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一号方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2020-07-09林英健胡金明刘桂金张海瑶
林英健 胡金明 刘桂金 张海瑶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病、多发病,是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剧,对人们健康的危害更加突出,大部分急性脑梗死多伴有肢体功能活动障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本研究给予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胡金明省名中医的经验方中风一号方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7月在本院住院的60例急性脑梗死伴肢体活动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0~74 岁,平均年龄(68.3±5.8)岁;病程2~70 h,平均病程(29.8±13.5)h;NIHSS 评分2~12 分,平均NIHSS 评分(7.9±2.0)分。治疗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61~73 岁,平均年龄(67.5±6.0)岁;病程1~72 h,平均病程(30.2±14.0)h;NHISS 评分2~11 分,平均NHISS 评分(8.1±2.1)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NHISS 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4]
1.2.1 中医诊断标准 有中医“中风”的相关症状,如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主症必须有肢体功能活动障碍,舌脉为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涩。
1.2.2 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且有肢体功能活动障碍,有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检查支持。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2]①年龄<75 岁;②以脑梗死常见临床症状为首发症状,发病时间1~3 d,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有影像学的诊断依据;③有肢体功能活动障碍;④肢体肌力2~4 级;⑤NHISS 评分2~10 分。
1.3.2 排除标准[3]①年龄≥75 岁患者;②病情危重,易出现生命体征变化的患者;③有肝、心、肾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④不伴肢体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⑤无法合作的患者(如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等)。
1.4 方法
1.4.1 对照组 给予抗血小板、稳定斑块、神经营养、肢体功能锻炼、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等常规内科治疗,疗程为14 d。
1.4.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胡金明省名中医的经验方中风一号方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中风一号方主要中药成分:熟地15 g、山药15 g、山茱萸15 g、茯苓15 g、全蝎10 g、地龙10 g、川芎10 g、桃仁15 g、红花10 g、沙参15 g、当归15 g,1 剂/d,水煎服,连续服用14 d。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副穴:肩俞、曲池、外关、合谷、环跳、委中、足三里、太冲、风市、承山[4]。1 次/d,行针5 min,留针30 min,疗程为14 d。
1.5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5.1 临床疗效 痊愈:生活能治理,肌力正常,恢复至5 级;显效:生活大部分能治理,患侧肢体功能明显改善,肌力在原有基础上提高2~3 级;有效:肢体功能部分改善,肌力在原基础上提高1 级;无效:经过1 个疗程的治疗,肢体功能障碍症状无改善[5]。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2 神经功能 根据NIHSS 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包括意识情况、凝视、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忽视10 个项目,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越差。
1.5.3 日常生活能力与肢体功能评分 根据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根据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价肢体功能,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肢体运动功能越强。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 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3.8±1.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1.1)分,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与肢体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Barthel 指数、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 指数、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Barthel 指数、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79.8±5.9)、(79.8±6.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3±5.1)、(63.1±5.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b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 指数、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 指数、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bP<0.05
3 讨论
古代著名医家叶天士早已阐明,中风之发生乃“精血衰耗,水不涵木……内风时起。”肝肾阴虚是中风发生的根本[6]。第六届广东省名中医胡金明认为,肾精气不足、元气亏虚是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人至老年,若肾阴亏虚,阴气不足,脉道失养,则血行涩滞而致瘀,若肾阳虚而生内寒,失于温煦而血瘀,肾气虚生化失职,日久致瘀,瘀血阻滞,肢体脉络失养则偏瘫,故肾虚精亏、脉络瘀滞为主要病机,并自拟中风一号方在临床应用推广,该方应用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沙参补益肝肾,全蝎、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当归共奏活血通络的功效,在临床获得较好的效果[7-9]。
醒脑开窍针刺法是石学敏院士于1972年设立的治疗中风病的方法,在“脑为元神之府”等理论指导下,起到醒神开窍、通调元神的作用,相关研究证实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能改善脑血流量,对脑神经细胞有一定的修复与保护作用,在改善肢体功能障碍方面较传统针法更具优越性[10,11]。针刺主穴为内关、人中、三阴交,副穴:肩俞、曲池、外关、合谷、环跳、委中、足三里、太冲、风市、承山,能与中风一号方共奏醒脑开窍、滋补肝肾、活血通络之效[12]。本研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说明胡金明省名中医的经验方中风一号方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此外,治疗后,NIHSS 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3.8±1.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1.1)分,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 指数、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Barthel 指数、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79.8±5.9)、(79.8±6.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3±5.1)、(63.1±5.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胡金明省名中医的经验方中风一号方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均能保护脑神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两种方法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相得益彰[13-15],说明该治疗方案在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综上所述,广东省名中医胡金明经验方中风一号方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