7)张金桥、莫雷曾用实验的方式对汉语因果复句的心理表征项目互换效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证明了对汉语因果复句的理解是一个按照由因及果方向进行系列加工的认知过程。[15]尽管现代汉语中有大量的由果及因句,但这并不能改变人们在理解因果关系时按照由因及果方向认知的特点。近代汉语中的由果及因句占因果句总量的比例远不及现代汉语,可见近代汉语中人们在理解因果关系时更是按照由因及果方向来进行认知。二是因为突显原因、为了追补以及顺应韵律要求都会形成由果溯因句,但这些场合毕竟是比较少的。到了现代汉语中,由果溯因句的比重大大增加,在某些时候甚至超过了由因及果句,这里欧化影响起了一定的作用。贺阳[12]通过对明清语料和现代汉语语料的比较,发现进入现代汉语中,主从复句的“主句+从句”模式明显上升,并认为英语等印欧语系语言的影响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英语等印欧语系语言的因果句多是由果溯因句:

(30)Zickrick ruled out FDDI as a backbone technologybecauseit is still too expensive.

(31)Two are better than one,becausethey have a good reward for their work.

(30)(31)均是英语由果溯因句,使用的表因连词是because。当然,现代汉语中由果溯因句的比重之所以会大大增加,更重要的是因为汉语中原本就有由果溯因句,而且从数量上看还不算少,受英语等印欧语系语言的影响也可以说是符合了汉语自身的习惯。也就是说,现代汉语中由果溯因句使用频率的增加和新句式的出现,汉语自身的发展是主要原因,是第一位的;英语等印欧语系语言的影响是次要原因,是第二位的。

四、结论

近代汉语因果句的句序可分为由因及果和由果溯因两种,二者不同之处有五:一是出现频率不同,由因及果句的出现频率远高于由果溯因句。二是句序不同。因果关系具有时序性,在客观世界中,总是先有原因,后有结果,因此在语言中存在由因及果句是很自然的。然而原因和结果在人们的认知中不是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原因往往更受关注,在某些场合,说话人需要刻意强调原因的重要性,最佳方法就是使用由果溯因句,这是由果溯因句的一个来源,而对前一句话进行追补以及为适应韵律的需要而调整句序是它的另两个来源。三是原因句主语位置不同。由果溯因句原因句的主语不能出现在表因连词前,只能出现在表因连词后,而由因及果句原因句的主语既能出现在表因连词前,又能出现在表因连词后。四是倒装与非倒装句式不同。由果溯因句的非倒装句式是“所以2”“之所以”式因果句,其余均为可倒装句式;由因及果句的非倒装句式是“既”“既然”式因果句、表果连词独用句式以及其他绝大多数搭配句式,可倒装句式是除此之外的表因连词独用句式以及极少的搭配句式。五是出现双向因果句的频率不同。由果溯因句中出现双向因果句的频率要远高于由因及果句。在现代汉语中,由果溯因句的使用频率较之近代汉语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有了新句式的出现,这虽有英语等印欧语系语言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汉语自身发展所致。

猜你喜欢

连词现代汉语句式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表格大团圆,连词学得全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西夏语中的对比连词 djij2
特殊句式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