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及物性系统视角下《荷塘月色》英译本的生态话语分析

2020-07-09张银雪

现代英语 2020年17期
关键词:生命体语料荷塘月色

张银雪

一、 引言

生态语言学植根于生态问题引起的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和国内、国际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的沃土中,作为生态学和语言学跨学科形成的一门学科,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其研究主题呈多样化趋势。 其中,生态话语分析占据一席之地,它聚焦于语言学理论分析话语中的生态和非生态因素,强调语言对人类生存大环境的作用。 文章主要从韩礼德等(2017)对及物性系统拓展后的视角,从生态层面解读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积极生态因素,旨在分析所选语料如何构建生态语篇,揭开语言结构下蕴含的生态思想,以期从其生态效应探讨如何用语言影响人们行事,鼓励人类生命体朝着有益的生态行为推进。 具体回答以下研究问题:

①《荷塘月色》英译本中施事参与者、及物过程的整体分布特征是什么?

②文中参与者施事和过程的分布如何促成了生态语篇的构建?

③语篇话语构建方式体现了什么样的生态理念?

二、 生态话语分析和及物性系统

(一)生态话语分析

生态话语分析是对韩礼德非隐喻研究路径的发展。 普遍认为,生态语言学有豪根和韩礼德两种研究路径,两者互补。 豪根的“语言生态学”被称为“隐喻范式”,他用生物和自然环境的关系类比语言与其言语社团的关系,研究“任何特定的语言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Haugen,1972;吴文,2009),衍生出濒危语言、语言保护、语言规划、语言多样性的相关研究话题。20 世纪80 年代,生态危机的加剧促使语言学家把如何发挥语言的力量缓解生态问题纳入考量范围。 1990年,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在国际应用语言学大会上发表了“意义的新方法,挑战应用语言学的”的演讲,指出语言对人类生存大环境的作用,直接把语言和自然生态联系起来,开辟了生态语言学研究的新方向,生态话语分析在这一范式下应运而生。

目前,我国生态话语分析更多地聚焦于揭露、批判破坏性话语下隐藏的非生态因素。 在生态语言学领域内,批评生态话语分析更多地从解构的视角分析文本,而Martin(2004)认为解构和建构性话语都是语言所需,而积极话语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怎样去做出改变。Stibbe(2017)也强调了批评话语是话语分析的第一步,语言研究要通过积极话语分析帮助人们向前行进,这也是生态话语分析的终极任务。 因此,基于涉及生态语篇的研究不够丰富,且在积极层面进行生态话语分析的研究更是屈指可数,文章主要从“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的哲学观出发,探讨散文《荷塘月色》在生态层面的积极影响和对鼓励生态行为的现实意义。

(二)及物性系统

及物性系统是概念功能的核心部分,它涉及“小句中所表达的过程类型、过程中的参与者、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以及过程和参与者的各种属性和情况”(Halliday,1966)。 韩礼德根据六大过程,具体划分了不同过程的参与者,文章结合韩礼德提出的及物性系统以及何伟和张瑞杰(2017)从生态话语分析角度对施事和过程的细化,构建了更适用于所选语料生态话语特征的分析框架,着重关注主要施事参与者和过程在文中的分布情况以及对构建生态话语的作用。

在施事参与者分析上,为了突出参与者的生态属性,将其分为人类施事、人外生命体施事、场所施事、非场所的无生命体施事,并将人类生命体施事细化为个体施事和群体施事,将场所施事进一步分为物理性场所施事和社会性场所施事。 在过程的划分上,仍然遵循韩礼德划分的六大过程,但要根据表层的表述进行更深层的生态分析,对过程意义进行深层拓展,判断小句的生态取向。

三、 语料简介

本研究分析的语料是朱纯深翻译的《荷塘月色》英译本,原作者为现代杰出散文家朱自清,译本共1101 词,103 个小句。 作者通过叙述夜游荷塘的经历,对月夜下的荷塘美景进行了大篇幅描写,月色、荷塘、远山、杨柳、蝉鸣、蛙叫和人在作者的笔下融为一体。文章以写景为明线,隐含了自己在自然中获得的静的力量,由内心的不平静到最终的超然脱俗,似与自然融为一体,以散文的形式体现了人和自然的良性互动。

四、 结果和讨论

(一)过程和参与者的分布情况

1. 六大过程的分布

语料共有8 个段落,整体来看,六大过程在文中均有涉及,以物质过程(50%)、关系过程(22%)、心理过程(21%)为主,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存在过程少量涉及,但不同段落的过程分布并不均匀。 物质过程在Para7 使用得较多,而关系过程集中在Para5 &6,心理过程在Para3 有明显提高。

这种分布情况与文章的整体结构联系密切。 选取的语料是散文体裁的文本,写作特点整体而言“形散而神聚”,文本的每一段都有不同的重心,但又有贯穿全文的主旨。 Para1 写了人作为动作发出者的一系列行为,Para4 以自然中的事物为主要施事者,生动地将其拟人化,实施了一系列物质过程,例如:The leaves on top project(物质过程)themselves all the more attractively,写了叶子的动作过程。 Para7 主要写了少年女子游玩、采莲的行为、动作,因此物质过程占比比较高。 Para5,6,7 在写景时也对看到的事物进行了归因和确认,The light is(关系过程)not at its brightest.讲了月光的淡淡的属性。 Para3 则较大篇幅地写了心理过程,主要呈现了作者的内心感受,譬如,I like(心理过程)being in solitude,as much as in company.呈现了作者对不同交际方式的喜爱。

