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经验及展望
——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2020-07-09赛江涛崔一梅赵文鹤王亚栋
赛江涛,崔一梅,赵文鹤,王亚栋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
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主导需求决定着林业的主要特征和社会属性,也决定着林业高校的教学及科研工作。20世纪末,我国涉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运而生。20年来,林业高校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国家研究生教育宏观政策双重导向下,不断调整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定位,优化教育结构,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大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当前,林业高校已逐渐形成以涉林专业学位为特色和优势,多种专业学位共同发展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林业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着非常相似的发展脉络,各个时期的特点也异少同多。本文回顾了北京林业大学(下简称“北京林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总结经验并提出建议,不仅对该校研究生教育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对我国林业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同样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2020年是北京林大研究生院建院20周年,同时也是该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施20周年。自2017年起,北京林大每年招收的硕士研究生中,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数量开始超过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数量,形成了应用型与学术型人才并重的培养格局。根据授权时间、培养方式和招生规模,可将北京林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划分为起步与探索(1999—2008年)和快速发展(2009—现在)两个阶段。
一、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与探索阶段(1999—2008年)
(一)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情况
1. 首获两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设置和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几点意见》,设立了我国第一个专业学位,并于1991年开始正式招生。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各行各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新的多样化要求。北京林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积极转变研究生教育观念,立足学科特色申请相关类别的专业学位授权。1999年9月24日,国务院学位办下发《关于批准部分高等学校培养工程硕士和做好2000年工程硕士生招生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林大在林业工程和机械工程两个领域招收工程硕士。2000年6月22日,国务院学位办下发《关于批准部分高等学校培养农业推广硕士和做好2000年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林业大学为首批开展农业推广硕士培养工作的高校。2000年,北京林业大学招收工程硕士31人和农业推广硕士191人,开创了北京林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先河。
2. 牵头论证风景园林硕士并获首批授权
2002年1月9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下发了首个专业学位教育专门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必须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1]。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我国城市园林部门的从业人员约有38万,花卉业、森林公园等园林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有300多万。随着城镇园林绿化建设的加快,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和知识老化现象日益突出,而当时他们进一步深造的渠道并不畅通。为此,2004年5月,北京林大与国家林业局(现在的国家林业与草原局)、建设部城建司(现在的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联名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提交了《关于在我国设置园林硕士职业学位的建议》(1)这一时期“专业学位”与“职业学位”含义相同,互相通用,在《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定义专业学位“或称职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园林硕士”名称经进一步论证后改为“风景园林硕士”。。2005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1次会议审议通过《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决定设置风景园林硕士。6月1日,国务院学位办下发《关于2005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林业大学为首批开展风景园林硕士培养工作的高校。同年9月16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下发《关于成立全国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通知》,成立风景园林硕士教指委并将秘书处挂靠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北京林业大学招收风景园林硕士55人。
(二) 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情况
这一阶段北京林业大学获得授权的工程、农业推广和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对象均是具有职业背景且具备一定学术或专门技术水平的在职人员。他们参加“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即GCT考试,每年10月份举行),被学校录取后,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形式进行半脱产学习,修完培养计划所要求的学分,撰写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后获得相应的学位(只有学位证书,无毕业证书)。
到2008年,北京林业大学共招收工程硕士181人,农业推广硕士1987人,风景园林硕士284人,合计2452人。2003年,首届专业学位研究生授予学位。到2008年,共授予工程硕士88人,农业推广硕士1018人,风景园林硕士9人,合计1115人。
