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对口腔种植患者美学效果的影响分析
2020-07-09赵志鹏
赵志鹏
口腔种植是临床开展率较高的一种修复技术,目前种植技术发展较快,技术类型也较为多样,口腔种植技术选择较多,但是口腔种植存在牙槽骨吸收问题,对口腔修复效果尤其是美学效果造成了一定影响[1,2]。为进一步探索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口腔科领域探索拔牙位点保存技术,该技术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多,为进一步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对口腔种植患者美学效果的影响,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期间在本院行口腔种植治疗的60例患者,对比分析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的种植效果和美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期间在本院行口腔种植治疗的6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存在拔牙后牙列缺损、种植牙需求。将患者根据拔牙位点保存情况分为常规组和位点保存组,各30例。位点保存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4~62 岁,平均年龄(33.11±19.03)岁;共32 颗患牙;病因:慢性根尖周炎11 颗、牙周炎12 颗、根折9 颗。常规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4~63 岁,平均年龄(33.02±19.03)岁;共33 颗患牙;病因:慢性根尖周炎12 颗、牙周炎12 颗、根折9 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试验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前牙位置为单颗缺损;无拔牙禁忌证;既往体健;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牙周组织疾病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不能控制者;依从性较差者或失访者等。
1.3 方法
1.3.1 常规组 患者拔牙处理后常规进行种植体种植。前牙黏膜麻醉后术区和麻醉穿刺点采用2%碘伏彻底消毒,分离牙龈,采用牙钳拔牙,避免损伤牙龈,拔牙后清除局部感染组织、根尖肉芽与囊肿,微创条件下采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创面,彻底清理牙槽内的异物,拔除创面上放置消毒纱布棉卷,指导患者用力咬合30 min,然后取出纱布卷并缝合。术后使用抗生素3~5 d,拔牙后复查X 线片等影像学检查,牙槽窝愈合后开展种植体植入治疗。
1.3.2 位点保存组 患者采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拔牙及清创操作同常规组。拔牙后创面彻底冲洗后采用不翻瓣技术,Geistlich Bio-Oss 骨粉(盖斯特利商贸有限公司)100~200 mg,充填牙槽窝,要求宽度与相邻牙齿骨面持平或高出0.5 mm,高度高出牙槽嵴0.5 mm;填充完成后覆盖胶原膜,采用钛钉固定,明胶海绵封闭创面,术毕含漱口腔。术后8~10 d 拆线塑形,制作马里兰桥临时义齿软组织塑形处理,愈合后延期种植手术。术后使用抗生素3~5 d,复查X 线片等影像学检查,牙槽窝愈合则开展种植体植入治疗修复。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种植效果 种植牙后随访5 个月,锥形束CT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牙槽骨宽度、高度、密度,同时治疗后测量唇腭向和垂直向的骨吸收量情况。
1.4.2 美学效果 采用本院自制口腔种植美学效果调查问卷评估治疗的美学效果,评估指标包括牙槽骨宽度、高度、骨密度、骨吸收量、牙龈颜色、软组织形态、视觉角度等指标,总分为0~200 分,分值越高表明美学效果越好。评分160~200 分为非常美观;评分120~159 分为美观;评分<120 分为不美观;美观度=(非常美观+美观)/总例数×100%。预调查显示,该问卷Cronbach’s α 系数0.82,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2~0.86,该调查问卷效信度良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槽骨宽度、高度、密度及治疗后唇腭向、垂直向骨吸收量比较 两组患者均种植成功,种植体周无放射性透射区,种植体稳定无松动,邻近骨质稳定,无疼痛麻木感。治疗后,位点保存组牙槽骨高度、牙槽骨宽度、牙槽骨密度均大于常规组,唇腭向骨吸收量、垂直向骨吸收量均小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美学效果比较 位点保存组口腔种植美观度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槽骨宽度、高度、密度及治疗后唇腭向、垂直向骨吸收量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槽骨宽度、高度、密度及治疗后唇腭向、垂直向骨吸收量比较()
注:与常规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患者美学效果比较(n,%)
3 讨论
慢性根尖周炎、牙周炎、根折等疾病均为口腔科常见病,该类疾病可引起牙列缺损,为保证牙列美观改善口腔功能应及时进行拔牙及口腔种植治疗,以保证患者恢复正常牙齿外观[3]。常规口腔种植治疗多在拔牙后等待局部愈合后再进行种植治疗,但是牙槽窝内血凝块可引起牙槽骨代谢异常,导致骨组织被吸收,进而出现牙槽骨高度、宽度下降问题,严重者骨量吸收可达到50%,亟待改善[4]。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是为改善牙槽骨吸收而研发的口腔种植技术,该技术拔牙后采用不翻瓣技术对周围损伤较小,有利于牙槽窝内血液运行,而拔牙后尽早填充骨粉,可防止牙槽骨进一步吸收,最大程度保留了牙槽骨的完整性,同时也避免了进一步骨吸收,为口腔种植提供了最佳条件[5,6]。拔牙后位点保存术相关文献报道显示,经过该技术处理后,种植区域骨质良好且重组骨质丰富,可进行保证种植体的种植效果稳定和可靠,而未经该技术处理者则容易出现牙槽骨高度、宽度缩小,骨密度降低问题,种植后稳定性和外观均较差[7,8]。本次研究结果可知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可更好的维持牙槽骨外观和骨密度,有效解决了牙槽骨吸收的问题,为维持种植体良好的的稳定性和牙列外观创造了良好条件。
综上所述,将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应用于口腔种植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拔牙及种植牙后骨吸收问题,有助于提升整体美学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