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纤支镜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2020-07-09利桂河杨培文李秋明韩慧陈效强袁柏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2期
关键词:纤支镜喉镜插管

利桂河 杨培文 李秋明 韩慧 陈效强 袁柏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特征为持续性气流受限,患病率较高[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病程延长,机体长时间慢性呼吸道损伤,加上药物刺激等可导致通气功能障碍加重,引发呼吸衰竭[2,3]。当前,临床多采用机械通气、吸痰等方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但机械通气期间应用喉镜辅助下经口气管插管也易刺激口腔、咽部等,引发呛咳、误吸等症状,甚至出现肺部感染,且喉镜下探测范围有限。近年来,纤支镜技术快速发展,在机械通气中应用逐步广泛,可准确定位,明确插入深度,减轻机械性损伤[4]。但目前临床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纤支镜应用价值仍存在争议。本研究为探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选取25例患者中实施纤支镜治疗,分析其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5]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②合并呼吸衰竭,存在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等症状;③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脏器疾病;②合并严重精神疾病;③近期存在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史;④合并严重凝血功能障碍。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男19例,女6例;年龄45~75 岁,平均年龄(62.05±12.21)岁。研究组患者男20例,女5例;年龄46~73 岁,平均年龄(61.95±10.2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止咳、祛痰、支气管扩张、抗炎、抗氧化剂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在喉镜辅助下进行经口气管插管,接受机械通气治疗。采用上海景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电子喉镜(产品标准号YZB/沪4508-22-2009)。患者取平卧位,喉镜引导下经口腔插入气管导管。以0.9%氯化钠溶液5 ml 浸润气道,收集痰液,实施细菌培养,同时进行吸痰、有创机械通气。研究组在纤支镜辅助下进行经鼻气管插管、吸痰、肺泡灌洗,并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仪器为丹麦ambu aScope 3 可视插管纤支镜(国械注进20153541809)。患者取平卧位,面罩吸入纯氧。以2 mg 咪达唑仑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025)静脉推注,镇静。采用2 滴麻黄素滴鼻液、液体石蜡滴入鼻腔。纤支镜前端放置气管套管,经鼻腔插入气管下段,于距离隆突4 cm 处留置气管导管。退出纤支镜,气囊充气,恰当固定气管导管,连接呼吸机实施机械通气。随后将纤支镜沿气管导管插入支气管,吸出肺部痰液,收集痰液,实施细菌培养。以60 mg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385)、0.9%氯化钠溶液250 ml 混合液分3 次灌洗肺部、支气管,清除感染病灶。

1.3 观察指标 一次插管成功率、痰培养标本合格率及阳性率;插管时间、呼吸衰竭改善时间、有创通气时间、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时间;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变化。血气分析指标包括SaO2、PaO2、pH 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对比 研究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100.00%(25/25),高于对照组的76.00%(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8,P<0.05)。

2.2 两组痰培养标本合格率及阳性率对比 研究组痰培养标本合格率、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痰培养标本合格率及阳性率对比[n(%)]

2.3 两组插管时间、呼吸衰竭改善时间、有创通气时间、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时间对比 研究组插管时间、呼吸衰竭改善时间、有创通气时间、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SaO2、PaO2、pH 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aO2、PaO2、pH 值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插管时间、呼吸衰竭改善时间、有创通气时间、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时间对比()

表2 两组插管时间、呼吸衰竭改善时间、有创通气时间、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时间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对比()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对比()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bP<0.05;1 mm Hg=0.133 kPa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具有病程长、病情复杂、并发症多等特点,而呼吸衰竭是其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引发呼吸困难、喘息、发绀等症状,需及时创建人工气道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以挽救生命[6]。而创建人工气道,获取痰液标本,及时行病原学药敏检查是影响抗感染治疗效果的关键。当前,临床常用人工气道创建方法包括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其中气管插管应用较广泛,但临床就经口或经鼻行气管插管仍存在争议。喉镜辅助下经口气管插管虽操作简单,但也极易因喉镜探查范围有限等影响气管插管效率。而纤支镜辅助下气管插管不仅具备快速、简单、便捷等优势,还可经纤支镜获得准确定位,明确插入深度,可提升气管插管效率,且在清醒与昏迷患者中均适用[7]。

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中应用纤支镜辅助下经鼻气管插管、吸痰、肺泡灌洗及机械通气治疗,并与喉镜辅助下经口气管插管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100.00%(25/25),高于对照组的76.00%(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8,P<0.05)。由此说明纤支镜辅助下经鼻气管插管可提升一次插管成功率。分析是因为喉镜下气管插管探测范围有限,而相较于喉镜纤支镜探测范围大,可准确定位,明确气管插管插入深度,利于提升一次插管成功率,避免因重复插管增加患者身心不适。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痰培养标本合格率、阳性率分别为96.00%、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0%、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纤支镜的应用还可提升痰培养标本合格率及阳性率。分析是因为喉镜辅助下操作时多采用常规吸痰,但仅可吸出气管隆突部位以上浅表痰液,影响痰培养标本收集效果。而纤支镜下吸痰可在直视下进行吸痰治疗,先灌洗粘性分泌液,再进行抽吸,便于彻底清除痰液,且可留取痰培养标本,以便进行细菌培养等[8]。研究结果中,研究组插管时间、呼吸衰竭改善时间、有创通气时间、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aO2、PaO2、pH 值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纤支镜辅助下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气管插管情况,促进动脉血气指标恢复,利于促进康复。分析是因为纤支镜辅助下经鼻气管插管操作简单,且可经纤支镜准确定位,确保插入深度恰当,利于缩短插管时间;纤支镜辅助下进行肺泡灌洗、吸痰等便于清除气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改善动脉血气指标,调节肺功能,缩短呼吸衰竭改善时间、有创通气时间。纤支镜辅助下吸痰等操作可获取深部支气管分泌物,及时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恰当药物治疗,利于缩短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时间等。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纤支镜辅助下经鼻气管插管、吸痰、肺泡灌洗及机械通气的效果显著,可提升一次插管成功率及痰培养标本合格率、阳性率,改善气管插管情况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纤支镜喉镜插管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纤支镜肺泡灌洗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纤支镜灌洗对肺炎伴脓毒症患者CRP水平与症状指标的影响
做喉镜检查痛苦吗?
“波”开迷雾 “镜”益求精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