(三)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探索与经验
这一阶段,北京林大积极适应形势,转变教育思路,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在全日制研究生规模较小的时期,加快满足了行业部门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北京林大树立起正确的教育理念,建立了基本的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制度,并不断探索与实践符合专业学位教育特征的培养模式,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准确认识和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征
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首先要把握专业学位教育特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北京林大重视学习和贯彻国家出台的有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政策精神,准确认识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是为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类型和规格不同,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招生对象、课程设置、培养方式以及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有特定要求和质量标准,区别于教学科研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在准确把握专业学位教育特征的基础上,北京林大树立了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教育理念,将其贯穿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并以制度的形式加以固化。制定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工作规定》等文件,并汇编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手册》和《专业学位管理规章制度汇编》,分别发给每位研究生新生和管理人员,供他们在学习和管理工作中参考使用。
2. 针对性强的课程设置
结合在职研究生来自生产一线,实践经验丰富但知识结构有待更新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上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的有机结合,突出实践研究和案例分析。教学实践显示,研究生通过公共课和专业课学习,能够补充知识、提高技能,了解行业前沿和动态,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多样性、灵活性的选修课学习,能够学到与本职工作直接相关的知识和应用技术[2]。例如,面向浙江地区的农业推广硕士,开设竹林培育、经济林木开发利用等课程,面向内蒙古地区的农业推广硕士,开设林业生态工程、荒漠化防治理论与技术等课程。再如,风景园林硕士的课程体系将规划设计与园林植物两个方向的内容深度融合,设置了几十门课程供研究生选修,为他们提供了全面提高业务素质的平台。
3. 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在教学环节中,选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承担教学工作,并通过教师培训、现场观摩和交流座谈等方式,提高他们对专业学位的认知和理解。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发挥理论教学优势的同时,注重采用案例式、交互式、专题讲座式的教学方法,提高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在指导方式上,实行“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与行业发展的联系更加紧密,推动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4. 区别化的学位论文过程管理
规定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选题要直接来源于生产实践,研究内容有实际应用价值。要求研究生在选题时须与校内外导师进行充分的研讨,导师之间在理论与实践方面互相取长补短,使研究生选择的论文题目既新颖可行,又避免了题目过大、内容空洞、研究周期过长。明确学位论文的形式可以多样,积极提倡规划设计、产品研发、案例分析等形式的学位论文。在学位论文评审时,着重考察研究生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此外,在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答辩环节,均要求有来自生产一线的专家担任评审或答辩委员。
5. 特色鲜明的教学实习点联合培养模式
针对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进校不离岗”、大部分学习和论文研究都在工作单位进行的特点,北京林大积极探索依托行业部门建立校外教学实习点的联合培养模式,将一些辅助性、事务性的管理工作委托给教学实习点,双方共同做好研究生招生工作、研究制定培养计划、聘任校内外导师并做好教学、开题和论文工作等[3]。这种与教学实习点联合培养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模式,充分利用了双方资源,发挥出各自优势,切实调动了行业部门的积极性。校内教师获得了更多深入行业一线的机会,对研究生教学和科研创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北京林大依托这些教学实习点建立了多个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基地,为研究生实习实训提供了必要条件(2)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05年北京林业大学与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合作建立了教学实习点,培养出的50多名林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成长为林场的业务技术和管理骨干。塞罕坝机械林场现在是北京林大林业硕士的专业实践基地,每年接纳数十名研究生到林场开展外业调查工作。。
二、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阶段(2009年—现在)
2009年3月,教育部决定面向应届毕业生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时决定自2010年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通过的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全部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安排。这一政策调整改变了过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一般不招收应届毕业生并以在职攻读学位为主的局面,专业学位进入研究生招生的主渠道,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情况
