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钙与樟脑酚治疗慢性牙髓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7-09侯帅
侯帅
牙髓炎指发生于牙髓组织的炎性病变疾病,其发生原因相对复杂,与细菌入侵牙齿中心牙髓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牙科疾病之一,患者主要的症状为牙齿疼痛。从现状来看,牙髓炎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根管治疗,其治疗效果相对确切,但是根管治疗所填充的药物类型不同其治疗效果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1]。樟脑酚是根管治疗牙髓炎的常见药物之一,其短期疗效相对理想。受樟脑酚自身细胞毒性可能演变发展为半抗原的影响,直接刺激根尖周组织,反而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长期治疗效果。氢氧化钙作为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的人工制剂,具有强碱性等鲜明特点,能有效灭菌杀菌,诱导形成硬组织,大大增加根尖孔的封闭性,进一步提高总体治疗效果[2]。同时,氢氧化钙中钙离子释放能明显削弱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大大减少生成细胞间液及渗出量,有助于炎症恢复及减轻疼痛程度。鉴于此,本文重点探究氢氧化钙与樟脑酚在其中的医治疗效,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8年4月~2019年5月收治的90例慢性牙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牙髓炎的诊断标准,并且于知情条件下签署实验同意书,基本排除失语、恶性肿瘤、合并精神疾病及合并传染性疾病的情况。所有患者根据随机盲选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2∶13;年龄35~63 岁,平均年龄(48.6±5.5)岁;合并糖尿病5例、冠心病3例及其它疾病1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31∶14;年龄36~64 岁,平均年龄(48.5±5.6)岁;合并糖尿病5例、冠心病2例及其它疾病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存在研究药物过敏的情况;患者患牙牙周袋深度均超过4 cm;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局部麻醉后接受开髓处理,逐一拔除完整牙髓,术前使用型号15 扩大针测定明确其根管的操作长度,必要时借用X 线进行辅助,选择型号15~40 扩大针及H 型锉利用交替逐步后退法提前备好根管,仔细冲洗局部完成消毒。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即:医护人员将香油放置根管内,2 d 后复诊于根管中放置樟脑酚,待绵捻处理后选择氧化性暂时封闭,控制其封闭厚度不得超过3 cm,直至7 d 后复诊取出根管中绵捻,常规消毒处理根管再使用Vitapex糊剂及牙胶尖侧压法填充根管,填充时使用磷酸锌垫底。观察组实行氢氧化钙及樟脑酚治疗,即:医护人员将氢氧化钙糊剂直接封入患齿,利用螺旋填充器送入根管,待送入根管后选择氧化锌暂时封闭,控制其封闭厚度不得超过3 cm,直至14 d 后复诊取出氢氧化钙糊剂,常规消毒处理根管后,使用Vitapex 糊剂及牙胶尖侧压法填充根管,填充时使用磷酸锌垫底。此外,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0 d,然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临床疗效标准: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患齿无异常松动,咀嚼功能恢复正常为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患齿轻微异常松动,咀嚼功能趋向正常为有效;临床症状、患齿松动、咀嚼功能均无明显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以视觉模拟评分法为参照,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患齿的疼痛程度,分数越低说明疼痛感越轻微;并且交由接诊医生进行检查后评估其患齿的活动程度,分数越高,说明活动程度越好。同时,将滤纸逐一裁减成2 mm×10 mm 条状,利用滤纸吸附法分别收集两组患者龈沟液样本,待完成收集后添加0.5 ml PBS 缓冲液静置30 min 后,放入温室内震荡10 min,再低温状态下离心处理20 min,放置于Eppendorf 管中予以登记编号冷藏保存。使用全自动酶标仪利用ELISA 方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龈沟液中古IL-8 及TNF-α 水平波动幅度,所有试剂及操作流程均不得脱离相关说明书[3]。③观察两组患者是否出现牙龈红肿、牙龈出血及皮肤红疹等不良反应,计算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在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22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6例、无效12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4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0,P<0.05)。
2.2 两组治疗后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患齿活动度评分、TNF-α 及IL-8 分别为(1.84±0.89)分、(0.83±0.52)分、(3.49±0.42)ng/ml、(8.29±3.69)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2.83±1.54)分、(1.29±0.97) 分、(4.27±1.63)ng/ml、(13.52±5.07)ng/ml,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后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牙龈红肿1例、牙龈出血1例;对照组出现牙龈红肿4例、牙龈出血3例、皮肤红疹2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44%(2/45)低于对照组的20.00%(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5,P<0.05)。
3 讨论
慢性牙髓炎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牙科疾病,其发生原因相对复杂,与细菌感染造成牙齿龋坏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并且大多数患者患齿以轻微咬合疼痛及叩痛为集中体现,普遍无剧烈自发性疼痛,少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轻微钝痛或阵发性隐痛,对患者日常生活及饮食的影响相对深远,极大程度上削弱患者自身生活质量[4,5]。目前临床治疗牙髓炎及牙周炎以根管治疗为主要方法,往往以常规机械清创或化学清创等方法为基础再进行手术治疗,能有效清理根管内炎症牙髓及所有坏死物质,以达到消毒及填充根管的目标,预防根管内感染性内容物刺激根尖周围组织,反而出现根尖周围病变,极大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其咬合痛苦程度。
同时,根管填充是临床根管治疗慢性牙髓炎的关键性环节,其填充目标包括封闭根尖孔及消除死腔,一旦填充方法不得当则大大增加治疗失败的发生风险,并且填充药物类型不同其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6]。樟脑酚是临床根管治疗慢性牙髓炎的常用填充药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收敛效果,而氢氧化钙属于化学性质稳定的人工制剂,其钙离子不止能削弱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更能有效杀菌抑菌及诱导形成硬组织[7,8]。本次研究中纳入两组慢性牙髓炎患者分别实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氢氧化钙联合樟脑酚治疗(观察组),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氢氧化钙联合樟脑酚治疗的效果显著。此外,除有效缓解疼痛外,氢氧化钙能充分发挥自身强碱性的作用,减轻患齿松动程度,尤其是氢氧化钙封入患齿后,缓慢释放钙离子,极大程度上减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生成细胞间液,反而有效中和牙髓组织炎性病变所产生的酸性物质。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针对慢性牙髓炎患者采取氢氧化钙及樟脑酚治疗具备明显的疗效,可促进患者疼痛症状的改善,并使炎症因子得到控制,进一步使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具备推广及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