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动力学监测预测新生儿脓毒症休克液体复苏反应性的价值
2020-07-09李建波何晓光李宁
李建波 何晓光 李宁
严重感染可引发液体失衡和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导致各组织器官损伤引发脓毒症休克[1],改善脓毒症休克预后关键的因素之一是早期进行积极有效的液体复苏,新生儿与成人相比脓毒症休克血流动力学变化更为复杂[2]。超声监测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能够实时动态评估液体复苏情况,指导临床决策和用药,提高救治成功率,本研究特选取本院63例脓毒症休克患儿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儿6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对液体治疗有无反应分为有反应组(27例)和无反应组(36例)。纳入标准[3]:收缩压低于同龄儿正常血压2 个标准差或血压比正常同龄儿第5 百分位低或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或具以下任意2 条:①尿量<0.5 ml/(kg·h);②血乳酸超过正常2 倍;③不能解释代谢性酸中毒;④中心体温与中心体温差>3℃;⑤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排除标准:存在快速补液禁忌证;胎龄<37 周或出生体重<2500 g;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严重营养不良或贫血、资料不完整等患儿。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按照脓毒症休克给予相应抗感染、液体复苏、适当镇静、控制血糖、血管活性药物等相应治疗。血流动力学监测采用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系统(NICaS),电流沿着阻抗最低(血液阻抗最小)路径通过,通过全身阻抗变化计算SVRI、CI、SV、CO(身高、血压、体重计算)等参数。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性别、胎龄、出生体重、体温、HR、SNAPPE-Ⅱ评分、碱剩余、乳酸、血小板、CRP、血培养阳性、扩容液体量)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SVI、FTc、SMII、SVV、HR)。比较所有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1、6 h 的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CO、CI、SV、SVRI)。有反应组△SVI(SVI 变化率)≥10%,无反应组△SVI<10%,△SVI 根据治疗前后SVI 计算[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体温、HR、SNAPPE-Ⅱ评分、碱剩余、乳酸、血小板、CRP、血培养阳性率、扩容液体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患儿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患儿治疗后1、6 h 的HR、MAP、CO、CI、SV、SVRI 水平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有反应组患儿的SVV 明显高于无反应组,FTc 明显低于无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SVI、FTc、SMII 均明显高于治疗前,SVV、HR 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n,,n(%)]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n,,n(%)]
注:两组比较,P>0.05
表2 63例患儿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2 63例患儿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1 mm Hg=0.133 kPa
表3 两组患儿液体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儿液体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注:与无反应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本组治疗前,bP<0.05
3 讨论
病原微生物释放的内毒素、外毒素刺激内皮细胞、肥大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生成作用于血液和心血管系统、引起微循环障碍为脓毒症休克本质,其诊治策略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为早期液体复苏及严谨有效的液体管理[5]。目前临床医生认为6 h内早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是黄金手段,在液体复苏治疗时需全面、及时、准确评价休克时血流动力学状态及液体反应性,不断调整治疗方案[6,7]。通过试验得出结果:患儿治疗后1、6 h 的HR、MAP、CO、CI、SV、SVRI 水平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有反应组患儿的SVV 高于无反应组,FTc 低于无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SVI、FTc、SMII 均明显高于治疗前,SVV、HR 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新生儿脓毒症休克液体复苏治疗反应性中有重要的预测价值,能够预测液体反应性,动态的观察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提高治疗水平,值得大力推广使用。但此次研究样本量较小,可能有一定偏倚,需要更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