1. 新增多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2010年9月2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关于下达2010年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通知》,批准北京林大新增设林业、旅游管理、翻译、工商管理、国际商务、会计、应用统计和艺术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014年,新增公共管理专业学位;2018年,新增应用心理专业学位;2019年,因国家政策调整,北京林大工程专业学位的6个领域调整为4种专业学位类别。至此,北京林大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数量达到16个,其中农业含4个领域,艺术含2个领域,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1999—2020年北京林业大学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及领域情况表(按时间顺序)
续表1
序号代码专业学位类别专业学位领域设立时间说 明30953风景园林2005年 40252应用统计2010年 50254国际商务2010年 60551翻译英语笔译2010年 70954林业2010年 81251工商管理2010年 91253会计2010年 101254旅游管理2010年 111351艺术艺术设计2010年 美术2015年 121252公共管理2014年 130454应用心理2018年 140854电子信息2019年 150855机械2019年 160856材料与化工2019年 170857资源与环境2019年
注:1. 标★的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或领域已撤销。2. 2016年农业硕士的领域进行了调整,本表中农业硕士各领域的设立时间按原领域的设立时间统计。
为了比较和分析,本文统计了其他四所林业高校专业学位设置情况,见表2。
表2 2020年五所林业高校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情况表(按代码顺序)
续表2
序号代码专业学位类别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西南林业大学160861交通运输●●●170951农业●●●●●180953风景园林●●●●●190954林业●●●●●201251工商管理●●211252公共管理●221253会计●●●●231254旅游管理●●241256工程管理●●●251351艺术●●●●
注:标●的为已设置的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由表2可见,五所林业高校共计25种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其中南京林业大学最多(18个),余下依次是东北林业大学(17个)、北京林业大学(16个)、中南林业科技大学(15个)和西南林业大学(8个)。从专业学位类别看,风景园林、林业、农业、机械、材料与化工5种(其中机械、材料与化工是由原工程硕士机械工程领域和林业工程领域调整而来)在五所高校均有设置;翻译、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会计和艺术6种在四所高校中开设;国际商务、资产评估、法律、社会工作、应用心理、新闻与传播、公共管理7种仅在一所高校中开设。不同高校专业学位发展有所差异,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和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工程类专业学位特色鲜明,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专业学位类别所涵盖的专业领域明显更为宽广。
2. 牵头论证林业硕士获得成功
这一阶段,北京林大牵头论证林业硕士专业学位获得成功,这是继风景园林硕士之后,该校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又一重要贡献,充分体现了在本领域的优势地位和影响力。
我国林学范畴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始于1999年设置的农业推广硕士(林业领域)。21世纪以来,国家及社会对林业的需求日趋多样,林业的内涵日益丰富,多种功能空前凸显,林业肩负着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对管理及技术人才素质和培养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基层林业人才十分缺乏,高层次人才更是远不能满足林业建设需求。在这种形势下,以北京林业大学为牵头单位,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等多个单位共同参与论证,于2009年10月向国务院学位办提交了《林业硕士专业学位论证报告》,指出设置林业硕士既是行业需求,也是林科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需要。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林业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决定设置林业硕士。2011年1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三部委下发《关于成立全国金融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通知》,成立林业硕士教指委。同年3月16日,国务院学位办下发《关于批准全国金融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单位的通知》,将林业硕士教指委秘书处挂靠北京林业大学(3)根据统计,2020年全国共有36个专业学位教指委秘书处。在秘书处挂靠单位中,有6个单位挂靠了两个及以上秘书处,北京林业大学是其中之一。。
(二) 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情况
这一阶段,北京林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按培养方式区分为三类:在职攻读、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因2009年之后,国家对新增专业学位类别未开通在职攻读的渠道,因此学校仍只有工程、农业推广和风景园林三种专业学位招收在职人员攻读(4)2014年农业推广硕士更名为农业硕士,2015年招收的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等工作应使用“农业硕士”名称,但为了延续与比较,下文“在职攻读专业学位”部分仍按“农业推广硕士”统计。本阶段其它几处出现的该专业学位名称,使用现名“农业硕士”。。在职攻读专业学位与全日制专业学位并行招生至2015年。自2016年起,国务院学位办不再组织GCT考试,将在职攻读专业学位招生工作以非全日制的形式统一纳入国家招生计划和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1. 在职攻读专业学位
这一阶段,在职攻读风景园林硕士的招生和学位授予人数增长迅速。2010年以后,农业推广硕士招生人数下降明显。工程硕士规模一直相对较小且保持稳定。
2009—2015年,共招收在职攻读工程硕士185人,农业推广硕士1532人,风景园林硕士675人,合计2392人。2009—2019年,共授予在职攻读工程硕士187人,农业推广硕士1832人,风景园林硕士640人,合计2659人。
经合计,2000—2019年,北京林大共招收在职攻读工程硕士366人,农业推广硕士3519人,风景园林硕士959人,合计4844人;2003—2019年,共授予在职工程硕士275人,农业推广硕士2850人,风景园林硕士649人,合计3774人(5)按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计算,最后一届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将于2020年授予学位。。
2. 全日制专业学位
2009年,北京林大风景园林、农业推广(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专业学位首次招收全日制研究生,分别录取55人和23人,合计78人,仅占该年北京林大全日制硕士招生总数的7.5%。2009—201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数量逐年递增。到2019年,共招收全日制工程硕士1204人,农业硕士849人,风景园林硕士1186人,应用统计硕士122人,国际商务硕士130人,翻译硕士240人,林业硕士1080人,工商管理硕士392人,会计硕士224人,旅游管理硕士39人,艺术硕士363人,公共管理硕士69人,应用心理硕士30人,合计5928人。