2. 施事参与者的分布情况

过程的主要参与者,即施事,包括个体施事、群体施事、物理性场所施事、社会性场所施事、人外生命体施事和无生命体参与角色,由于存在句中没有具体的施事者,主要参与者为存在物。 文章总体来说,以个体施事为主,文中个体主要是作者本人,少数为作者的妻子,物理性场所、人外生命体次之。 整体上,参与者角色多样,各类参与者角色交替出现,自然事物作为参与者进行描写占有一定比例,作者自身作为参与者在文中作用突出。 Para1,3,7,8 主要以人为主要施事参与者,包括个体施事和群体施事。 这四段主要是在描写作者和少年女子的动作、心理活动,以自然环境作为动作目标或感知对象。 Para2,4,5,6 则以场所、人外生命体为主要参与者,描写了自然中的植物、环境。 各段以段落主题为主,参与者角色也呈现显著特点。 具体见图1。

图1 施事参与者分布情况

(二)及物性系统分布特点对语篇构建的作用

由于所选语料的过程和参与者角色有明显的段落分布特点,在探讨及物性系统分布对生态语篇构建作用上,文章采取逐段分析、再整体概括的讨论方式。 第一段以个体施事为主体,施事主体主要是作者,以“我”为中心实施的物质过程和心理过程,掺杂群体施事。 表达心理过程的“enjoy”一词从心理过程表达了积极情感,体现了人融于自然中的舒适心情。The Lotus Pond(目标),which I(个体施事)pass by(物质过程)every day,虽然以“我”为中心实施物质过程,把荷塘作为动作目标,但体现的是作者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的积极生态意义。 接着,自然与群体(孩子)和个体施事(妻子、作者)的场景转场,由远及近更是体现了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交互与和谐。 第二段中物理性场所、社会性场所、人外生命体、人分别作为施事者出现,通过对场所的情景进行客观描述,勾画了一幅幽静、美妙的荷塘月色之景。 人外生命体作为施事者出现,且多采用拟人的写作手法,展现了作者以平等视角欣赏自然中的事物,将它们珍视为和人类一样具有生命的个体的生态思想。 而作者作为主要个体施事者,更多涉及的是心理过程,作为一个个体去感受其他生命体和无生命场所和谐交织的祥和。

第三段以我为感知主体,连用两个seem、两个like,并用feel和indulge抒发了由所处环境引起的在自然中得到的自由、闲适、安逸的心理感受,以及人与自然似乎融为一体引发的开阔心境和对现实生活的所感所思,体现了自然让人短暂脱离喧嚣的市井生活,享受内心的宁静。 第四段,以场所和人外生命体为主要参与者,并拟人化这些场所和人外生命体,或用隐喻生动地描绘自然之美,诸如sending,shoots,standing shoulder to shoulder,a silken field of leaves,the skirts of dancing girls的表达,将人类具有的特点和人类的物质生活完美地和自然魅力糅杂,作者发自内心的去观察、欣赏生活周围的自然之美,建构了人、人类生活、自然的“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的场景。 第五段描述了月色笼罩下的荷塘之美,是从生态视角对物理性场所之美的真挚欣赏。 第六段以物理性场所为主要参与者,人外生命体为环境成分,描写了植物和动物在静谧月色下的交相呼应,构成了静中有动的和谐画面。 第七段以群体施事为主要参与者,描绘少年女子们采莲时嬉戏游玩的美好场面,少女的美好和自然的美妙融合,张扬的活力与自然的静相互映衬,令人拍手称赞。 第八段以作者为主体,回归现实,但心态已悄然发生变化,由“心里颇不宁静”到似乎超然脱俗的境界,充分展现了自然的神秘力量。

(三)生态意识的体现

文中人、场所、人外生命体的交相呼应,给读者带来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感受自然魅力的意识。 且拟人化手法展现了作者以平等的角度视其为同类生命体真挚欣赏,本质上是作者欣赏自然,肯定自然带给人正能量的有益性生态话语。 文中没有呼吁性话语,但却体现了作者尊重自然的行为,体现了“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的生态观(何伟,魏榕,2018)。

五、 结语

总的来说,《荷塘月色》在施事参与者上呈主体多样化特点,场所、人外生命体、无生命体在生态语篇中交汇,各施事主体实施物质、关系过程辅以人为主体的心理过程,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益生态观。给我们的启示是,积极生态语篇中应避免视角单一化,要突出人与自然两大主体,人的角色不是介入自然而是欣赏、保护生态。 参与者的多样化与和谐交互不仅可以丰富生态语篇的话语多样性,还可以构建视野更宽阔、覆盖面更广的生态观,从而影响读者的思维方式,在潜意识中认识到自然的美好和重要性,自觉地付诸实践去保护自然,发挥语言对人的思维和行为的影响,促进现实的改善。 作为教学和流传较广的语篇,其生态意义的发掘在课堂教学上应该得到重视,及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生态价值观,鼓励学生把有益生态观投入积极的生态实践中去,引导正确的生态行为。

猜你喜欢

生命体语料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海量标注语料库智能构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浅谈视频语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可比语料库构建与可比度计算研究综述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奇异的生命体
更 进 一 步
生命科学(三)