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数学培优的有效策略
2020-07-09邬如德
邬如德
摘 要:农村初中学生由于诸多原因,数学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如何让农村的薄弱学校变成“名校”,让学生成功“逆袭”,成为优等生,培优工作便有着巨大意义。教师应因地制宜,抓教研、抓教学、促培优,积极开展创新性学习等措施抓好数学培优补差工作。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培优;策略
引言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多以教师为主导,“灌输式教学”占大多数。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走入农村,不仅给农村经济带来了发展机遇,也给农村的教育行业带来了重大变革。在农村初中数学培优策略上,本文将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的价值
木桶定律告诉我们,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一个人究竟有多大的能力,也取决于他的短板。长久以来,数学作为一门拥有确定答案的学科,却成为很多学生所谓的“短板”,难倒了众人。很多学生却无法享受数学的乐趣,甚至把学习数学当做一种煎熬。每次做数学题时,精神潜意识就会变得紧张,认为自己答不出来,做不好题,也学不好数学。
在农村地区,时而流传着“总有一些孩子对数学有天生的劣势”“不开窍”“不适合学数学”的说法。针对所谓的不开窍,追究其本源,大多是由于文化因素等影响,对数学没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对数学产生的陌生感,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例如排斥感、缺乏自信心等。
所以,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去挖掘数学中蕴藏的那份神奇和美感。在当今信息爆炸时代,学好数学对于一个人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乃至他未来人生的方向,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会解答出一道题目的答案,考一个很好的高中,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而是为了让孩子从中找到乐趣,从而反哺他自己真实的生活,利用广阔的思维,不断地向外探索,从而打开更多新世界的大门。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图形欣赏与操作》这一章的内容中,就能很好地体现出数学中的对称美以及线条美等,而且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学时若能深入挖掘,带领学生看到数学的价值,必然可以让学生有极大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师应掌握农村和城市的教学区别
农村与城市教学模式有很多不同。农村家庭以务农为主,大多数农村家庭没有对孩子从小进行系统的培养,当孩子接触到数学这门严谨的学科中,有时难免会和他们的日常习惯产生落差,从而造成不适应。没办法学下去,加之诸多因素的影响,有些孩子需要帮家里务农、做家务等。不能够很好地对数学进行深入挖掘。加之农村的家长对孩子在学习方面,要求也不够严格。
教师要做好“督学”工作,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改变其惯有的依赖性。刻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除了不断努力联系之外,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是,要带领农村的孩子找到数学学习过程之外的那些乐趣。
比如,在数学学科中,计算能力是最为基础的一项,也是学生必须培养的,对此可以结合之前的一档综艺节目《最强大脑》,里面的许多项目例如华容道、数独、心算等等,都向我们展示了关于数学的奇美之处,引导学生,为学生创造能够发挥数学思维的特定环境,让农村的学生感受到外面的世界,让他们知道,原来数学这么好玩,它是不仅仅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方式,更成为一种潮流。
三、从多方面对数学进行再创造
首先,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再创造技能”。学生完成一道题,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可以想想看这道题是否还存在其他解法。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也许会算错、走弯路等,但学生在无数次的自我实践中,便会将这一逻辑潜移默化地内化成属于自己的某种优秀的思维技能,而這种优秀的思维技能在日后的生活中,能够帮自己解决的不仅仅是数学运算,而是映射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次,教师应当从自身授课的方式进行“再创造”。在新型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已经可以通过互联网观看任意相关教学。如果教师不再原有教材上对知识内容进行再加工、再创新,那无疑是浪费学生们的时间。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的对知识进行拓展和迁移。
比如,在“勾股定理”这一课的教学中,只是听这个章节名称就很抽象。可以先用与勾股定理相关的故事引出这节课。在1955年,希腊曾经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美丽的勾股树。教师还可以邮票的图像展示出来,通过对图形的欣赏,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使学生产生想要往下学的兴趣。在展示本节课中存在的知识点之后,到了进行习题练习的环节,不仅可以让学生给学生相互出题,也可以加入有奖作答环节,寓教于乐,最终达到能使学生对勾股定理进行灵活运用的目的。
在方式上,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可以设立奖项。例如给学生设立一个“创造之星”奖,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把对数学的学习变成一场有趣的游戏。赢了,会获得奖励;输了,也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也可以在班上设立一个“失败奖”。学习数学,首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失败的价值”,每次失败,都可以获得一个奖励,促使他们不断地尝试。也同时告诉其他学生,这个学生之所以失败很多次,是因为他练习了很多次。证明这个学生愿意不断地去钻研,去尝试。失败并不丢人,多次失败就会换来成功。正能量要相互传递,学生之间,也应时常将自己的收获和感分享给其他同学。
四、结束语
其实很多内容,不是有兴趣了才去学习,而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兴趣。数学就是这样一种越是学下去,越会使人产生兴趣的一门学科。在经历了多次练习之后,相信很多同学对于数学的学习都有了一种全新的体验,以前那种煎熬和阻碍会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广阔的思维方式和无数和对人生发展有帮助的专业技能,从而找寻到学习数学这件事本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继兰.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培优补差工作初探[J].都市家教月刊,2012(4):288-288.
[2]袁自贵.浅谈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优转差促中[J].课程教育研究,2014(8):152-153.
[3]王丽杰.基于初中数学培优辅差的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9(12):260-260.
[4]柳绪论.关于初中数学“培优辅差”有效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