2011年,首届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授予学位。到2019年,共授予全日制工程硕士763人,农业硕士597人,风景园林硕士747人,应用统计硕士69人,国际商务硕士75人,翻译硕士172人,林业硕士640人,工商管理硕士356人,会计硕士154人,旅游管理硕士34人,艺术硕士201人,公共管理硕士63人,合计3871人。
从招生和学位授予人数看,工程、风景园林、林业、农业和工商管理5种专业学位明显高于其他专业学位,招生人数占全部专业学位招生数的61.3%,学位授予人数占80.2%(6)该5种专业学位的学位授予人数占比过多与学制变化有关。招生伊始,除全日制艺术硕士的学制为3年外,其余均为2年。随着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也在不断调整。2020年,除应用统计、国际商务、会计、农村发展、应用心理和翻译硕士学制为2年外,其余均为3年。。
3.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自2017年起,北京林业大学开始招收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非全日制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在达到相关要求后可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到2019年,共招收非全日制工程硕士80人,林业硕士44人,风景园林硕士25人,工商管理硕士238人,会计硕士82人,旅游管理硕士6人,公共管理硕士142人,应用心理硕士33人,合计650人。其中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硕士共招生380人(占58.5%),构成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主体。对比明显的是,全日制招生人数居多的工程、林业和风景园林硕士在非全日制中的招生较少,农业硕士则没有招生。
2019年,首届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授予学位,共授予工商管理硕士76人,会计硕士20人,公共管理硕士21人,林业硕士1人,合计118人。
为了更加直观地反映2009年以来北京林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情况,将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进行了比较,见图1。
图1 2009—2019年北京林业大学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比较注:图中专业学位包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这两种统一招生录取的双证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含在职攻读这一单证专业学位研究生。
由图1可见,学术型学位招生人数在前三年呈下降趋势,此后基本保持稳定。专业学位在硕士研究生招生总数中的占比持续增大,2019年专业学位招生1174人,占比达57.7%。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招生数量之比已由2009年的1∶12.3上升至2019年的1∶0.7。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实现了从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向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并重的转变。
从国内其他林业高校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数均已超过学术型学位,同样实现了硕士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见表3。
表3 2019年五所林业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表
(三)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探索与经验
这一阶段,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继续稳步发展。北京林大根据实践发展需要,适时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逐步完善管理规章制度,2012年制定了《关于加强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的有关规定》,保证和不断提高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自2009年起,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快速增长,给招生、培养、学位及就业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尤其在初期时,社会对专业学位的矮化认知,使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临着严峻的培养质量和认同危机。鉴于这种形势,北京林大及时研究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确保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
1. 快速建立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体系
快速建立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教育制度体系,对规范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环节管理,推动专业学位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尽管2009年之前,北京林业大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术型学位及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管理制度体系,但以全日制方式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尚无经验可循。纵观当时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状况,亟须围绕其培养全过程出台一揽子具体规定,从制度上摆脱全日制专业学位的附属性,逐步形成独立的具有鲜明专业学位特色的制度体系。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北京林大2011年制定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的要求》《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专业实践管理办法》等6个配套文件,后期又出台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等,强化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应用性目标,推进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2. 设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建设项目
2011—2016年,北京林大共设立10种专业学位类别的27个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建设项目。该项目旨在研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征,了解、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项目重点围绕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建设、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位论文质量建设和评估机制建设等开展工作。
