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免疫检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0-07-09彭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2期
关键词:免疫吸附病毒感染乙型肝炎

彭飞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泛噬性病毒,近年来我国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通常伴随不同程度的血液功能障碍[1]。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患者极易形成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化,若患者未获得及时、有效的诊治处理,极易发展成为肝衰竭或肝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严重的威胁性。调查显示,当前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群已超半数,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比例已达1/13,这意味着现阶段我国存在大量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2]。早期诊断对患者的后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能够有效预防肝炎等疾病。现阶段临床上通常将血清学标志物水平作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复制活跃度的评价指标[3]。本次研究将着重讨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5月于本院进行诊治处理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经相关标准被确诊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8∶82,平均年龄(38.83±2.19)岁。本次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确认书。

1.2 方法 首先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液样本,采集过程中患者需保持空腹状态,采集时间为清晨,采集体积为3 ml,并对血液样本实施离心、分离上清液等处理,随后置于低温环境中储存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检测仪器为酶联免疫检测仪,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检测仪器为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种检测方式对血清标志物的阳性检出率,血清学标志物包括HBeAg、HBsAg、HBcAb、HBeAb、HBsAb。

1.3.1 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中,血清学标志物水平临界值的计算方式如下[4]:CO 数值=OD×2.1,其中OD 为阴性对照组均值。若HBsAb、HBsAg 及HBeAb的S/CO>1,则认定为阳性;若HBcAb、HBeAg 的S/CO<1,则认定为阳性。

1.3.2 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中,HBsAg、HBsAb 的检测方式为定量法,若HBsAg>0.05 IU/ml,则认定为阳性;若HBsAb 水平>10 IU/mL,则认定为阳性。HBeAg、HBcAb、HBeAb 的检测方式为标本相对光强度/临界相对光强度比值法,若HBeAg、HBcAb 的比值>1,则认定为阳性;若HBeAb 的比值<1,则认定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中,HBeAg、HBsAg、HBcAb、HBeAb、HBsAb 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6.50%、47.50%、69.50%、14.50%、18.0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中,HBeAg、HBsAg、HBcAb、HBeAb、HBsAb 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8.50%、69.50%、70.50%、36.50%、17.5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HBeAg、HBsAg、HBeAb 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检测方式对HBcAb 与HBsAb 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测方式对血清学标志物的阳性检出情况比较[n(%),n=200]

3 讨论

乙型肝炎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传染性病症,致病菌为乙型肝炎病毒,患者的临床表征主要为干呕恶心、食欲不振、肢体乏力等症状。血清学指标一直是乙型肝炎病毒临床诊断的常用指标,它能够有效反映病毒在患者体内的转变过程,其中常用的血清学标志物包含HBeAg、HBsAg、HBcAb、HBeAb、HBsAb等[5]。若HBeAg、HBsAg 及HBcAb 的检测结果呈阳性,则表明患者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且具有强烈的传染性;若HBeAb、HBsAg 及HBcAb 的检测结果呈阳性,则表明患者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且复制较少,但仍旧存在一定的传染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均是现阶段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免疫检测手段,其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有效检测患者体内的血清学标志物水平,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获得乙型肝炎病毒的阳性检出率,免疫检测效果比较理想。虽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检测成本相对较低,但操作步骤相对繁杂,检测结果极易受到多种因素干扰,因此检测结果的误差性相对较高。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是指通过微粒子化学发光技术对人体内的微量成分及药物浓度进行定量测定,是一种高稳定性、高敏感度、高特异性的检测方式[6,7]。此外,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操作流程相对简便,而且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取精准的检测结果,临床应用价值十分理想。本次研究发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中,HBeAg、HBsAg、HBcAb、HBeAb、HBsAb 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6.50%、47.50%、69.50%、14.50%、18.0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中,HBeAg、HBsAg、HBcAb、HBeAb、HBsAb 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8.50%、69.50%、70.50%、36.50%、17.5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HBeAg、HBsAg、HBeAb 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检测方式对HBcAb 与HBsAb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再次表明,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鉴别诊断,相较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效率更高,有助于提升乙型肝炎病毒的临床检出率。

随着医学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逐渐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工作中普及。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完美融合了发光技术与免疫测定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对微量抗原或抗体进行半定量及定量检测,从而提升检测效果[8]。相较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在免疫检测过程中不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反应时间明显缩短,检测效率及检测精准度均明显提升。相关研究证实[9],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工作中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及检测灵敏度。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涉及到电化学检测原理与免疫测定原理,并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使检测人员能够在电极表面清晰地观察到乙型肝炎病毒的特异性发光反应,从而获得理想的检测结果。有研究指出[10],相较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可清晰地呈现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及传染进度,能够为患者的临床诊断及后续治疗提供指导性的意见及建议,具有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鉴别诊断,有助于提升乙型肝炎病毒的临床检出率,同时能够为后续的相关治疗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临床应用价值十分理想。

猜你喜欢

免疫吸附病毒感染乙型肝炎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本刊常用的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二)
全面化心理行为干预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围生期中的应用观察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免疫吸附疗法让风湿类患者绝处逢生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食品检测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