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妊娠的影响观察

2020-07-09李春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2期
关键词:肌瘤腹腔腹腔镜

李春玲

子宫肌瘤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属于女性生殖系统的良性肿瘤。据不完全统计:将近20%的育龄期女性患有子宫肌瘤[1]。近年来,由于我国人们生活方式、环境、饮食结构不断变化,子宫肌瘤的发生率显著增高,且发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2]。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手段,传统手术创伤性较大,术后恢复速度慢,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整体治疗效果一般。有学者[3]认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患者疼痛感较轻,更符合微创理念。基于以上背景,本文纳入本院2015年8月~2018年9月收治的86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研究,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8月~2018年9月 本院收治的8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3例。实验组患者年龄23~49 岁,平均年龄(36.52±5.59)岁;肌瘤直径1.8~6.9 cm,平均肌瘤直径(4.28±1.59)cm;病程1~6年,平均病程(3.52±1.58)年;肌瘤数目2~8 个,平均肌瘤数目(5.06±1.57)个;肌瘤位置:12例肌壁间、18例浆膜下、13例阔韧带。对照组患者年龄24~48 岁,平均年龄(36.58±5.51)岁;肌瘤直径1.9~6.8 cm,平均肌瘤直径(4.31±1.54)cm;病程2~5年,平均病程(3.55±1.51)年;肌瘤数目3~7个,平均肌瘤数目(5.08±1.51)个;肌瘤位置:14例肌壁间、17例浆膜下、12例阔韧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均满足《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4]中对“子宫肌瘤”诊断标准,均经B 超、实验室检查确诊;②年龄>18 岁;③意识清醒,可正常沟通、交流;④患者、家属均已签署与本次研究有关的知情同意书;⑤无器质性疾病者。

1.2.2 排除标准 ①处于哺乳、妊娠期女性;②中途退出本研究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合并其他妇科疾病者;⑤存在认知、心理、精神障碍者;⑥存在手术禁忌证者;⑦存在酒精、药物滥用史者;⑧存在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疾病者;⑨合并重大感染性疾病者;⑩临床资料不真实、不完整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术前予以抗感染治疗,腰硬联合麻醉,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打开腹腔,详细探查腹腔结构,观察子宫肌瘤盆腔粘连状态、大小、数量以及位置等,以常规方法对子宫肌瘤以及周围组织进行游离、剔除,术后以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缝合切口。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术前予以抗感染治疗,全身麻醉,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常规消毒术区,取脐孔、反麦氏点、麦氏点作为手术切口,对于子宫肌瘤较大者,应将手术点向上移动1~2 cm,扩大其中一个麦氏点,以便取出肿瘤。建立人工气腹,充气之后协助患者取臀高头低位,详细检查肌瘤分布情况及个数,对于肌瘤体积较大者,则予以垂体后叶素2 支经皮注射,用电凝钩将子宫肌瘤包膜打开,以子宫抓钳取出肌瘤组织,反复探查腹腔,防止肌瘤残留,判断无活动性出血后,术后以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缝合切口。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VAS 评分、1年内妊娠率。①术后恢复指标包括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②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所有患者住院期间盆腔粘连、肠梗阻、切口感染发生情况。③VAS[5]评分总分10 分,0 分为无痛,1~3 分为轻度疼痛,4~6 分为中度疼痛,7~10 分为重度疼痛,分值越低,疼痛感越轻。④1年内妊娠率:随访1年,统计所有患者妊娠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VAS 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术后1、3、5 d的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VAS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VA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4 两组1年内妊娠率比较 随访1年,实验组28例妊娠,占比为65.12%(28/43);对照组17例妊娠,占比为39.53%(17/43)。实验组1年内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401,P=0.0176<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患者临床症状以月经过多、白带异常、阴道不规则流血为主,是由于子宫平滑肌增生过度所致,同时存在少量的结缔组织。子宫肌瘤患者肌瘤体积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癌变的可能性较大,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等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6]。当前,临床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由于肌瘤位置、大小、数量的不同,患者往往存在个体差异,在治疗时应因人而异,对于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可选择子宫切除术,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选择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

本研究提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安全、有效。陈卫东[7]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接近,针对本次研究结果分析如下:腹腔镜具有多角度旋转、放大、照明等功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在腹腔镜的辅助下扩大了医生手术视野,医生可实时观察肌瘤的大小、位置等,提高了手术操作精准性,避免对正常的组织、器官造成损伤,术后反复检查,避免盆腔粘连。另外该术式不需要开腹,避免腹腔长期性接触空气,导致细菌定植腹腔而引发腹腔感染,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微创性,极大的减轻了机体免疫反应、炎症反应、应激反应,促进子宫以及周围组织修复,维持机体内分泌平衡性,减轻了对性功能、卵巢功能的影响,提高术后妊娠率,与传统手术比较,具有明显优势。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妊娠率,且疼痛感较轻,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将该术式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肌瘤腹腔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3D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应用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米非司酮联合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分析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