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通窍止嗽散治疗过敏性鼻窦炎性久咳的效果评价

2020-07-09张磊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2期
关键词:通窍鼻窦炎体征

张磊

过敏因素属于过敏性鼻窦炎主要发病因素,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鼻塞、喷嚏、流涕等,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久咳不止情况,对于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影响较大,因此需尽早接受有效治疗[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其中以西替利嗪较为常见,其虽具备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仍然无法达到预期。我国中医在长期诊治中总结出中药治疗方法,并凭借良好的治疗效果受到广泛关注。本次研究选取62例过敏性鼻窦炎性久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价通窍止嗽散治疗过敏性鼻窦炎性久咳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62例过敏性鼻窦炎性久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以感冒或者呼吸道感染就诊,经胸片检查后未发现异常情况,未出现发热情况及肢体疼痛情况。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男21例,女10例;年龄12~25 岁,平均年龄(18.28±8.16)岁;病程10 d~3 个月,平均病程(1.55±1.05)个月;其中左侧鼻窦炎15例,右侧鼻窦炎12例,双侧鼻窦炎4例。研究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13~25 岁,平均年龄(19.11±7.08)岁;病程13d~3 个月,平均病程(1.63±9.28)个月;其中左侧鼻窦炎13例,右侧鼻窦炎13例,双侧鼻窦炎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检查后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主要症状为久咳不止,且持续时间≥14 d;②均为青少年,且年龄≤25 岁;③自愿参与且签署知情同意书;④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对相关治疗药物存在过敏情况;②未能积极配合临床治疗;③存在精神障碍或者意识障碍情况。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西替利嗪治疗,盐酸西替利嗪片(山西津华晖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556,规格:10 mg)口服,10 mg/次,1 次/d;如存在不良反应则改为早晚各1 次,5 mg/次。研究组接受自拟通窍止嗽散治疗,组方:黄芪、麻黄、荆芥、防风、苍耳子、辛夷、白芷、川芎、紫苑、百部、知母、五味子等,各种药材所用剂量需根据实际情况配置,以剂量最轻为主要配置原则。将上述药材添加适量水后煎煮至300~400 ml,分为两次服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久咳、鼻塞、头痛、喷嚏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经X 线片检查后显示正常,超过14 d 时间未见复发情况;有效:治疗后有久咳一定改善,鼻塞、头痛、喷嚏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经X 线片检查后显示患者鼻窦黏膜存在不清晰情况;无效:治疗后久咳、鼻塞、头痛、喷嚏等临床症状均未改变,或者存在进一步加重情况。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 症状评分:患者有咳嗽情况,存在3~9 个连续性喷嚏,且存在鼻塞与鼻痒情况评为1 分;患者有久咳情况,存在10~14 个连续性喷嚏,且存在交互性鼻塞与严重鼻痒情况评为2 分;患者有严重久咳情况,>15 个连续性喷嚏,且存在严重鼻痒情况,鼻塞已经影响正常呼吸评为3 分。体征评分为:患者中鼻甲、鼻甲、中隔存在肿胀情况评为1 分;患者下鼻甲与鼻底存在微小缝隙评为2 分;患者未见中鼻甲或者中鼻甲黏膜息肉样改变评为3 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症状体征评分(0.89±0.20)分低于对照组的(2.55±0.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3 讨论

过敏性鼻窦炎为一种耳鼻喉科常见多发病,过敏为主要发病因素,本质上属于鼻窦黏膜的非特异性变态反应,该疾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但大部分患者为青少年,且存在反复性的特点[2,3]。过敏性鼻炎时如不能积极接受有效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过敏性鼻窦炎,当病情进一步恶化后可伤及肺气,导致久咳不止情况,因此强调尽早接受临床治疗[4]。

目前临床上针对过敏性鼻窦炎的治疗方法较多,主要包括肥大细胞膜稳定剂、抗组胺药物、手术治疗、糖皮质激素吸入、中医治疗等,其中抗组胺药物较为常见[5]。西替利嗪属于一种组胺H1受体拮抗剂,具备较高的选择性,对于抗胆碱和抗5-羟色胺效果不明显,且不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由于该药物可直接作用于中枢H1受体,因此神经中枢性不良反应较为轻微,虽具备一定应用效果,但仍然未能达到预期,因此考虑更为有效的中医治疗[6,7]。

我国中医在长期诊治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法,认为过敏性鼻窦炎性久咳病机在于正气虚弱与风寒侵肺,导致肺气失调与鼻窍不通,在实际治疗时应当注重由内之外与益气固表,以散去肺中寒气为主要原则[8,9]。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通窍止嗽散是在止嗽散、苍耳子散和玉屏风散的基础上加减而成,不仅可起到宣肺开窍与祛风止咳的作用,还具备抗过敏、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可使患者鼻黏膜充血情况得到有效改善。苍耳子、辛夷、白芷是通鼻窍的药,但是药力偏弱,所以加入麻黄、荆芥、防风以加强祛风散寒的作用,能有效改善鼻黏膜的充血、水肿;川芎既能活血止痛,又能散风通窍;紫苑、百部善能止咳;知母清热润肺,以防郁久化热,并减轻麻黄的副作用;黄芪补气固表,五味子收敛肺气,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以上药物配伍使用能够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使鼻黏膜局部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对于以久咳为主要临床症状的过敏性鼻窦炎具有显著效果。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症状体征评分(0.89±0.20)分低于对照组的(2.55±0.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通窍止嗽散对于过敏性鼻窦炎性久咳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在邱永亮[10]的研究中,用止咳鼻敏散治疗36例以久咳为主要临床症状的过敏性鼻窦炎患者,结果痊愈30例,好转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证实了宣肺开窍、祛风止咳类中药对该病的治疗作用,与本次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

综上所述,针对过敏性鼻窦炎性久咳患者采用通窍止嗽散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通窍鼻窦炎体征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学分布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感音性耳聋大鼠HMGB1/RAGE信号通路的影响
变异性鼻炎应用通窍鼻炎片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的效果观察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抗生素(阿奇霉素)与鼻窦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效果观察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疏风通窍汤对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黏膜恢复的影响分析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滋肾通窍饮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清生长激素、视网膜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的影晌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