该项目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初期,发挥出很大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教师们通过参与项目建设,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规律有了准确认知和定位。各学院根据专业学位特点实施了一系列特色举措,取得较好效果。例如,风景园林硕士的“国际风景园林认知旅行计划”是首创的专业实践形式,引起其他高校的广泛关注和兴趣;林业硕士两门课程案例库入选教指委案例库建设项目,会计和应用统计硕士研究生参加案例写作大赛并获得奖项;农业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加强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建设,研究生导师的科研项目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在提高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促进了企业多样化成果产出。
3. 多种措施提升专业实践环节质量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北京林大认识到抓好专业实践环节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全局工作至关重要。专业实践与课程学习成效和学位论文质量高低紧密挂钩,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补充实践经验、适应未来职业需求的重要环节。抓好专业实践的全过程管理是确保专业实践成效的基本保证。为定期检查、评估研究生专业实践实施情况,制定了《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手册》,从2012级开始专业实践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必要条件。由于制定了明确的专业实践内容及应达到的目标、详细的专业实践计划和考核办法,对专业实践全过程的跟踪管理有了充足的依据。
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实施专业实践的基础,作为学校与社会企事业单位的产学研联系纽带,它的存在为双方都能带来实际或潜在的利益[5]。2016—2017年,北京林业大学共设立11个校级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项目。通过项目建设,各学院积极探索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模式,优化管理规章制度,改善基地科研及生活保障条件。在师资队伍方面,吸纳基地导师参与招生宣传、复试环节,并通过开设应用性课程、专题讲座、参与论文指导和论文答辩等方式让基地导师融入研究生培养的各个阶段;基地聘任校内导师担任专家顾问,为其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持续增强行业影响力。在科研方面,通过基地建设,校企共建实验室或研究院,联合开展项目研究和科技攻关,推进校企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不断提升双方创新能力。通过校级专业实践基地项目建设的示范效应,以点带面,建立起多种形式的专业实践基地,为研究生高质量完成专业实践提供了长效和稳定的平台。
三、 结论与建议
本文对北京林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年的发展历程和经验进行总结,可以管窥我国林业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整体情况。总的来看,我国林业高校以风景园林、林业、农业、林业工程类专业学位为特色和优势,多种专业学位共同发展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正在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着重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些重大理论创新和战略部署,将对林业产生深层次、全方位的影响,为林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看,加快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1]。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在此背景的基础上,对林业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突出做好顶层设计。林业高校要注重在学校研究生教育的整体布局中系统考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方向定位,既要考虑全局,又要分清主次轻重,结合学科特点,合理确定专业学位发展规模,优化专业学位类别结构和培养层次结构,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助推“双一流”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
第二,坚持社会需求导向。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需求,以提升服务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能力为引领,以促进林草行业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强化人才培养方向,着重满足对行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人才需求。
第三,坚持培养目标导向。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的应用性特点,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模式等方面进一步克服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同质化倾向。切实实现林业高校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研究生教育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四,坚持品牌特色导向。林业高校要立足学校实际,依托本校优势学科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形成自身的品牌特色从而做大做强,避免专业设置大而全,培养质量低水平徘徊的现象。例如,北京林大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立足国情,进一步强化发展风景园林及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持续发挥引领作用;南京林业大学和东北林业大学可在林业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发挥品牌效应和示范作用。
第五,坚持教育质量导向。林业高校应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强化质量意识,结合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形势和时代发展需求,进一步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深入推进“政产学研用”多元协同创新,继续推进案例教学和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促进研究生培养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建立以制度创新为载体、以加大投入为抓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